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开局程远志 > 第330章 天师教的前生今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于已经成了气候的天师教,程远志不得不慎重对待。

说起天师教的渊源,就要从“黄老学说”说起,

司马迁曾在《史记》中多次提到,汉初年间,很多人信奉黄老学说,像张良、曹参、窦太后等,皆将此学说奉为圭臬。

黄老学说,又称黄老之道,对于两汉时期的人来说,影响力无以伦比。

黄,指的是黄帝,中国古代的统治者;老,是指老聃(老子),和庄子一起,两人被称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黄帝的思想政治观点是经历过变化的,最初是想通过《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通过医学治病救人,可是后来黄帝突然发现,世人最需要救治的不是身体,而是落后的思想,由此便开始攻打其他部落、一统中原,由“治病”转向“治人”。

由此,皇帝这种治世思想传播开来,并影响了后世几千年。后来的周文王、姜子牙、张良等,研究的都是“帝王之术”,就是怎样成为统治者,或者积极的帮助统治者取得天下,成为“帝师”。

一言而蔽之,就是积极的“入世”,也就是文人士子所谓的“出仕”,积极的去帮助某一方势力征服天下、治理人间。

这便是黄帝所推崇的思想。

而“老子学说”所表达的思想,用一句话概括,即是“老子守元默。

所谓的“守元默”,也就是回归宇宙万物的本源本性,天人合一,大道无为;小国寡民,邻里相望,有用不如无用,变革不如守拙;虽有鸡犬之声相闻,而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如果人类部落之间没有了来往,也就没有了羡慕、虚荣、利益争执,以及战争。

而在黄老学说之内,还包括庄子的“庄子逍遥游”学说。

庄子所推崇的是追求绝对自由、快活,超脱名利的束缚。

庄子认为:人的目标越远大,需要付出的努力也就越多,只有彻底的达到无功、无名、无己,放弃所有的一切,超脱自我,才能像鲲鹏一样扶摇直上、翱翔九天、才能到达梦中所向往的世外桃源!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庄子的后学门人最终都选择了归隐山林、独善其身,视富贵金钱如粪土,弃高官厚禄如敝履,彻彻底底当了一个与世无关的隐士。

也就是说,很早的时候,黄老学说本身内部就已经产生了分裂,黄帝的观点是“入世”,积极的管理人间;庄子的观点却是“出世”,悲观的逃离红尘,躲避一切。

由此,也就能理解为何张良一方面积极帮刘邦出谋划策夺取天下,一方面又功成身退、洁身自好、不问国事乃至西汉初年推行“无为而治”的统治策略了——这些都是黄身受老学说内部割裂影响的表现。

转眼到了东汉末年,张良的后裔们纷纷粉墨登场。张角、张宝、张梁兄弟三人将黄老学说进化成“太平道”,领导了百万黄巾起义,将日渐颓废的汉王朝狠狠往火坑里推了一把。

张陵、张衡(非东汉大科学家张衡,只是同时代同名)、张鲁祖孙三人将黄老学说发展为“正一盟威道”(简称“正一教”,又称“天师道”),每一代都自称是“张天师”。

张陵是张良的第八代后裔,他所创立的“天师教”大型民间组织,由川中起家,最终由孙子张鲁在汉中发扬光大。披着宗教的外衣,走温水煮青蛙式的夺权道路,积极的“入世”来抢夺天下!

开始的时候,张陵并没有以成立教政合一组织为目的,只是规定,凡加入此道者都必须至少交“五斗米”的“会费”。当然,对于那些富人中的善男信女来说,他们交的就不止是五斗米,可能就是五百斗乃至五千斗米。

由此,天师教很快聚集了一笔庞大的财富,到张鲁接任汉中太守和担任天师教教主的时候,天师教也就名正言顺的演变为一个教政合一的组织。

这笔庞大的“会费财富”,张鲁并没有私吞,而是将这些财富储存起来,逢到灾年用来救济灾民、难民——只要你一天没有脱离“组织”,就有你一天的饭吃!

