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毕竟,对于这些大臣来说,允许这个男宠机构的存在,也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她也曾经想过,想把一些侍卫分到控鹤监去。这一回,却是我拒绝了。我拒绝的理由也很简单。

冠冕堂皇的那些话说来就来,而且一字一句还是为她好。坦而言之,作为一代帝王,她应该也要明白,她这样的要求,是多么的荒唐。

然而,这些男宠,是万万不能干政。毕竟,二张兄弟背后代表的是整个张家。而且,随着我对二张兄弟调查的深入进行,我很快也就发现,他们背后,确实是站了一个张家。

就像正常的皇帝选秀纳妃是为了稳定朝局那样,张家显然也是这样的打算。至于另外那些,我也是真的没太查得出来。

不过,我又成功地说服了武则天,也拖延了时间。至少,近几年,武则天不会再提这些事了。

而宫内的这些侍卫们,基本上也愿意效忠于我。毕竟,在很多事情上我也帮助过他们,从薛怀义到现在的二张兄弟。

还有就是,这些心猿意马的年轻人,其实也给了我不少他们的把柄。虽然,我也不会借此威胁他们什么的。

因而,二张兄弟不能也不可能拿得到兵权,哪怕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不过,我也发觉了另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武则天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在意她的这些男宠们。

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就是因为知道不论谁上位,二张兄弟可能都落不到好,才想着用军队来给他们留一条后路。

确乎如此,只要他们手上有兵权,不论是谁都得顾忌三分。如此一看,武则天,也确实是老了,还是思考起了后事。

而且,她给二张兄弟制定的计划还是很不错的,虽然没能实施下去。也不知道是武则天自己愿意的,还是那两位吹了不少枕边风得到的。

可能也就是因为如此,才有那么多人依旧愿意跟在武则天左右。只不过,现在的她,也老了。

其实,如果要我来说,还不如效仿宣太后让魏丑夫殉葬,起码还能给这些男宠以基本的颜面。

不论是谁后续继位,这些男宠的结局,也不可能会好。有时候,还不如一死了之或者亡命天涯。

只不过,也正是因为他们入宫背靠张家,总还是得为家族争取一些实际的意义。否则,可能也就白来一趟了。

然而,武则天难道没有想过,这些年跟在她身边忠心耿耿的也不止二张兄弟这两个人,她也不曾替其他人想过任何的后路,这自然是非常不公平的。

二张兄弟可来得绝对不算早。比如我,至少明面上,我可是帮助武则天做了不少的。

可惜,她却连一丝一毫都不曾为我考虑过。这一路上,我被别人算计来算计去,她也从来不曾帮过我,一直都是我自己一点一点的筹谋。

这也确乎是不公平的。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份不公平,也让我报复武则天的时候来得更加心安理得。

再过些日子,武则天,便会感受到众叛亲离和所有一切都失去的滋味。不过,我还需要做最后的一些准备。

准确而言,我是可以随时开始。不过我的那些所谓的盟友们,他们实在是太慢了些。

不过,也怨不得他们。他们心底还是畏惧皇权的,权谋也从不那么容易。

与此同时,武则天还在为她的这两个男宠筹谋之后的事情。她给控鹤监准备的其实远比朝臣想象得多。

再过一年,久视元年(700年),六月,这个机构改为天骥府;六月二十五日又改为奉宸府。改为奉宸府后,仍以张易之为奉宸令。

没想错的话,换名字的同时,势必也会加大二张兄弟的权利。不过,现在也不能确定是否是军队。

而这个机构的结局,如果没记错的话,则天后逊位后废。以后有用为宿卫兵之称者。

再后来,唐末照宗曾置控鹤排马官。五代后唐有控鹤军。后周有控鹤弓箭箭直。元代亦有控鹤军。也就是说,后来这个机构确实手握兵权。

至于这里的军队从何而来,十有八九也就是宫内这些侍卫了。我这一次劝说成功了并不代表以后就能成功。

不过,这些侍卫本来也不是些普通人,反而他们往往来自大家族。也就是说,二张兄弟也可以借此与那些其他的高门建立联系。

这么想来,我也联系了一些家族,那些有子弟在宫内当差的家族。我已经劝过武则天了,接下来也就需要这些大家族给她施压了。

至于之后结果会如何,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二张兄弟是绝对不可以有兵权的。

兵权这个东西,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可是再重要不过的了。武则天一个人糊涂也就罢了,朝臣可不能糊涂啊。

与此同时,李显也一步一步掌握了权势。朝局之上已经有不少人明里暗里站在了他这边。

而劝说我加入李显阵营的,除了韦氏之外,也加上了不少人。这其中有些人,原本还是我的人。

我的答复也很简单,时候未到。现在的李显一派,根本没有看清我的实际价值。否则,他们也不会这么请了。

我可不能站队太早,我可不想被一群蠢货所牵连。

这些人自以为在来自各方面拥护李唐的压力下,武则天进一步认识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会有丧失人心的危险。

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武则天观察的是一个度。这些站队,确实可以让武则天明白众望所归。

然同样的,如果支持的人一旦太多。武则天又何尝不会生疑呢?

偏偏,事情还在愈演愈烈。甚至于,在后来一次征兵中,“初募兵,无有应者,闻太子(李显)行,北郊山头皆兵满,无容人处。”

此事更加说明李唐才是众望所归。甚至有朝臣想要上书劝谏武则天逊位给李显,这显然是异想天开。

还好,我给拦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