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武侠修真 > 长生从聊斋开始 > 第36章 天下惊!(4k)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然百圣齐鸣的异象平静下来,可是秦川的文章,字字珠玑,文气鼎盛,若是修道人望气,则可见灿烂光华与日月争辉。

好在高震出身书院,对文气光华,有应对的办法。

他让人用自己吩咐的办法,去将秦川的试卷封存下来。

此卷无须阅卷,不给第一都不行,且不会有任何争议。至于其中的内容,封存前,已经让博闻强记的书记官记下,待会抄下来即可。

原版的试卷,俨然是儒门的名教圣物了,往后须得当儒门圣物供奉。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众考官见秦川的试卷封存后,觉得整座贡院都黯然失色,心中怅然有失。

似高潮过后,余韵不在的空虚感。

有考官暗中催促书记官,快点摘抄秦川的文章,好一睹为快。

古人以汉书下酒。

秦川能百圣齐鸣,符合圣道的文章,下十坛美酒都不过分。

也可能是诸位考官本来就想喝酒。

大家神色都喜气洋洋。

一次会试,遇上千百年难遇的百圣齐鸣,这等能流传千古的奇闻异事,甚至见证一位未来的圣人诞生,这是何等荣耀。

路万里向着秦川恭贺,说道:“留仙,眼下没时间和你请教圣道,待此番事了之后,咱们好生聚一聚。”

旁人说这番话,自然有拉拢的嫌疑。

可是路万里此言理所当然。

秦川是他亲自从乡野点拔出的小三元,如今中了解元,马上就是会元,至于状元之名,不做他想。

将来提起秦川成圣之路,无论如何,路万里都绕不过去这一笔。

其他考官此时已经清楚路万里和秦川的关系,不由好生羡慕。

他们对路万里做了礼部侍郎,少宗伯其实顶多有些泛酸。毕竟能当会试考官的,都是清贵文臣,熬一熬资历,退休前礼部侍郎这种级别的位置总能轮得到。

可是圣人的引路人,这等无上荣耀,千百世都未必能遇得上一遭。

谁能不羡慕,谁又不嫉妒呢?

真是命好。

小国师道衍此刻也从考棚出来,深深看了秦川一眼。他刚才以猛虎般霸道的文章与秦川的文章交相辉映,最后秦川的封建论在百圣齐鸣的加持下,令道衍一败涂地。

他由此阴神受到创伤,文章只做了一半,就再也做不下去。

道衍小小年纪,可心思深沉。

即使遭逢大变,亦平淡应对,默默疗伤,等到考试结束。

他看秦川那一眼,似要把秦川的面貌记住,永生永世记在心里。

秦川亦看了他一眼。

他从道衍的眼中没看到仇恨,只看到一汪平静的死水,生不出半点涟漪。好似这人早已心如死灰,没有任何事物,能扰乱他的心境。

可他才十三岁而已。

不久前,还写出猛虎般霸道的文章。

当真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之辈。

秦川心里暗自警惕,咬人的狗不叫。这小和尚心思难测,可能写出猛虎文章,岂是平淡恬静的人,切莫被其外表蒙骗。

他能压倒对方,靠的是古今第一等雄文《封建论》,借的是诸子百圣的圣道威严,才使其一败涂地。

这不代表对方很弱。

只是秦川如今道韵得手,最大的心事已经了却。

往后岁月里,完成诸子交付的使命即可,届时当可安心应对那还有不到三百年的天劫。

与圣道共鸣后,秦川对天劫的感应愈发清晰强烈,对其威力更有个大概的预计,远不是他现如今的实力能够应对的。

还得努力啊。

秦川和路万里告别,离开考场。

可是没出考场太远。

天地间响起无量梵音。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一阵阵梵音,如同浪潮一样汹涌而至,侵入秦川的识海中。可是周围的人,哪怕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秦川清楚,这索命梵音,根本就是只针对自己。

“大梁国师么?”秦川没想到打了小的,这么快老的就出马。

当真是急不可耐。

不过他转念一想,自己文动百圣,如今风头何其之盛。如果没有梁帝的默许,国师怎么敢来找茬。

按理说,秦川是未来的圣人,当今的亚圣。

梁帝当自诩为圣皇,与秦川这个亚圣以及未来注定的圣人君臣际会,写就一段青史传奇。

可秦川清楚,梁帝求道长生,常年不理国政,专心帝王心术,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胸怀。

