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汉朝初年。

刘邦对于曹操的行为表示肯定,而且,刘协留在许县,曹操自己迁到邺城了啊。

他还关注到了一个人:刘备。

“这个刘备,莫不是日后会是什么关键人物?”他暗自沉吟,之前讲到那劳什子匈奴的时候,那个刘渊复汉——虽然这件事怎么说——还给蜀汉后主刘禅上了皇帝谥号。

这个三国,应该就是东汉之后;而既然有后主,那么就应该有一个前主。

而到目前为止,出现频率比较高而且姓刘的,也就是刘备了。

以汉为国号,这个刘备难道是刘家子孙?

【三郡乌桓是指辽东、辽西和右北平三郡的乌桓联盟,其中蹋顿最为强大,为三郡首领。】

【在先前,袁绍曾联合蹋顿消灭公孙瓒。及至袁绍占领幽州,为了酬答乌桓,曾假借汉献帝的的名义封乌桓众首领为单于,还将宗人之女嫁与乌桓首领为妻。】

【此时中原纷乱,乌桓却尚处于兴盛时期,乌桓部族对蹋顿寄予了极大的期望,“皆比之冒顿,以雄百蛮”。】

【这样一个部族野心勃勃,多次掳掠边境,对曹操而言是不小的隐患。】

【但此时,奔逃的刘备已经到了荆州牧刘表麾下,不乏有人担心刘备会说动刘表袭击许都。】

【那么,曹操最终决定:甲.先处理乌桓,必须先平定北方,稳固已有基业

乙.要处理乌桓,但也要防备刘表,先派一支军队去打乌桓

丙.乌桓不足为虑,袁家兄弟也已成流寇,还是先放眼南方,打刘表吧】

汉朝初年。

又看到一个刘姓之人,还是占据了荆州之地,可刘邦还是觉得那个蜀汉不会是这个刘表——别问,问就是直觉。

不过这不重要,他心中满是对乌桓的嘲笑:比之冒顿?

虽然他和冒顿是死对头,恨不得对方当天就暴毙,包括但不限于走路摔坑里、骑马被马踩踏、喝水被呛死……但他还是要承认,冒顿这个人的能力的。

而这个蹋顿,趁着汉室衰微、中原战乱、王朝交替之时掺和了一脚,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想得也太美了。在想着侵略中原之前,怎么着也要先把草原统一了吧,你统一了吗?

而对于曹操的选择,刘邦不清楚,但若是他,只要刘表主动攻打许都的概率比较小,他就会先去解决了乌桓。

这和他嘲笑乌桓并不冲突,毕竟当下群雄并立,想要往南走,还是要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才可以的。

宋朝,开宝元年。

赵德芳同样嫌弃乌桓:“汉室虽然衰亡了,但各地称雄者,实力可不弱小,轮不到这些异族参与中原的王朝交替。他们的野心还是省省为好。”

说完,他就有些遗憾,明明这时候中原的力量尚且如此强盛,即使各自分裂,也不曾让那些外族钻了大空子,怎么之后就旦夕之间情势逆转……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同样觉得,安定北方更加重要,毕竟在乌桓的不只有乌桓,还有野心不死的袁家兄弟和他们的追随者。这两拨人合在一起,怎么可能让曹操有一个稳定的后方?

别到时候打南方,打着打着,大本营没了。那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那么,刘表会趁势攻打许都吗?

神迹没有给出提示。

甲。

【曹操是想打乌桓的,而此时,又有谋臣郭嘉大力支持,并认为刘表心性多疑、喜好坐谈,并不会听从刘备的话攻打许都。】

【于是,曹操亲自带兵,包括大量骑兵,北征乌桓,也就是在这里发生了一场“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案例。】

【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率领大军抵达无终(天津市蓟县);八月,曹军一直急行军到距离乌桓大本营柳城(辽宁朝阳市朝阳县)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附近。】

【此时,乌桓兵势颇盛,但仓皇应战;曹军出其不意,但多有疲惫,且“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

