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缆镇语录 > 木洁回忆录(附录世人皆醉我独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木洁回忆录(附录世人皆醉我独醒)

木洁回忆录

>

> 一、母亲

> 在木洁的记忆中,母亲陶子的印象是一身白。打从木洁开始记事起,母亲陶子便是白衣白帽,很清洁的那种。

> 即使是不上班,母亲陶子的便服也以白色居多,刚与父亲木林森相反,老木则喜一身黑。

> 母亲说话永远是慢斯条理的,因此病人都喜欢到陶医师的科室诊治,即使是应该到别的科室看的,也先来咨询陶医师才放心而去。因此,母亲的科室常常是人满为患,到下班时间也没散。

> 小时候的木洁很恨这些病人,他们占去了母亲太多的时间,她只好一个人呆着。等到长大了,木洁也成为一名医生时,才明白了母亲的苦心。

> 木洁学医大的缘于父母亲是医生,显然母亲的影响更大。母亲陶子说过,医生不仅要诊治病人生理的疾病,更要善于诊治病人心理的毛病。更多的病人是心理的不适导致了生理上的小病小痛酿成大病。这也许是心理医生的作用吧。

> 母亲陶子死那天,刚好是木洁高考结束填完志愿之时。

> 木洁记得母亲下乡那天,正是她出门高考第一天。天知道,本来考了个好成绩的木洁,想把好消息告诉母亲,可是母亲已被可恨的传染病夺去了生命。

> 木洁更恨的是自己的志愿全填了学医的,后悔也来不及了。

> 不久,木洁被母亲的母校省医学院录取了,木洁想起母亲的死,不想去,老木劝了又劝,木洁才勉强去了。

> 二、父亲

> 木洁与父亲老木似乎一生都在作对。其实双方都很爱对方。

> 小时候,老木不许木洁出去玩,而木洁却经常找机会逃,结果不知吃了多少顿打骂!其实,木洁并不恨父亲。

> 母亲的死使父亲顿时老了十岁!长大了的木洁劝父亲再找一个,老木摇了摇头,说了一句话:我的心里只有你母亲一个人!

> 老木想举报邹曲星院长前,与同在医院工作的木洁商量,木洁劝父亲不要淌这混水,父亲不听,结果反而得不到好报。

> 老木提前退休后,木洁取出全部积蓄支持老木开了私人诊所。

> 木洁对老木后来找的老女人也很不满,太小气,幸好很快又走人了。

> 木洁最不满的是老木把钱大把大把地捐了出去。但老木最后把自己全部财产都给了木洁,并作了现场公证,木洁被震撼了,才知道父亲已把母亲升华到了爱世上需要帮助的人了。

> 三、丈夫

> 人的多面性,在木洁丈夫邹雨桐身上显得更为突出。

> 在别人眼中,邹雨桐是一个好医生、好丈夫,邹雨桐是内科第一把刀,叔父邹曲星是医院院长,老木退休后,邹雨桐成了副院长。妻子木洁也不错,人长得象她母亲陶子一样漂亮,医术也好,态度也不错。

> 木洁最不满邹雨桐老往家里搬大型的什么人体艺术画册,一个人偷偷看,但木洁不敢扔,这样邹雨桐会骂她不懂艺术。

> 木洁很爱丈夫。但也对邹雨桐的“恶习”痛恨不已。邹雨桐的这些“恶习”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 据说还喜欢与漂亮女病人聊天,病人漂亮,他动手术也漂亮了,病人一般,手术也一般。不过病人丑,他就把手术推给手下干。这已是医院公开的秘密了。

> 后来,木洁看了一本书,说男人都是这样的,因为人是人性与兽性的结合,而男人更明显,否则便不正常了。

> 于是,木洁也不再恨邹雨桐的“恶习”了,甚至有时自己也醉于其中。

附录:

世人皆醉我独醒,道德经解读(20)

▌道德经第20章 原文

唯之与阿(ē),相去几何?善之与恶(è),相去何若?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xi),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bo)兮,其未兆(zhào),如婴儿之未孩。傫傫(lěi)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zhāo),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dàn)兮其若海;飂(liu)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bi)。吾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词语解释:

