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北魏武侯 > 第九十一章 后秦金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一会儿地上就摆满了各种类型的尺子。

呃,也不能全叫尺子。里面还混杂了几根量绳。

尺子有短有长。材质上看有木的,竹的,铜的,铁的。

量绳也有粗有细,有麻的,有皮的。

穆建明颇感兴趣地一个个的看过去。不时拿起这个,又瞅瞅那个。有时候还询问一下尺子的主人。

终于,穆建明饶了一圈又走回来。

“量绳子你们先不要动。先把你们各自的尺子拿回去。丁大成,找一块木板来。”

木板这东西在研究院是现成的。

说话间一块四四方方,十分平整的木板已经搬来。

“各位,现在拿你们各自的尺子,在这块木板上量出一尺长的一段。排在后面的人,不要看前面的人怎么画的,只要相信你们各自手中的尺子就行。”

工匠们答应一声,一个个的排着队在这块木板上量取一尺的长度。只不过排在开头的几个人还好,越是后面的工匠,量取这一尺长度,做标记的时间越长,脸上越是迷茫。画完后聚在一起议论,拿着尺比划的人越多。

梁佰辰、唐嵩等人生,也是在几名工匠画好以后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穆建明的意思。

等所有的工匠都在这一块木板上量取了一尺的长度,并做好标记后,所有人都傻眼了。

木板上密密麻麻画满了线条。所有的线条起点都是一样的,但是终点就没有一个重样的。有长有短,参差不齐地分布在一尺附近的位置上。

“沈院长,怎么会这样?”

于大成有些不解的问。

“对啊,怎么会这样。”

其他人也纷纷出言询问。

穆建明笑了笑。

不说这一世,就是前世古代的时候,都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度量衡不精确。

虽说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各朝各代对于一尺也都做出了规定。可是换算成公制单位后,一尺的长度历朝历代都不一样,而且还有整有零的。更过分的是,尺还根据不同的用途,分成了什么营造尺,裁衣尺、量地尺等等等等,同样是一尺长度也各不相同,都有些出入。

再说“斗”。这是一个让穆建明吐槽了好久的单位。这个“斗”即使重量单位,同时也是体积单位。

十斗等于一石,可斗又有大小斗之分。真要量出十斗的重量来,能差出好几斤去。

还有一点,在华夏很早就开始使用十进制,可这里偏偏出了个异类,那就是斤。

不论是出于制作衡器的成本考虑,还是具有传说色彩的南斗六北斗七,再加福禄寿三星的说法,这一斤十六两用倒是没什么,可是给计算就带来了不便。

“诸位都看到了吧,这还仅仅是尺子,还没用那些量绳。每把尺的长度都不一样,更何况尺以下的寸、分、厘、毫、丝、忽这些。”

“院长,你就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吧。”

丁大成带头嚷嚷道。

“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要重新规范度量衡。梁佰辰,你们都是读书人,见识要比工匠多一些,你们要多想一想。和工匠们在一块多讨论,这就是我们研究院研究的第一个课题。这几天我也回去仔细想想。到时候我也会拿出一套方案,届时大家一起参详。”

说完这些,穆江明暗暗松了一口气。

算算日子,沈兮瑶的亲戚快到了,自己又得失踪几天。这下终于找到借口了。

“院长,我们应该怎么弄?”

梁佰辰一脸为难的表情。

穆建明略一思量皱皱眉,嗯了一声。

“也罢,我先给你们做个范例。”

说着穆建明抬手捋了一下头发,顺手抚下一根断发。用这根断发在地上画了一个圆。

“以此圆为例,日冕等物皆遵循此理。这圆一周有三百六十度,一半就是一百八十度。丁大成,你要给我做一个这样的半圆,把每一度都仔细均匀的刻好了。”

其实穆江明让丁大成所做的,就是他前世上学时,老师教学用的那种量角器

丁大成挠挠头。

“院长,这一度该是多少啊?”

