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狂潮:从文人不得做官开始 > 第二百五十八章 雁门关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8章 雁门关破

“那好,三哥,你自己小心点儿!”吴奇说完之后,就悄悄的离开了城关。

一个时辰之后,吴奇来到了馒头山附近的特战队临时驻地。

并且在第一时间找到了二大队队长李九成。

此时,在由一、二队组成的队伍里,李九成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临时指挥官。

不需要争论和指派。

最适合的人总会在最适合的位置上。

这是一个良性团体的必然状态。

吴奇来到李九成面前,肃然敬礼道:“李大队,鞑子已经退了!”

李九成回礼!

接着,吴奇旋即又变回了平时的样子,感慨道:

“可别说,这明军里,还是有能打仗的。这个姓曹的还真是块料儿!”

说完,随即想到李九成曾经也是大明将军,然后哈哈道:“俺不是说你,你已经是太平军了!”

李九成倒觉得无所谓,很自然的说道:“这曹家叔侄的确不错!”

接着,又好奇道:“对了!你们黄队长呢?他怎么没一起回来?”

听对方提起黄三,吴奇挠挠头,然后解释道:

“他说要等一会,想办法再带点东西出来。”

“行!”李九城听罢,转头朝着身边的人吩咐道:“把其他人都招回来吧,咱们今晚动身就去大同!”

时间很快来到了傍晚,临时驻地的特战队员都已经整装待发。

这时,远处也有了一个人影在缓缓靠近。

不用猜,也知道是黄三!

只不过让人意外的是,他空着手,好像什么都没带。

看来,这是没有找到筹备物资的机会,李九成如此想着。

不过这也不打紧。

虽然对于即将翻山越岭的战士们来说,物资是多多益善。

但是少了一点,也总可以找到办法解决的。

然而等黄三走近了之后,大家才发现事情好像有些不对劲。

因为他的脸色不太好。

当然作为心理素质极高的特种兵,他并没有大呼小叫。

来到驻地之后,稍稍喘匀了气,然后骂骂咧咧的说道:“真特娘晦气,这下咱们都不用走了!”

“咋了,三哥?”吴奇忍不住问道,“难道鞑子又攻城了?”

其他人也是疑惑的看向黄三。

然而黄三却摇摇头,叹道:“没有!真不知道这帮官兵到底咋想的!这个关隘如此重要,为何不安心守着!”

黄三的话让李九成眉毛一挑,然后他当即问道:“怎么?曹变蛟带人去了大同?”

这话说的黄三一愣,顿感十分惊奇:“李大队,早就知道了?”

看着黄三那副吃惊的表情,李九成摇头笑道:“没有,若不是你刚才说他们不安心守关城,我也不会想到这些。”

说着,李九成转头看向雁门关方向,眼睛眯起,“这曹变蛟的叔叔曹文诏此时应该被困在大同,所以这小曹将军是去解围的。”

“呸!解个鸟儿围!”黄三狠狠啐了一口,“总管来的时候就说了,鞑子这次就是为了劫掠,攻城的可能性很小,况且大同府是重镇,哪儿那么容易就被攻下的?”

他之所以这么愤怒,是因为他们当年的家就是这么没的。

说是恨鞑子,但是也更恨那些一心想要到京城城墙底下守城的文臣武将!

如果他们不是光想着功劳,而是多在意一下百姓的生死,或许他还不至于家破人亡!

这和现在的情形没什么分别。

这时,一旁的一大队副队长于七皱眉道:“这雁门关可是天下雄关,应该没那么容易被攻破吧?”

“要是咱们守肯定没问题,但若是以城里现在的明军,那就铁定守不住!”黄三的表情很是不屑。

一边的李九成,补充道:“总管让我们这一路从太原府进入,就是因为担心大明守不住,让鞑子破关进入太原府。所以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还是要早做准备。”

“没错!”一大队队长于二也接着说道:“我们现在缺少马匹,若是等鞑子冲关之后再行动,铁定追不上。”

李九成也在考虑这个问题。

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这样吧我们先按照组为作战单位,全部乔装进村。”

“可现在我们的人手也不够啊,太原府这么大!”于七脾气有些急。

这时,于二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叹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天下的苦命人太多了,哪那么容易救得过来,能保住多少就保住多少吧!”

就这样,第一二大队开始了对太原府北面的渗透。

特战队的判断没有错,就在他们渗透的第三天。

雁门关被鞑子攻破。

其实,这件事也不能完全埋怨小曹将军。

因为朝廷多天以前都已经派了山西巡抚戴君恩移驻雁门关。

只不过这大军移防的速度稍微慢了一点。

小曹将军也是思乡心切,没有等人来了就提前离开了雁门关。

然而事已至此,太原府百姓的灾难已然避免不了。

这次从雁门关进入太原府的是鞑子的西路军,由代善、萨哈廉、硕托带领。

鞑子等进入太原府之后,兵力就开始散开,一方面派人劫掠,另一方面由代善和两个儿子带着一部分人朝着太原腹地而去。

他们的任务就是负责攻城,当然也并不是传统意义的攻城,简单来说,看看有没有怂包,一吓唬就献城的。

马桥村,

王老汉坐在地头上,愁眉苦脸的看着地里的一个青年正在忙碌,身边还有一个农家少女在旁边有说有笑的帮忙着。

“真是女大不中留啊!”这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两天前,村里来了几个青年,说是从大同逃难来的,饿极了,想着帮忙干活,啥都不要,给口吃的就行。

王老汉家里的儿子还小,正好缺人帮忙。

其实,在农忙的时候,大家都缺人手,地主们抢收,贫民也抢收。

现在有这种连工钱也不要的,自然有不少村民都愿意用。

有的村子里比较团结,就干脆大家一起凑点粮食给他们吃,到时候谁家有活,就去谁家干。

只不过像王老汉这样,再搭上个闺女的,就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