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武则天对狄仁杰的情感是复杂的。对待狄仁杰的时候,她总是既有正面的情绪,又带着诸多负面的情绪。

然具体是怎么样的,我其实也说不上来。我再怎么了解她,我也并不是她肚子里的蛔虫。

一言以蔽之,那便还是欣赏。

这可能也就是因为,我们其实根本做不到。因为做不到,所以才格外欣赏。

可是,如果武则天的生存环境不一样,或许她还能保持几分这样的天真与纯粹。

可惜,人生从来都没有重来这一说。而且,她童年的这些痛苦与不幸,也构成了她人生的一部分。

谈不上悲哀或者幸运,这只能算人生一个平平无奇的经历而已。她有幸福过,也有不幸过,然这也都是人生罢了。

除却重用了狄仁杰外,武则天还有不少事要做。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尽可能努力地去造势。毕竟,这个皇位,有点来得名不正言不顺的。

因而,不论正统王朝是否需要做,武则天的武周都必须要做。

如意元年(692年)正月,武则天引见存抚使所举之人,不论贤愚,全部提拔,授予各种官职进行试用,试官制度由此开始。

试官,即试用待录之官,也就是把被认为是贤能的人放在拝仸职位上试用一段时间,以观其才能大小和称职与否,然后决定是否选用。

事实上,试官制度并不是由武则天所首创的,在中国的历朝历代其实都有所施行。

只不过,这个试官制度在通常情况下并不占据主导地位。还是科举制度被更多人所知晓。

然而,试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诚如古人所说:“欲官人适职,莫若试官”。

之前,我也有看到论文说,探讨中国古代试官制度的历史演变、实施方式和历史作用,对于现代正确实施国家公务员录用用制度有着不小的借鉴意义。

不过,公务员制度显然并没有效仿。可这也确实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验证这个制度确实是很重要的。

只不过,虽然一直都存在,但却在武周时期发挥得极为典型。

因为这个时候,但凡是想为官者,不管是九品以下的官吏,还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都可以通过自荐请求做官或者升官。

还可以通过他人推荐,或者地方推荐,做“试官”,称之为“试用之官”。

而这些人,大部分也就形成了官场的新鲜血液。

不一定是正好他想要的那个位置,可能是给他安排一个更加适合他本人的位置。

而且,武则天在试官制度的背后,安排的是尤为严格的审查体系。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表现得好,极有可能在试用期结束之后就回到原来的位置和处境。

然而,即便是回去了。这段经历也是一段不错的回忆,如果还做官的话,这无疑可以带来很多的经验和教训。

因此,这件事还是可以值得一试的。对于个人而言,确实是没什么弊端,还可以带来不少好处。

不过,无论是自我推荐还是经他人推荐,其实都不是一个那么容易的事。在推荐这一层面上,其实也就起到了一定的筛选机制。

自我推荐往往还需要自己写一些东西,而这个时候,还是可以反应出些许文采的。这是个人能力方面的。

他人推荐能反应出的事情也就更多,要么就是人脉或者人际关系,而要不就是花了一些钱。除却个人的能力之外,

不过,比起一点一点往上爬,这样的方式,还是要快上许多的。而且,也同样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目的。

也就是说,这又是除却科举制度之外,另一个可以迅速转变阶级关系,实现阶级流动的方式。

然而,有一个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无疑会伤害到上层阶级的利益。

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制度其实也没有延续多久。

在这一点上,武则天也是魄力十足。或许,是因为她想组建起自己的势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她做成了很多很伟大的事业。

二月,吐蕃党项部落万余人归附武周,武则天将其分置十州。

五月,吐蕃首领曷苏亦率其部落请求归附,武则天派张玄遇率领精兵二万迎接。后来,张玄遇以其部落置莱川州。

这是对外方面。或者,对于后来的中国而言,那已经是中国的领土。然而,对于大唐而言,这其实还是国外,起码也是王朝之外。

武则天确乎也还是有些贪心的,文治武功,她都想要。

虽然,文治武功也确实是每一个好皇帝的必备。可是,这两者,往往难以兼得。

而文治这方面,我能做的也就多了。

也就是因为如此,我现在也不能闲着。而今,也正是到了需要我发挥文才的时候了。毕竟,太平盛世,需要文学艺术。

我需要让我的诗文兴起过一阵上官体的热潮。好在,我从来没有忘记要写东西,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动动笔。

虽然说,并不是所有写的东西都那么完美。然而,总还是有一些还不错的。

到了这种时候,也就派上了用场。总比我临时赶制肯定是有些来不及。即便是写了出来,总还是会有诸多纰漏的。

然而,我依旧低估了掀起风潮所需要的数量。我还是赶制了不少,虽然绝大多数还是之前的作品。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文人,我并不喜欢把作品用于这种事情上。不过,我也确实从来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文人。

同时,我也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堪称文坛政坛两开花,一时间风光无限。

虽然,这个风光无限,只不过是外人看起来是这样的。实际情况也确实是非常复杂。

确实也有不少人是真心地奉承我。而大多数的,恐怕也只是因为看中了我的才华罢了。他们更偏向于欣赏我的作品,而不是我这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