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 第二四三章 钟万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封信来自锦州城内的一个县令钟万林,此人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出身,后来拜入刘健门下,为了积累资历被安置到了辽东,帮京城里的文官集团盯紧这块大肥肉。

毕竟辽东乃是大明的门户,这里的将领各个都是实打实的实权派,手握重兵,很容易形成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局面,对于好不容易通过“土木堡之变”造成的文重武轻的局面,文官集团上上下下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文不掌兵而监兵,所以安插一颗钉子在辽东是最好的办法。

再者,你以为这群达官贵人每年迎来往送和自己消耗的百年人参,各种名贵药材天,以及那价值连城的东珠怎么来的?若是没有人在辽东开道,与外界负责联络,如此大的利润和物资会落到千里之外的文官集团手中吗?

但是钟万林的信却是告诉刘健,司礼监的大太监刘瑾早在半个多月前就已经到了辽东,还力排众议一意孤行,坚持要实行坚壁清野,说什么要防范可能来进攻辽东的鞑靼人。

其中钟万林还提到,城内大小官员都不愿意听从刘瑾的屁话,可刘瑾硬是仗着陛下的圣眷和自己的身份一意孤行,强行将锦州城外的百姓迁至锦州城内,还让人在城外刻意纵火,烧毁了城外的土地和粮食作物,今年的辽东的秋收势必颗粒无收。

洋洋洒洒说了一堆,最后还提到了刘瑾当着全城百姓和文武官员的面,在菜市口直接处死了辽东巡按御史匡海学,又诉说了诸多刘瑾的罪行向刘健表达了自己的衷心才收了笔。

说来也是刘健倒霉,瞧瞧这封信是三天前从辽东送出来的,第二天鞑靼人就来袭击辽东了,所以钟万林算是只有控告了刘瑾坚壁清野,强迁百姓,让大家颗粒无收的“罪行”,压根没提刘瑾发放拆迁补偿款,赢得百姓们爱戴的事情,更别说那鞑靼人真的前来进攻辽东的事情了。

看完以后刘健是又惊又怒,惊讶的是自己之前给那小王子送上的“佯攻大同,实取辽东,劫掠百姓,扬长而去”的计策,如果真如钟万林所说刘瑾不顾一切半个月前就开始坚定的施行坚壁清野的政策,那么小王子的大军势必只能败兴而归,白白劳碌。

而对自己来说,不但不能将陛下的注意力转移到辽东和对外,免得一直盯着内部和自己争斗,还会失去鞑靼人对自己的信任,破坏这么久以来通过自己名下的商贾建立的合作关系。

自从蒙古分解成了鞑靼和瓦刺之后,在刘健等人的努力和推动下,朝廷只允许官方与鞑靼人进行贸易,对于和瓦刺贸易的,一律视为通敌论处。这被官方称为“互市”。

可是双方的关系忽明忽暗,说白了还是彼此之间都有防范,随着双方的关系越来越差,朝廷也停止了官方与鞑靼人进行的“互市”。

可是停下了这场官方贸易,对大明来说倒是无所谓,说句不客气的,就算是如同后世一般闭关锁国几十年,大明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根本不担心出现任何的经济和民生问题。

但是对于身处大漠,手工业极富不发达的鞑靼人来说,这问题了就大了。

首先,他们不会打铁,他们自己使用的兵器都是靠抓来的汉人工匠打造或者是高价收购来的,就连平日里的生活必需品铁锅,在鞑靼也是贵族才有资格和资本使用的奢侈品。

其次,因为是游牧民族的缘故,鞑靼人不善于农耕,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也决定了他们没有发展农耕经济的条件,所以他们需要的盐巴和蔬菜只能靠从大明进口,毕竟光靠吃牛肉和羊肉是不能保证健康和营养的。更不必说茶叶这等备受鞑靼贵族们追捧的东西了。

如此一来,鞑靼和大明之间的贸易市场就出现了巨大的市场空缺,换句话来说就是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润,有了利润,凭着商贾们逐利的天性,自然会有人愿意铤而走险,冒着杀头的危险赚取着几代人都用不光的利润。

而刘健的族人,靠着他的庇护和关系网,长期和鞑靼人保持着稳定的贸易关系,而这次,刘健正是打算通过这群商贾向小王子出谋划策,将大明的内部矛盾转向外部矛盾,以解决文官集团面临的危机,让陛下分身乏术,不能腾出手来与大家周旋。

可是,就是这该死的刘瑾,在辽东“胡作非为”,坏了自己的好事,更是破坏了鞑靼人对自己的信任关系,实在是令人生厌,罪该万死!

