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狂潮:从文人不得做官开始 > 第二百六十章 黄太吉的应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六十章 黄太吉的应对

第260章 黄太吉的应对

马桥村的战斗持续时间很短,毕竟只有二十几个鞑子,他们不可能对特种兵构成威胁。

至于马桥村的村民,除了有些震撼外,罗浩协调的都很好,否则王家女儿也不会愿意出来帮忙。

为了保证她绝对的安全,刚才罗浩就陪在其身旁。

现在在这片土地上,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村落,都在发生着类似的事情。

只是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也并不是所有的村民对外来者都这么友好。

然而不管如何,特战队总有办法去解决。

太平军的战士本身就有一定的与百姓沟通的经验,更何况作为精锐的特战队。

现在的问题不是遇到鞑子解决不了,而是特战队的人数太少了,六十个小组最多能控制六十个村子。

而整个太原府的村落怕不得成百上千了。

所以罗浩在组织村民将鞑子的尸首焚烧掩埋之后,就赶紧离开了。

有了战马的他们,就可以对更远的鞑子进行清剿。

一般情况下,为了方便协作,同一小队的三个组都在相邻不远的地方,所以罗浩先要和自己的小队汇合。

毕竟一个小队里,望远镜的作用很大,能提供更广泛的搜索和精准的定位。

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率。

对于鞑子就这么被特战队消灭在村庄里,会不会被其他鞑子发现,倒不用太在意!

因为这几乎不可能,这个时代通讯速度实在太慢,再加上这种劫掠又不是一天往返。

通常一支队伍在外面劫掠好几天,而且回来的时候还要带掳掠的人口和财货。

等鞑子头领发现出事了时候至少得是近十天以后的事情。

况且即便发现有人越时未归,等查到原因,又会花费几天的时间。

所以特战队短期内不会有太多的压力。

………………

七月二十一日,

多尔衮和多铎带着剩余的兵马直接来到了应州。

其实,这哥俩的兵马没有什么损失,主要是阿济格的手下死了个七七八八。

这次入关,鞑子的四路大军都是流动作战,很多时候难以相互联系,所以多尔衮还是花了一些时间才找到黄太吉。

而黄太吉自从攻下应州之后,就有意识的缩小了行动范围。

也是为了方便相互间的联系,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应州坐镇。

黄太吉入关之后,各路大军都进展顺利,此时已经有种飘飘然的感觉。

每次入关都是这样,许多城池好像毫不费力的就能攻下,物资和人口就跟白捡的一样。

这让他有种天下唾手可得的错觉。

不过,他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明白“饭要一口一口吃”的道理,牢记自己这次出来的目的。

就是要消耗明廷的力量,绝不会和明军在攻城上浪费兵力。

烧城!破坏!

所以当他得知多尔衮这一路的兵马战没竟然近四成的时候,眉头顿时皱了起来:“到底怎么回事?”

看到大汗的表情,多尔衮很庆幸,知道这次自己亲自带兵回来,是做对了。

要真是只派几个斥候汇报,那恐怕就会出大事。

因为有些事情太过离奇,传话的人很难把握分寸。

而现在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近距离的察言观色,不至于产生什么误会和隔阂。

不过多尔衮也明白这次的战损确实是大的离谱。

他也的确有些惭愧,道:“多尔衮出师不利,请大汗降罪!”

说着就要行大礼。

然而立刻被黄太吉拦住了。

黄太吉虽然心里不满意多尔衮这次的表现,但并不会因此对这个弟弟有什么看法。

他对多尔衮和多铎这两个年纪小的弟弟很是器重,平时也很是注意培养。

相比之下,他对阿济格这几个年纪大的兄弟是有些提防的。

这种提防未必只是担心被觊觎汗位,或许更多的是对顽固派的一种对抗。

当初第一次来大明的时候,就遭到了莽古尔泰和代善的强烈反对。

黄太吉从那时候起就感觉到,大金要想突破,就必须革新。

而当时年纪小的多尔衮和多铎就成为了他的重点培养对象。

事实上多尔衮和多铎也的确与同父异母的黄太吉更为亲近。

所以,这时候的黄太吉并不会因此过多斥责多尔衮,于是再次问道:“到底是怎么了?”

“大汗,我们是被明军的重甲兵给偷袭了!”多尔衮将之前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一一说了出来。

良久,黄太吉才缓缓的开口道:“我们的确是大意了啊。”

听到整个经过之后,他并没有责怪多尔衮没有好好扎营。

一方面因为阿济格才是这一路军的主将。

当时北营和东营都是阿济格手下的兵。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现在不只是阿济格,其实代善他们也都一样。

既然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就不能算是大意,也没理由惩罚。

毕竟,这段时间也遇到不少明军夜袭的,但是每一次都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夜袭兵马击溃。

而现在,当大金的人都得知了明军有重甲步兵之后,那所谓的重甲步兵就没了用处。

若是一个战法只能用一次,那就根本不是什么威胁。

同时,黄太吉扪心自问,若是自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那也不可能应对的很好。

思及此处,黄太吉也就释然了,重新坐回椅子上,说道:“这件事,我会让人提醒各旗旗主,正如你说的,已经不足为虑。这段时间你就留在大同吧,最近听说明军来了一个勇将,到时候你去会会他!”

………………

七月二十二日,

延庆州州城,

今天,知州吴植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

皇帝身边的贴身内侍王承恩。

这个几乎只能在京城见到的人,这次竟然来到了延庆。

这代表着什么不用猜,吴植也知道。

这说明陛下对此事极其重视,一直惦记着这边百姓的苦难。

吴植除了感恩戴德之外,还能说什么呢?

然而王承恩此来却不是为了这件事。

而是几天前的鞑子夜袭事件。

在十天前,皇爷就亲自交代的任务,他必须认真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