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我在博物馆里当砖家 > 第302章 命运坎坷的和氏璧玉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2章 命运坎坷的和氏璧玉玺

现场跟来的三个老专家,都已经认定:这是流传千古的传奇玉器——和氏璧玉玺。

但是谁也不敢轻易把“和氏璧”三个字说出口。

和氏璧不是早就毁在战火中了吗?

像这种流传千年的东西,怎么可能出现在人世间?

眼前场景真是太魔幻了,魔幻到没有人敢相信是真的。

几个老专家感觉自己在做梦。

丰富的专业素养又告诉他们:这不是梦。

旁边的警察道:“据我所知:和氏璧应该是古代楚国荆山出品的月光石,这块残片,看起来像是蓝田玉。你们这些专家为什么会认定它是和氏璧?”

杨馆长:“小翟,你给我们公安的同志解释一下把!”

翟丹也不客气,晃着手里的残片说道:“咱们先说和氏璧。和氏璧确实是产自春秋时期楚国的荆山地区,那里的玉器属于硅酸盐长石族斜长石的一种,又称拉长石。”

“外表一般为白色,玻璃光泽,在表面上沿一定方向看,有时可见到蓝绿、紫红、金黄等色调。”

“斜长石通常用An分子的百分含量来表示斜长石的成分,拉长石属中性斜长石,An含量50-70%,纯净而色泽美丽的斜长石可作宝石。”

“由于拉长石在某个方向上可以闪现出像太阳光谱的七彩而得名为“光谱石”,这只是一种特殊的光学效应,偏离这个方向可能就难以观察到。这也是和氏璧区别于“洁白无瑕”的和田玉之处。”

“和氏璧在战国末年,被秦始皇得到以后,改制成传国玉玺,但是和氏璧只是一个普通玉璧大小,要是改成皇帝用的玉玺,明显材料不够用,于是秦始皇手下的匠人,就用秦国盛产的蓝田玉为基础,把和氏璧镶嵌在蓝田玉上,于是形成了事实上传国玉玺是由楚国荆玉和蓝田玉组合而成。”

“因为是蓝田玉包覆着楚荆玉,还象征着天下六国至宝都归秦的寓意。所以上面还刻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

听到翟丹这么说,几个考古专家都纷纷点头称是。

两个警察也被翟丹的一番言论震住:“本来我们以为和氏璧的事情人尽皆知,没想到这背后居然还有这么多不为世人所知的门道!今天真是受教了。原来我们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省博物院的专家说道:“这我们也只是凭经验和肉眼的观看得出来的结果。我们都是科学工作者,还要经过科学仪器,进行精密的测试鉴定,才能确定不是今人伪造的。”

警察问:“这也能伪造?”

翟丹:“在古玩市场上,有人喜欢用古代不值钱的低价文物,移花接木,嫁接改造成古代高价值的绝世文物。这样的文物,容易把行家的眼睛都迷惑,所以还要用我们文博口专用儿仪器来进行测定。”

省博物院的专家说道:“问题就在这里:假如我们想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测定,这个表面的碳—14残存,曾经被犯罪分子故意破坏过,已经不能准确鉴定。”

“要想真正鉴定出原有的古代留存痕迹,必须把镶嵌的黄金和玉片分开,所以我们找到你们几位专家过来。希望你们能提出一个解决方案。”

这个——

看到玉器残片和黄金的紧密结合,老专家门都犯了难。

把它们分开,太难了。

玉料很脆,稍有小心,会把这点残玉弄坏的。

弄坏镶嵌和氏璧的传国玉玺,会留下千古骂名。

就是把自己一片片千刀万剐,都赎不了罪的。

警察这时插话问道:“各位专家,我有点不太明白:你们说的这个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是怎么回事?”

翟丹:“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是我们现代断定文物年代的一种方法。虽然还是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但是在我们省,已经是领先全国的最精确测定方法。我们根据文物上残留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鉴别文物的年份。”

警察:“你们专家不是已经确定是秦始皇传国玉玺和氏璧了吗?为什么非得测年份?”