秦川这样的圣人,恰恰会让梁帝感到忌惮。

秦川可以做圣人,但必须是臣服梁帝的圣人。

帝王之私,帝王的掌控欲,会驱使梁帝做出这样的选择。

如果不这样做,那就不是梁帝。

真有那么大的胸襟,容纳在世圣人,梁帝就不是梁帝,而是一代明君。可现在的梁帝,观其种种手段,不过是权谋大家,一名独夫而已。

其实当明君未必有多难,有明君的胸怀气度,哪怕是阿斗那样的能力,只要选对人,都可以国泰民安。

在秦川看来,梁帝这人虽然将帝王心术玩弄的炉火纯青,可对百姓而言,还不如阿斗好。

阿斗是有自知之明的。

自己这个亚圣,梁帝不会明着动,甚至要供起来。

但秦川必须亮出自己愿意臣服的态度。

不可露出上古诸子提倡的“以道事君,不可则止”那样的态度。

国师的到来不是真要拿秦川怎么样,而是给他一个下马威。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天无二日。

圣人不是太阳,也不是月亮。

大梁的天下只有日,甚至都没有月。

否则梁帝也不会多年来不立皇后了。

皇后太子自来一体,加上外戚,对君王的威胁极大。

外戚之祸,史书上屡见不鲜。

皇帝从来都是孤家寡人。

“国师驾到。”

国师一身月白僧衣,好似菩萨降临。

他周身涌现佛光,周围的举子,许多都是多年来读书正心的人,见到国师的风采,都忍不住想要下跪膜拜。

只是作为读书人的骄傲,强忍着这股冲动。

但是周围的百姓却管不了那么多。

他们许多人都是国师的忠实信徒。

识海里的梵音没有对秦川造成什么影响,他的元神境界,不次于现在的国师,即使国师再厉害几倍,梵音能跟当日老君观内的道德真言相比么?

秦川有元始道相,镇压在识海最深处,生生世世的记忆源头,根本不怕受到这类魂音攻击。

他当真是如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国师见自己的索命梵音丝毫奈何不得秦川,神色微变,倒也没有太过出乎意料。若是连他的梵音都抵抗不住,他倒是怀疑秦川那阐述圣道的文章,怕是抄来的。

“陵州举子秦川接旨,奉皇帝口谕,令你即刻入宫平台独对。”

秦川见礼,道:“国师,秦川现在并不是内阁大臣,亦非六部尚书,各省封疆大吏,且平台独对,乃是君王召见,商议国策。有道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皇命,秦川只能违抗了。”

国师浑身佛光依旧涌动不止,佛光愈发浩大,好似一尊金身佛,降临凡世间,巍峨高耸,法意充斥天地,横绝四方,无比的霸道。

“陛下有些私话跟你说,不干国事。此是陛下厚爱,伱速速跟我进宫。”

秦川淡然应对,“如此,更不能与国师进宫。陛下若言公,则会试文章、殿试之上,秦某皆有公言之;若言私,王者无私。”

他这一番话,立时引来周围诸多举子喝彩。

“若言公,则公言之;若言私,王者无私。”这一番道理,说尽周围读书人的心坎里。

这才是他们心目中的圣人。

面对帝王,亦能做到不卑不吭。

秦川的话不是无懈可击。

但他现在携亚圣的大势,且周围举子生出同仇敌忾之心,一时间文气涌动,压制了佛光。

即使国师也不能在这种文气浪潮中,下什么狠手。

天汉年间,有太学生万人冲撞皇宫,致使天汉一蹶不振,国运大跌。

这等事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十分敏感谨慎。

真出了差错,梁帝肯定是让国师背锅的。

国师见势不妙,于是深深看了秦川一眼,叫上道衍,师徒二人飘然去了。

秦川在国师消失的时候,亦悄然离开。

其余人等都没发现。

不过他的事迹很快在神都发酵,而且消息经过各种道术秘法以及法器之类,向四方传播。

各地封疆大吏,也自有道术高手,在京中打探消息。

不然光靠邸报,对朝堂信息了解太慢,可能会妨碍仕途。

是以官府明令打压修士,实则修士的作用,各方势力都很清楚,怎么可能真正打压。

那些豪族、士绅,封疆大吏,许多都供奉了修士。

真什么事都听朝廷的,早就天下太平了。

这可能吗?