1唯:诚恳的应诺声。

2阿:逢迎的应对声音。

3荒兮:无边无际,形容其大。

3央:完结的意思。

5熙熙:快乐的样子。

6太牢:古代代帝王祭祀时丰盛的筵席(有牛、羊、猪)。

7泊兮:浑朴、淡泊的意思。

8兆:征兆,迹象的意思。

9沌沌(dun):不清楚。

10孩:婴儿的笑声。

?傫傫:疲倦的样子。傫,通“累”。

?察察:苛刻之意。

?闷闷:昏浊,不清楚的意思。

?澹(dàn):辽阔、辽远的意思。

?飂:狂暴的风。

?以:在这里作“用”字解。也有“能耐”的意思。

▌译 文

真心同意和阿谀应承之间,能有多少差别?善与恶,又怎样明确分辨?

大家都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种风气自古有之,久远的没有边际。

众人都兴高采烈的,就像要去参加盛大的宴会,也如同春天里登上高台眺望美景。只有我独自淳朴淡泊,无动于衷,如同婴儿还不懂得欢笑。

疲倦闲散啊,好像无家可归的游子。世人都自得其满,而我却一副若有所失的样子。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整天混混沌沌的。

世人都光耀自炫,唯独我糊里糊涂。世人好像都很精明,工于算计,唯独我闷声不响,茫然无知。

我的心恬淡宁静,像大海一样寂寥广阔;我的思绪,就像疾风一样飘扬万里不会止息。

世人好像皆有所为,而我却显得冥顽而笨拙。我是这样的与众不同,一心只看重“道”的滋养。

▌解 读

善之与恶,相去何若?

社会上有很多公认的准则,法则和衡量标准,人们一般都会依据这些规则去做事。

但世上的一切标准,都是由人来制定的,自然也会有偏颇或者有失公正的地方。

比如善恶、美丑,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场,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

有时候,好心会办坏事,而有时候,一件看起来很坏的事情,却会带来好的结果。

“情人眼里出西施”,角度和情感不同而已。

老子是有大智慧的,大智若愚。

一个人头脑灵不灵活,聪明不聪明,我们可能一眼就能看得出。

但一个有大智慧的人站在你面前,你却未必能看的清楚。因为聪明是外显的,而智慧是内敛的。

有大智慧的人,谦卑内敛,低调不张扬,他们不会在人前卖弄自己,他们可以和光同尘。

拥有大智慧的人,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明白有无相生,福祸相依的道理。

他们不在乎那些身外之物,他们关注内在,本质的东西,关注精神的力量,他们真正强大的是自己的内心。

所以他们能做到淡泊宁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失自然。

因为不为世俗所获,不争不抢,不好大喜功,所以在世人眼中他们就看似愚笨,不精明的样子,其实是“世人皆醉我独醒”,大智也。

而我们世俗的人,普遍注重的是什么?

是金钱,是名利,是物质的享受。

众人熙熙,皆为利往。

我们的快乐常常建立在这些外在的东西上面,而这些东西恰恰是最不稳定的,最影响心性的。

这就导致我们的情绪会随着它们的得失而波动,时而兴高采烈,如沐春风;时而低落懊恼,挫败感满满。

我们被利益牵着鼻子走,成为它们的奴隶,被它们驱赶着,永不停歇,身体疲惫不堪,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

利益就像泥潭,我们已深陷泥潭而不自知,还乐此不彼。

所以愚钝的是我们,看不透、不清醒的也是我们这些俗人。

争名夺利是人的劣根性,假如摆脱不了,我们的内心将永远得不到宁静。

只有抛弃对身外之物的过多奢求,提升精神层面的追求,修心养性,才能让我们保持灵魂的通达,不落俗套,不去执拗,不为外在的东西所困。

像婴儿一般静心淳朴,走自然之道,这正是圣贤者所为,也应当成为我们的目标。

人类在宇宙间是非常非常渺小的,在大自然面前,人和其它物种没有任何区别,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而人的一生,也仅仅是个过程,是一次旅程而已,很多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借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天才基本法》中的一句话:“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没有太大意义,真理与爱除外”。

所以不要过于执着,遵从天之道,顺其自然的去生活。

哭着来,笑着去才是人生最圆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