翟丹:“这个还是我来解释吧!因为在历史上,和氏璧制作的传国玉玺,有记录的丢失,一共发生过好几次,还有两次几乎差点就致命的损毁。所以要确定:这个和氏璧传国玉玺,到底是哪一年制造的,以便验证史书记载的真伪。或者以史书,来验证文物的真伪。”

“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8年后,当他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有人持玉玺站在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这是和氏璧玉玺第一次丢失。也有人猜测:归还给秦始皇的玉玺,就是假的。”

“西汉末王莽篡权,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孝元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王莽命人用金子修补,从此留下瑕痕。”

翟丹一边说,一遍抚摸着玉片上的黄金。

“我曾经以为玉玺缺失的地方全部以黄金补上,现在看来:只是用黄金作为锔钉,把原来孝元太后摔掉的一角又用黄金锔钉加固补上。”

“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传国玉玺”,孙坚得到玉玺。孙坚死后,他的儿子孙策为了从袁术那里借兵起家,把玉玺献给袁术。袁术败亡,他的手下徐璆又将玉玺献给汉献帝和曹操。”

“这是和氏璧玉玺第二次失而复得。也有人怀疑:徐璆献的玉玺也不是真的。”

“后来,玉玺多次失而复得。”

“东晋咸和四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玉玺;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复夺玉玺。此阶段还出现了几方“私刻”的玉玺,包括东晋朝廷自刻印、西燕慕容永刻玺、姚秦玉玺等。”

“冉闵把玉玺献给东晋,随后在南朝宋齐两朝延续,到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玉玺。不久侯景败死,玉玺被投入栖霞寺井中,经寺僧将玺捞出收存,后献给陈武帝。”

“隋朝灭陈,玉玺落到隋文帝手里。隋亡后,玉玺被隋朝萧皇后带到突厥,直到唐贞观四年,李世民打败突掘,玉玺归唐。”

“玉玺最后一次出现在史书,是五代十国的后唐末年,后唐末帝李从珂为石敬瑭和契丹联盟所败,李从珂见大势已去,于是带着传国玉玺与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儿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传国玉玺也在此时失去踪迹。”

翟丹最后总结道:“在历史上的每一次失而复得,得到的都有可能是仿制品。”

杨馆长:“以前是鉴定骨头、木材、灰烬、墨料、纺织品等文物,现在,我们经过多年尝试,已经可以比较准确鉴定金属和陶器。至于玉器,我们也有一套鉴定标准。”

警察:“你们把这上面黄金和玉器分开,就能准确鉴定吗?”

翟丹:“按我的理解,我们省博物院的想法,这个两者相结合的地方,根本无法分开,所以从这个结合处鉴定,是最准确的。”

警察“结合处会留下什么痕迹?”

翟丹:“烧过的痕迹。这个地方能找到古人烧的痕迹。烧过的痕迹里,我们可以检验放射性同位素。”

见警察还是不明白,他解释道:“白居易在其诗《放言》中说:‘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试玉为什么要烧三日呢?因为古代的劣质玉种主要是以碳酸岩为主要成份,比如现在所谓的‘巴玉’,经火烧后碳酸岩分解为石灰和二氧化碳,可以明显辨别。”

“古代仿冒玉器的主要是以料器为主,料器即玻璃器,古代玻璃熔点低,经炭火长时间灼烧会有熔融现象,在古代以火烧的方式确实可以区分玉的真伪优劣。”

“那么真正的蓝田玉怕不怕火烧呢?答案是不怕炭火烧,这么说是有佐证的,过去开采玉矿时,没有炸药,那么大块的玉料怎么开采下来呢?方法就是用炭火烧矿,把玉周围的岩石烧松,然后急泼冷水使玉料周围的岩石炸裂,以此开采玉料。”

“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是李从珂带着玉玺自焚,还是免不了被烧。我们就从研究烧过的痕迹下手。”

警察:“可你们怎么分开呢?”

翟丹突然挤挤眼睛:“我有办法。”

在场所有人都齐声问道:“你有什么办法?”

翟丹笑了:“我掰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