也就开国时,遇上铁腕君王,有些可能。

神都城内,各类茶馆酒肆都传着秦川在科场百圣齐鸣的故事,这异象许多人都见到。

此事成为神都城内如今最大的谈资。

还有许多说书人,将往古诸子的故事尽数往秦川身上套。

只夸得他天上少有,人间罕见。

如果现在是网络社会,秦川就是顶流中的顶流。

至于神都内外的王侯世家等等,各方势力都想向秦川抛出橄榄枝,但他们都很忍耐。

因为秦川在街上公然拒绝入宫独对。

其实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秦川此前已经进宫一次。

此前能进,可作为亚圣,私下觐见皇帝,意义则不一样。

对理学而言,即使圣人,也得遵守君臣父子的纲领。

可是秦川明显不是理学这一派的,颇有点藐视君父的意思。圣人必有新学,如此大家能猜到秦川即将布道的心学,对君父会有新的解读。

大梁朝衰落到如今的地步,依旧能维系中央权威,靠的就是理学缔造的君臣父子纲领,令人不敢越过雷池。

但是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他们也是需要打破这种枷锁的。

君王一言决定臣下的生死,事君如父,对他们而言,其实很残酷。

他们需要一种新的救世学问,来帮助他们打破理学的枷锁,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和权力。

道门、佛门其实也需要。

中央的权威越大,它们的生存空间就会受到严重挤压。

可这种事,已经到了人心所向的地步。

不然理学屡次禁绝新学这样的异端,依旧屡禁不止。甚至路万里这些人,还做到礼部侍郎的位置。

理学的敌人,已经打到他们的内部。

连高震这样出身理学的礼部尚书,对路万里等人都持包容的态度。

梁帝四十余年的治国,玩弄臣下,让他们积累许多不满了。

只是因为理学的君臣观念,使他们再不满,也得忍下去。

可还要忍到什么时候?

秦川的出现,对君王的反抗,以圣人身份对帝王权威的挑战,使他们看到了曙光。

接下来的殿试虽然是走过场。

秦川无论写的什么都注定是状元。

但秦川既然当众说了殿试之上有公言。

那么必然会有公言。

否则如何收场?

气氛已经到这里了。

许多大臣心里如明镜似的。秦川殿试的文章,即使不能再百圣齐鸣,可一定要石破天惊。

如果做不到这样,他们会很失望。

天下人会很失望。

唯独梁帝不会失望。

他是君父,可以在这场和圣人臣子的博弈里,输许多次。

而秦川一次都输不起。

他始终要臣服君父才行。

这是梁帝的理念。

以君权压臣下,还能输了不成?

所以他需要秦川这个圣人,也一定不会做出妥协。

秦川同样深深明白这一点,他立下不慕荣华,不慕功名的人设,如今更是百圣齐鸣,当世亚圣。

许多事,哪怕假大空,也要做下去。

在台上装了逼,那就下不了台。

一下台,就有数不尽的暗箭射来,反而在台上更安全。

他获得大名,取到道韵,也把自己陷入一个可怕的漩涡中。

对此,秦川没有任何忧虑。

他在回应国师时,早已想到了对策,亦知道殿试的题目无论是什么,他都该做下那篇文章。

一篇石破天惊的文章。

其实写谏迎佛骨舍利表时,他已经有所预料,为之酝酿。

许多明白人都在期待,甚至为秦川忧心。

秦川却躲在一个很僻静的地方,陪着婴宁捏泥人。

“婴宁,这就是夫子。一个倔强的老头,一个威猛高大的老者。有人说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

“所以夫子是月亮?”婴宁可喜欢月亮了,尤其是满月。

“哈哈哈,有个故事里,夫子就化身成月亮了。”

“哥哥,我要听。”

“好,我说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