“一百八十度再一半是九十度,就是直角。你们在营造房屋时,墙面与墙面,墙面与地面就是直角,就是你们用矩量出的那个角。”

工匠中不少人恍然大悟。

“直角的再一半就是四十五度,丁大成这下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丁大成摩拳擦掌的满口答应。

“差不多了。院长,你就瞧好吧。”

看着丁大成及其他人的表情,穆建明又默默吐槽。

这要是在玄幻文里,现在是不是就该是天花乱坠,地涌金莲,该天降功德了。

凉州,金城。

虽然在十几年前李家才于此立国,可李家在此处经营已经不下百年了。

看守城门的士卒正在对来往的商队、百姓逐一检查。

领头的队正锐利的目光扫视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不经意间目光往城外一撇,就见城外十几里尘头大气。

这名队正脸色大变,趴在地上耳朵紧贴地面,施展地听之术。仔细听了一会儿,赶紧跳了起来。

“快,把桥面清出来,升起吊桥。。”

城门口的士卒们闻言,立刻用枪杆,刀鞘驱赶着聚集在城门附近的百姓。一时间城门口是哭爹喊娘乱成一片。

城头上的士卒也不敢怠慢,等清空吊桥以后,忙将吊桥升起,了望手登上镝楼,极力远眺。牛角声“呜呜”的响起。

负责看守此处城门的守城将军听到动静,急急的走来询问。

“怎么了?怎么回事。”

队正忙回答道:“禀将军,城外来了一队人马,人数大概有几百人。”

“随我来。”

守城将军不敢耽搁带着几名手登上城头,趴在女墙上遥看着远处。

“看到什么没有?”

守城将军仰头大声的喝问。

“远处确有人马而来,旗号和数量还看不清楚。”

镝楼上的了望手大声地回答。

说话间那队人马离城已不足十里,旌旗猎猎一个斗大的“李”字出现在了望手的眼中。

“将军,是自己人。”

“能看清是谁吗?”

了望手又仔细辨认,因为尘头和距离的关系,还看不太清。又过了片刻,“李”字大旗旁边,又出现一行字。上书:禁卫营上将军。

了望手大喜,冲下面大喊。

“将军,是李匡将军出使回来了。”

守城将军一脸喜色。

“当真?”

了望手又仔细辨认了一下。

“确实是李匡将军。”

“来人,放下吊桥,迎接李匡将军回城。”

“咣当”一声,吊桥又被重新放下。

李匡带着手下正好到了护城河前。

“吁!”

李匡一待马缰,胯下宝马“唏律律”一声人立而起,李匡紧抓马缰,把马匹控停下来。

“终于回来了。”

看着眼前的城门,李匡感慨了一句。

李匡身后的人马也都慢慢停了下来。

李子康也驱马上前。

在魏国境内的时候,大魏派出护送的军队,拘于礼法每天都走着固定的距离。李子康也为了舒服些大多都是坐车的。

等大魏的军队护送李匡等人过了长安又行了两天之后,抵达了两国边境后便已回转。

而李匡等人一过了边境,早被一路慢行折磨的郁闷不已的李匡开始纵马而行。

李子康为了跟得上李匡等人,便也弃车骑马。

“此番出行能平安归来,全凭殿下。”

“族叔客气了。”

李子康一摆手。

“不与殿下同行,还不看殿下的统军之能。这一路走来,老夫可是开了眼界了。”

李匡面带得意,嘴上还谦虚着。

“族叔谬赞了。”

“进城以后,老夫先回家探望一番,再去向家主禀报。还望殿下能通融一二。”

“尽管放心,祖父那里有我呢。”

“那多谢殿下了。”

李匡嗯了一声,又说道:“族叔,你说沈兮瑶她收到我的信了没有?”

李子康呵呵一笑。

“算算日子,早应该收到了。”

“那为何她不给我回信。”

“人常言:女人心海底针。这谁能想的到呢。”

李匡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一挥手。

“不管了,先进城,回家。”

说罢,李匡一提马缰,马匹迈步向前踏上了吊桥。

“见过李匡将军。”

等通过城门时,城门口两边的士卒在守城将军的带领下纷纷向李匡行礼。

“起来吧,继续值守。”

“是。”

等进了城里,李匡微微叹了口气。

见识过中原第一大城的风采后,再看眼前的情景,自然是入不了眼的。

城内的街道狭窄,甚至有些地方还只是土路,都没用青石板或者青砖铺地。街道两侧的民房也都是一片简陋低矮的土坯房,少有两层或是三层的建筑。

李匡顺着道路直往城中走去,沿途上随处可见的牛马、骆驼的粪便,以及随之带来的腥臊的臭味,让李匡直皱眉。

等快走到城中心的时候,这些情况才有好转。

这里都是朝中官员,李氏族人以及城中富户的住宅,不仅道路宽阔,也变得干净起来,路面也都是青石路面。道路两旁的民宅也变得精美起来。

一直走到城中心一片占地颇广的建筑前,李匡才待住战马。

这片建筑便是后秦的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