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7章赵国覆灭的原因

“哈哈,老将军如此执着,在我看来,不过是一个失败者的在那里大声呐喊罢了。”

“你说什么?”李牧身上顿时散发出淡淡的怒意,一双虎目盯着赵刚,仿佛下一刻就会直接将赵刚撕碎。

“我说老将军是一个败者。”

“你胡说!”李牧一把掐住赵刚的脖子,大声训斥道。

赵刚见他这暴跳如雷的样子,哈哈大笑道:“老将军若是看透胜负,就不会这么多年还纠结于为谁效力。我敢说,就算上天再给老将军一次机会,让你率军和秦军交战,最后也还是你们输。”

“这不可能。”李牧斩钉截铁的说道。

“喔?老将军如此有信心?那我就为老将军分析一下,你为何会失败。”

说着,赵刚盘膝坐了下来。

李牧算气愤,但也坐了下来。

“老将军认为赵国之败是因为什么?”

“赵王昏庸,郭开误国,这才导致我大赵覆灭。”

赵刚笑道:“难道就这么简单吗?”

李牧微微皱眉,陷入沉思中。

自打他侥幸逃脱,便一直在山谷中思考救赵之策。但还没等他真正实施,赵国就已经灰飞烟灭,赵国残余建立的代国也在王贲的铁骑之下化为乌有。

赵国灭亡,他就在考虑赵国为何灭亡的原因。

赵刚问他,正是他多年思考的答案。

但很显然,赵刚并不认可。

“那你认为是什么?”

“在我看来,赵国覆灭其实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那时就已注定。”

“胡说八道!”李牧气得直接站了起来,望着眼前的赵刚,吹胡子瞪眼。若不是眼前这人广有才名,就凭这句话自己就会将他直接赶出去。

“老将军不要生气,坐下来,听我为你慢慢分析。”

李牧气冲冲的坐了下来,虽然背着身子,但还是留下一只耳朵对着赵刚。

“周灭于犬戎,从而才有了周平王东迁之事。后进入战国时期,列国开始变法。但在我看来,无论是魏国的李俚、吴起变法,还是韩国的申不害变法,都不是深刻变法,唯有秦国的商鞅变法从改变综合国力出手,以促使国力增长为目的,使得秦国不断变强。赵国所谓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其实更多的是军队制度的改革,对于赵国贵族平民间的矛盾并无任何改变,只不过是通过战争,暂时将这种矛盾缓和。这种格局,在明君手中则兴,在庸主手中则弱,在昏君手中则亡。”

“故而,就算再给老将军一次机会,老将军也难以改变赵国灭亡的结局。”

“若是我将郭开杀死,废掉赵王,自立为王,赵国是否有救?”

赵刚笑道:“为王为将各不相同,为将者,保境安民,为国征伐,攻必克战必胜即可。但为王者,既要协调各方利益,同时要保持各方平衡。以老将军这种嫉恶如仇的性格,非但无法坐稳王位,甚至有可能导致赵国分崩离析。”

李牧陷入沉默之中。

赵刚则继续分析道:“纵然老将军不服气,那我又举一个例子。若是秦军如同当年长平之战的战略和老将军对守堡垒,打消耗战,纵然赵国有老将军为王,能坚持多久?”

李牧轻叹一声:“如此说来,赵国无论怎么样,都是必输无疑?”

“然也!国与国之间战斗的胜负,不单单是沙场谋略,同时也要考虑,国家邦交、国家经济和朝局稳定多个方面。赵国这几个方面皆输给秦国,就算赢一两场小仗,但根本国力无法提升,打得胜仗越多,反倒会输的越快。”

听到这里,李牧顿时有些不解,凑到了赵刚身侧问道:“何为打得胜仗越多,反倒会输的越快?”

赵刚解释道:“世间万物,相生相克,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一个国家是无数老百姓组合起来,战争的胜负归根结底最终都要将这一份压力施加到他们身上。百姓是人,他们自然也需要自己的生活。战争短期还好,但如果常年累月的打仗,就算打得胜仗再多,人也会厌倦打仗。”

“士卒厌倦,自然就难以取胜。这种情况就好比箭射百步,难破橹缟。秦国国力是赵国数倍,百姓尚且需要休养生息,何况赵国?”

李牧听罢,长出了一口气。

“如此说来,我这些年的努力其实就是在做无用功了。”

赵刚则反对道:“将军此生最大的功绩就在于组建边军飞骑阻挡了匈奴人南下的脚步,使得华夏苍生不至于为这些异族所破。甚至在最后关头也没有想到联合匈奴人阻挡秦军,这份大义,值得我们敬佩。”

李牧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说道:“说来说去,你的目的就是想骗我为嬴政那个家伙征战,告诉你,没门。”

赵刚则笑道:“如果老将军不是为皇帝陛下,而是为我,您愿意吗?”

“什么意思?”

“老将军所顾虑的不过是故国恩情,故而不想投奔他国。但在我看来,秦赵之间的战争已经结束,如今的赵人也就是未来的秦人。若是这世间再无赵人,老将军是不是就愿意为大秦而战?”

李牧有些心动,但却有些怀疑的望着赵刚,生怕着了这小子的什么道。

赵刚见李牧不说话又说道:“晚辈相信,老将军尚有家人在世,难道您不想念他们?您希望他们祖祖辈辈都背负着血海深仇活着?”

说到亲情,李牧心中最后的执念也就放下。

数十年征战,他的两个儿子都为国捐躯,唯有一个小儿子尚在人世。

记得自己最后离开邯郸的时候,他才只有十岁,这些年过去,也不知道他的生活如何,是不是成家生子。

“赵刚不才,愿意收老将军当我的客卿,为我谋划。如此,既不违反老将军心中执念,又可以与家人团聚,如何?”

李牧站起身在原地来回踱步,思量许久之后,长叹一声道:“嬴政有你这样的人辅佐,天下何愁不定。只可惜我赵国不能有你这样的贤才,不然赵国复兴也是指日可待。”

赵刚听他这样说,只是一笑而过。连吹带捧,总算是让给李牧吃了定心丸,让他能和自己一同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