五斗米教,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早的带有强烈目的性的民间“公益”组织。

由此,“天师道”在汉中迅速聚集了几十万灾民、难民,令东汉王朝统治者胆战心惊,因为这些难民一旦拿起武器,显然就会立即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人马!

东汉的官僚统治阶层骂天师道为“米贼”、“五斗米教”。

所谓的“五斗米教”称呼由此而来。

原时空里,到了张衡的儿子张鲁当天师的时候,曹操再也忍受不住,亲领十万大军西征汉中,希望能够招抚这股人马,解决天师道教徒众多的问题。

在张鲁的弟弟张卫初次抵抗失败之后,张鲁无奈,只好投降。

考虑到天下未平,诸侯还余三四个。曹操攻下汉中后,也没有为难张鲁,而是采取了安抚策略,封张鲁为镇南将军,封张鲁的五个儿子为列侯,并让自己的儿子曹宇娶了张鲁的一个女儿。

对于那几十万“米贼”,也就是教众,曹操也只能采取分化策略,愿意当兵的编入其他部队;不愿意当兵的,遣散回家,任何人都不准继续在汉中聚众成教!

但即使如此,天师道仍旧顽强的存活了下来。并在之后几十年里,潜移默化的发育起来,并最终推动了政权轮替,朝代变幻。

原时空里,以曹操、刘备、孙权所代表三国新势力角逐了半个世纪,最终并没能取得胜利,而是被大贵族、老贵族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给夺取了天下。

老贵族最喜欢干的事情。从来都不是从政策上的改革,也不是开创一个新时代,让平民百姓都能得到好处,而是守旧不化,延续旧有实力、门阀世家的利益。

所以,当司马炎的西晋王朝建立之后,门阀遍地。以前被曹操巧妙化解的“五斗米教”,经过数十年的悄悄发展,也已经成为了天下最大的民间组织,正式被官方承认为“天师教”,成为一个合法组织。

当然,天师教的教义核心仍旧是“五斗米入教”,入教者需要缴纳一大笔财富。

由于天师教的影响力太大,晋王朝中甚至许多权贵都加入了“五斗米教”。像赵王司马伦的佞臣——向石崇讨要小美人绿珠的琅琊人孙秀,以及后来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等等,都是五斗米教的教徒。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因为身为“天师教徒”的孙秀祸乱朝纲,才致使西晋王朝二世而亡,晋元帝司马睿东迁建康,开始了“五胡乱华”陆沉三百年的悲剧。

此后不久,孙秀的侄子孙恩,又带领五斗米教的部众,起兵反抗东晋,虽然最后兵败跳海自杀,但“天师教徒”孙恩发起的卢循之乱,无疑给了刚刚有一点起色的东晋王朝重重一击。

纵然五斗米教的危害性如此之大,但每一任当政者都不以为意。

没过多久,宋武帝刘裕建立了刘宋王朝,五斗米教又开始合法化了。

同时,又一个五斗米教的教徒——浔阳郡督邮刘云巡视彭泽小县时,想捞点好处,县令陶渊明当面斥责后,弃官而去,并说出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心中的道教,就应该是老子、庄周那样不食人间烟火的归隐山林。而不是五斗米教这样,受黄老学说影响,打着道家的旗号,积极的入世做官,招摇撞骗,愚弄下层小民跟着反抗朝廷,或者成为始作俑者“捏造历史事实,捞取政治资本”的无耻手段!

作为朝廷官员,加入五斗米教的动机,本身就是不纯洁的。

一个道教教徒,不去念经,而整天想着争夺天下,是不对的。

……而这,也正是程远志的忧虑之处。

由于这个时空里张鲁投降后日子过得很好,天师教发展太快,此时已经遍布天下,教众数以百万计。

有些势大难制了……

该怎么处置这个烫手山芋呢?

程远志久久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