气的一夜没睡,刘健一大早就出了门,盯着两个黑眼圈和充满血丝的眼睛去参加了今天的早朝。

……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谷大用站在朱厚照旁边扯着嗓子开始替刘瑾打工,可是每次都是越喊越没力气,因为他总觉得刘瑾快回来了,自己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朱厚照最近生活还算不错,每天察访一下自己的制冰大业,陪陪自己的妻子和母亲,陪自己未出生的孩子说说话,大臣们因为鞑靼人进攻大同的缘故也没来烦自己,而之前对于大明皇军和北洋水师的控制权以及归属权的争论也被暂时搁置了下来,一切都是相安无事。

唯一让自己不太放心的就是刘瑾这厮,按理来说自己给刘瑾吩咐的“迁光搬光和强光”的三政策,以及给刘瑾在辽东的巨大权限,还有随行的锦衣卫和豹房亲卫,甚至整整二十万两的支持,刘瑾是可以圆满完成任务的。

但是不知道这厮这么想的,这都过去四天了,一点消息也没传回来,是死是活也不说一声,实在是令人讨厌。

就在朱厚照神游天外的时候,刘健居然当先站了出来,也不顾旁人的目光,反正这段日子以来自己这样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只要能保住自己守护的东西,一切都是值得的。

“陛下,臣有要事相奏!”刘健站出来拱了拱手。

对于刘健的反常,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只当是这位老臣真的老了,毕竟人老了就会话多嘛,很正常。

“刘师傅但说无妨。”朱厚照淡淡的开口道。

“启奏陛下,昨日辽东半阳县县令钟万林开报,说是最近离开了京城失踪大半月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刘公公,到了辽东。”

“刘公公到了辽东以后不仅不顾朝廷威严,胡作非为,还不顾百姓死活,硬要对锦州城外施行坚壁清野,把锦州城外的无数百姓强行迁入了锦州城不说,还派人在锦州城外恶意纵火,烧光了城外的所有东西,留下了满目疮痍和一片焦土,如此一来,今年的秋收,锦州一带必定是颗粒无收,百姓必定是怨声载道,到时候可是会动摇国本的!”

听了刘健的话,大家都是一脸的难以置信,没想到消失的刘瑾居然是去了辽东,还施行什么坚壁清野,你可知道这坚壁清野会给当地的经济带来多大的损失和伤害?又会给百姓们带来多大的打击?

还不等朱厚照开口,刘健由继续道:“更为重要的是,刘瑾居然不经过朝廷和内阁同意,擅自枪杀了辽东巡按御史匡海学,如此封疆大吏,就被刘瑾一个太监这么杀了,实在是天理难容,目无国法!”

要说知道刘瑾对辽东施行坚壁清野大家只是惊讶的话,对于刘瑾擅自杀害辽东巡按御史匡海学的重磅消息,奉天殿里的百官就是义愤填膺了。

堂堂朝廷亲自册封的辽东巡按御史,就这么被你一个太监不声不响地杀了,以后是不是还要把辽东参将佟大福杀了?回来以后是不是还要把自己这群你看不惯的文官也直接杀了?

一时间,声讨刘瑾的队伍就被组织了起来,刘瑾再一次成为了百官们抨击的对象,大有一副不将刘瑾杀了就要礼崩乐坏的架势。

站在朱厚照旁边的谷大用,听着众人对刘瑾的声讨,也是一脸的难过,心里却是美滋滋的,盘算着要不要落井下石。如果把刘瑾搬倒了,搞不好自己就不是替刘瑾打工了。

但是朱厚照听了刘健控告刘瑾的一桩桩罪行,心里乐开了花。

刘伴伴不愧是刘伴伴,就是有气魄,既然能把百姓们全部强行搬迁到锦州城里,又对城外严格的执行了自己给出的三条政策,那么这坚壁清野的行动,势必是没有问题了。

至于一个小小的辽东巡按御史,杀了也就杀了,刘瑾既然会杀他,自然就有自己的道理,我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想要当官的读书人,杀了一个匡海学还有千千万万个匡海学,只要能保住辽东的军民百姓,死再多的文臣也值得了。

“哦,刘瑾这奴婢实在是罪该万死啊,朕知道了,等他回来,我就让锦衣卫把他给拿了,必定会给大家一个交代的。”

听着朱厚照不咸不淡的回答,地下的大臣们各个气得咬牙切齿,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要不是有陛下的意思并且在背后撑腰,刘瑾才不会吃饱了撑着跑去辽东胡作非为的。

只是人家毕竟是天子,死活君父,就算是他的错也只能来找人背锅,这件事情陛下必须给出大家一个交代,就算不敢抨击陛下,刘瑾这只大老虎也是时候被拔除了。

想到拔除刘瑾为民除害的功绩,刘健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