【虽然如此,曹军中的将领张辽却极力建议趁乌桓阵势不整的时候出战,最终曹操选择采纳张辽的建议,急战,并“自以所持麾授辽”,将大军的临阵指挥权交给了张辽。】

【于是,曹军骑兵与乌桓军队展开混战,蹋顿在这一战中被斩首,乌桓主力骑兵全线崩溃,曹操大获全胜,收乌桓精锐,补充了自己的兵力。】

【随后,在班师的途中经过了碣石,曹操又写下了着名诗篇《观沧海》。】

【美中不足在于,此次北征,或许是因为条件恶劣、水土不服,谋臣郭嘉病逝。】

汉朝初年。

刘邦看着,就有些郁闷:“骑兵啊,骑兵,乃公也想要大量的精锐骑兵……”

萧何几人都熟练地无视了刘邦,各自揣摩起这一场白狼山之战。

这一场战役,确实是兵贵神速、运用奇兵的经典。

乌桓占据的三郡,环境都说不上好,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急行军到白狼山,无疑是达成了出其不意的效果;而趁着敌军阵势不整的时候发动攻击,同样是抓住了最好的时机。否则,等到曹军的主力前来,乌桓也必然做好了准备,到那时,曹军能否在这样的环境下胜利可就不好说了。

张辽是个能人!

至于郭嘉……曹军选择急行军,虽然是一种高妙之选,但也必然会经受一定的困苦——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这是急行军的前提条件,但也是急行军的副作用。

那个叫郭嘉的谋臣病逝大约也是因为如此。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等人看着神迹放出的《观沧海》全文,虽然早已读过,但此时再看,也还是会对这一诗篇心生赞叹,对这时的曹操也心生赞赏之情。

气势磅礴,悲凉雄壮,吞吐宇宙之意跃然其上——这就是大唐欣赏的那种大胸怀、大气魄的风格。

“建安风骨莫过如此。”李世民对于建安文学颇为欣赏,对于其中的曹家父子三人的文章也不例外,深沉慷慨、气势雄浑,风骨与辞藻结合的恰到好处,既不一味修饰、辞藻华丽但空洞苍白,又没有过分简约、没有分毫辞藻典故。

东汉,建安初年

还没有出发去北征乌桓的曹操,原本看得兴起,正高兴于自己取得的种种成就,以及北征乌桓的成果,又想从中获取些许信息经验,为日后的自己获取更多的有利条件。

比如,他就通过神迹中的白狼山一役,进一步认识到了张辽的军事水平,打算在条件适当的情况下委以重任……

“奉孝在这之后病逝了?!”曹操大感震惊,完全无法想象、也无法接受。

他转头去看和其他谋臣们坐在一处端着酒盏的郭嘉,脸色僵硬,颇有些神思不属之态。

郭嘉也愣了,自己的身体情况自己清楚,虽然说是没那么好,但也是和那些整天与人搏杀的武将相比较的。若是自己的身体当真差到一定地步,是不可能跟随曹操征战四方的。

所以,北伐乌桓,虽然同样是急行军,但理论上自己也不会因此就病逝。所以自己那时候患上了什么疾病?才导致自己在战后病逝——班师的路上自己大约还没什么大问题,否则主公不会有心情写下《观沧海》这样的篇章。

遗憾的就是,当时主公刚刚安定北方,自己想要辅佐主公一统天下的愿望和政治理想,是无法实现了。

曹操回过神来,一看就明白郭嘉并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或者说,并不会因此改变自己的行事作风。

他感到一阵头疼,决定到时候北征乌桓的时候就先把郭嘉放在大本营里算了,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万一到时候郭嘉身体有问题,说不定因为自己不在还不会太上心……

