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狂潮:从文人不得做官开始 > 第三百四十六章 曲阜陷落,再无圣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四十六章 曲阜陷落,再无圣人!

第346章 曲阜陷落,再无圣人!

历史上,没有子嗣的衍圣公不在少数,最后都是以过继为手段维持衍圣公的血脉。

比如现在的孔胤植就还没有儿子。

所以平日里孔府的人都要提防其他各府。

此时的曲阜城中,受物资的影响,已经开始出现混乱。

孔胤植还不算太傻,知道这时候不能对百姓太过苛刻。

所以最先遭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就是庶出各府的人。

然而一直迟迟不见援军,其他各府的不满情绪已经压不住了。

这些平日里靠着孔家的名头养尊处优的孔家子孙,自然受不了这样的待遇。

孔家的规矩多,各府的孔家子弟平日里是不允许随便到孔府的。

所以有抱怨也没办法申诉!

而他们对于当今天下的局势远没有孔胤植了解的多。

所以在他们看来,外面围城的敌人,并不一定就是他们的敌人。

相反也有可能是他们的帮手,因为他们认为衍圣公如果真的被外面的人杀死了,那下一代的衍圣公就要从他们几个府里重新再选。

对于这样的情况,孔胤植心里也是十分清楚,可这种事没办法澄清。

即便挨家挨户的诉说真相,别人也不会相信。

所以此时的孔胤植等于被架在火上烤。

不投降的话,这曲阜城迟早让那些酒囊饭袋给献了。而且现在自己的府邸也不安稳,大家都没过过苦日子,不能一直稀粥咸菜的这么过下去。

可要是投降,自己将来会是什么样的结局?谁也没法说清楚。

谈条件的人已经送出两波了,皆是杳无音信。

不过他还是有一点侥幸心理,相比被人供出去,不如自己来做。

于是,九月十八日,在曲阜被围城的第十一天。

孔胤植带着孔府的人开城投降。

萧云对曲阜城的投降比较慎重。

当然他考虑的是另一件事,因为他要将孔家的人一网打尽,所以这次除了特种部队和骑兵营在外警戒之外,剩下的三个团全部进城协防。

而孔胤植当场就被萧云抓起来。

“竖子!尔敢!”孔胤植怎么也没想到这些墨家的人竟然一点余地都不留,“墨儒两家同出一脉,何至于此!”

萧云虽然不是真的墨家人,但既然扯了墨家的虎皮,必然要对人家的历史多了解一些。

所以当孔胤植说出墨儒同出一脉的话的时候,他也知道对方说的是,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在创立墨家之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儒家学者。

然而这对萧云没有任何影响,当他转过头,看向这个在将来会投降鞑子,并且主动剃发易服的衍圣公的时候,他的眼里只有冷漠。

十分平静的说道:“自今日起,不再有什么圣人,也不会有什么圣人门庭,更没有什么儒家了。”

“大言不惭!天下儒士何其多,岂是尔等说没有就没有的!”此时的孔胤植已经不管不顾了。

而萧云嘴角露出笑意,语气却是冰冷至极:“可惜你是看不到了。”

一句话就让孔胤植彻底崩溃,没有了刚才的硬气,剩下哀嚎哭泣,声嘶力竭的求饶,唯独没有忏悔。

对于孔家人,萧云肯定不会妄杀乱杀。

但事实上能逃过罪责的不会有多少。

而唯一与之前有些不同的是:这里的一部分人即便最大恶极,也不会被送进死囚营。

而是需要明正典型,以正视听,安民心!

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这里的百姓太苦了,他们需要这样的安慰。

很快,一杆杆的墨字大旗,被竖了起来。

同时在曲阜的其他区域,一些想要进来探明情况的探子也被放了进来。

以这样的方式向天下人宣告,曲阜已经归墨家所有。

这样的消息传递得很快。

第二天晚上,八百里加急就将消息送到了京城。

崇祯皇帝看到之后,不惊反喜,赶紧招王承恩入宫见驾。

枯坐空营的王承恩接到旨意之后,立刻赶往紫禁城。

见到崇祯皇帝,还未来得及行礼请安。

就听到崇祯皇帝急切的声音:“王伴伴,知道现在勇卫营到哪儿了吗?”

王承恩不明所以,但也不敢怠慢,立即回答道:“陛下,若是一切顺利的话,应该还有两天才能到曲阜!”

两天?太好了!还来得及。

崇祯皇帝松了一口气,然后急切的吩咐道:“速速派人拦住勇卫营!”

不等王承恩疑惑,接着就听到崇祯皇帝略带兴奋的声音,道:“曲阜城已经陷落!”

然而王承恩听到这样的话,并没有像皇帝这样高兴,反而主动提醒道:“陛下,即便如此,只怕朝堂诸公依然会逼陛下对曲阜用兵!”

“无妨!”崇祯皇帝对此早有准备,说道:“今时不同往日,之前曲阜被围,大军一日不能耽搁。而今曲阜已陷,若要再救,也需攻城,此刻大军行事,就不必操之过急!”

王承恩顿时明白了皇帝的意图,这是想一直拖下去。

然而事情哪有那么简单,王承恩不得不提醒道:“陛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说着,他先是小心的四处看了一眼,然后轻轻的挪到了皇帝面前,压低声音道:“皇爷,莫要忘了毛文龙旧事!”

此话一出,崇祯皇帝犹如被人浇了一盆冷水,真是透心凉。

愣怔半晌,然后又颓然的坐了下来,不再言语。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也的确没有崇祯皇帝想象的那般美好。

当大臣们知道了勇卫营竟然停止不前。

顿时在朝堂上再次口诛笔伐起来。

虽然句句不提皇帝,但字字都在逼皇帝尽快用兵!

不过在崇祯皇帝又快要顶不住压力的时候,一封密奏被送到了他的手中。

“徐爱卿?”此时焦头烂额的朱由检看着密奏里面的名字,有些愣神儿。

这突然让他想起了多年以前,那个略显老迈的身影,在田垄间,亲自教着他们如何种番薯。

这样的回忆让他既惭愧又感动,终究还是辜负了徐阁老的一片苦心呐!

带着愧疚的心情,崇祯皇帝打开了这封密奏,想着兴许是徐阁老遇到了什么难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