【郭嘉病逝,对于曹操的打击并不算小。】

【但白狼山之战无疑是极为成功的。此战之后,袁家残余势力彻底消亡,曹操统一了北方,终于能够将目光向南投放了。】

【十三年,曹操就开始训练水军,想要征讨南方,无疑有些急迫。】

【在此之前,六月份,曹操废了三公制度,自任为丞相,再次集中了一次权力、端正了一下名分。】

【七月,曹操进军荆州,八月刘表病死,九月,其子刘琮投降。】

【此时,刘备屯于樊城(湖北襄樊),正率军向江陵撤退。曹操亲率五千骑兵从襄阳(湖北襄樊)疾驰三百里,在当阳长坂(湖北当阳)追上了刘备,大破其军,随后进占江陵。】

【面对此时明显想要吞并南方的曹操,占据江东的孙家孙权当然要进行抗击,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联合从曹操兵锋下撤退的刘备。】

【于是,孙刘二军联合,孙权命周瑜率军三万,与刘备两万人马组成联军。】

【曹操在赤壁与联军初次交战不利,驻扎在北岸,周瑜等人在南岸。

此时,周瑜推断出了曹操有些急迫的心理,借此设下诈降计,命大将黄盖率小战船十艘,装着柴草膏油,以投降为名接近曹军,最后各船一齐点火,借助风势,烧掉了曹军大量舟船。

最后,见再无达成目标的可能,曹操只得撤军北还。】

东汉,建安四年。

这段内容对于孙家来说,信息量着实有些大了。

曹操南下倒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他能够统一北方,南下不过是迟早的事;他们联合刘备也不算什么,虽然如今的刘备还没有什么太大的声名;周瑜能够击退曹军,那就更不是问题了——江东可是我们的基本盘,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让你曹操得手?

只是,为什么是孙权?

这才建安十三年啊,距离如今也不过九年,他们的主公孙策就没了?

是因病去世,还是战场阵亡?

孙策自己也疑惑不已,他的身体情况,因病去世的可能性他觉得不是很高;那么当真是战场上的问题,才导致自己需要将基业托付给弟弟?

若是战场上,那就是南方的争斗了,毕竟曹操的一系列事件推下来,北方好像在这几年没有和他们孙家有过大规模冲突。

反正,没有人想到孙策是在自家地盘内被刺杀身亡。

汉朝,元狩四年。

霍去病有些惊奇:“这个曹操,莫非时常使用急行军的方法?”之前北征乌桓的时候来了一次,现在追击刘备的时候也来了一次,还都是亲自率兵。

若是平时不常用这样的作战风格,是很难这样当机立断、得心应手的。

虽然这和他的长途奔袭也不一样,但不妨碍霍去病对此怀抱浓厚的探知欲望。

汉朝初年。

看到这里,张良已经确定了:“自此开始,三方鼎立的格局就已经形成了。”虽然这样的局面不知道能够维持多久,但在这段时间内,都会如此。

曹操北方的基本盘还是比较稳固的,南方的挫败不至于动摇他的根基,但孙刘双方的联合也在一定时间内让曹操没有太多夺下南方的可能;

孙家明显是要守住江东地区,刘备也不容小觑,这两方大概能够各自守住自己的地盘。但他们想要北上同样很难。

只是不知道,那个被司马家摘了桃子的“魏”,是曹操这一方,还是孙权那一方了。要他来看,显然是曹操这一方的可能性大得多。

【回到北方的曹操,开始经营势力,并处理北方剩余问题。】

【建安十五年,曹操下《求贤令》,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大举收纳人才。】

【十六年,曹操开始对关中用兵。三月,曹操遣司隶校尉钟繇率大将夏侯渊以讨伐汉中张鲁为名进兵关中。七月,曹操率大军亲征关中,大败关中联军,九月韩遂、马超败走凉州,关中自此平定。】

【随后两年,夏侯渊驱逐马超、大破韩遂、消灭宋建、横扫羌、氐两族,使凉州地区基本平定。】

【十七年春,刘协允许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汉丞相萧何的故事。】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评价道:“曹操的心态彻底改变了,目标也与最初彻底不同。”如果说先前的曹操可能想的还是什么权臣,或者架空天子等等,但还要汉室之名的话,现在的曹操就大不相同了。

当然,这样的情况再正常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