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也被阿敏的言语惊了一瞬:“这个二贝勒,想要自己裂土封王的想法也表现得有些明显了。”

其他人也都是这么觉得的——已经拿到了满意的和谈结果,到了该班师回去的时候了,毕竟辽东那边,皇太极还一直是在虚张声势,虽然暂时明朝没有什么大动作,但谁知道什么时候明朝会不会突然发动攻击呢?

可是,阿敏却还是不想回去。

领兵在外的将领,还是宗室,该回去的时候不想回去,还能是想干什么?

还先是说什么想看看明朝皇帝和朝鲜国王所居住的宫殿是什么样子;然后又说不如干脆就在汉城附近屯兵种田,定居下来,还要把妻儿接过来团聚……

你这完全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房玄龄有些疑惑:“他为什么会邀请杜度?是因为他是诸英的儿子?”

诸英的大致情况前面神迹也提了一次,他这一支显然是没有什么继承汗位的可能。而杜度又是诸英的儿子……难道就是因为他这一支继承权微乎其微,阿敏就邀请了杜度?

他莫不是觉得,自己继承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在辽东皇太极登位后过得不怎么舒坦,然后就认为杜度也是这样的想法吧?

你也不看看,杜度想和你在这里搅和到一块去吗。

李世民道:“理论上,阿敏最终应当还是随着后金大军回去了。”有点可惜,若是阿敏硬是赖在这边不走,说不得还能搞出什么事情来拖一拖后腿。

只不过,就算阿敏这一次跟着回去了,但他要是还是这么行事下去——那到后来,等到皇太极地位稳固一些开始找人下刀立威的时候,阿敏这个二贝勒估摸着就是首当其冲。

指挥自专,凡事不与众谋,还心怀异志,有着另立山头的想法……

后金,天命年间。

对皇太极暂且与明朝议和,转而进攻朝鲜的做法,努尔哈赤表示肯定。

他自己是没有腾出手来,一直在女真内部、对明朝和对蒙古的事情上打转,可对于朝鲜的行为,他也不满很久了。

只是,阿敏……这个侄儿是怎么想的,难不成还想要向他的那个父亲舒尔哈齐学习,走上他的老路么?

阿敏手中可是有着切切实实的力量的。在创建八旗制度后,努尔哈赤便将镶蓝旗旗主的位置授予了他,再加上这些年来担任四大贝勒之中的二贝勒时期的辅政,到了皇太极登位时,阿敏可不是非常轻易就能够处理掉的。

努尔哈赤没有立刻直接表示对阿敏的不满,而是暗自思量起关于阿敏的问题来。

阿敏作为侄子,他成为旗主和二贝勒,与他的身份密切相关;若是将阿敏废掉,那接替他的能是谁?——若是依旧维持四大贝勒的制度,那就总得有一个宗室的贝勒。

济尔哈朗?他倒也是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的弟弟,若是继承这一支的话也说得过去。但是,他的战功和阿敏比起来,就差远了!

那么,还有谁可以培养一二来着?

【见阿敏这里说不通,岳讬、济尔哈朗等人便回到营地。】

【随后,再度召开会议,这一次会议,八旗大臣俱都前来,共同商议。而最终讨论的结果是,除了阿敏率领的镶蓝旗旗下的大臣外,其余的七旗大臣都赞同与朝鲜的和谈,也同意就此班师。】

【确定了支持人数后,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便直接派遣使臣向朝鲜传话,表示要订立盟约。】

【阿敏因为势单力薄,最终还是选择同意订立盟约。】

【于是,三月初三,在江华岛,后金与朝鲜签订盟约,朝鲜国王李倧等人依礼祭告天地,宣誓结盟。这一次的盟约也可称为江都之盟。】

【盟约签订后,后金军队立刻派出信使快马赶回辽东,向皇太极传递这个好消息。】

【皇太极收到消息后非常高兴,也迅速做出了安排,包括:朝鲜既已与我方和好,那么归顺的民众就不得受到侵扰;被军队临阵俘获的俘虏,则赏给受伤的士卒;其他的战利品,则全部带回后金;义州,镇江等地,都留下士卒和大臣驻守。】

【皇太极的命令是下达了,但是有多少能够被执行下去呢?】

【当然,义州、镇江等地派驻士卒和官员留守这一命令,还是能够被贯彻执行下去的。】

【但是,前面的关于不侵扰朝鲜归顺的百姓这一条……】

【是谁想要继续侵扰劫掠呢?还是阿敏。】

【关于打算纵兵侵扰劫掠这件事情,阿敏还有着自己的理由:“朝鲜王虽已盟誓,但吾等并未与盟。”虽然朝鲜国王盟誓了,但我们可没有进行盟誓啊!因此,“军还时,可仍纵兵掠之。”】

【理由看起来非常充分——虽然不要脸。】

【当然,这种不打算遵守盟约,一点信义都不打算讲的想法,也立刻遭到了后金其他贝勒们的劝阻:“虽然我们没有前去盟誓,但是誓书中也都已经签上了我们的名字,并且对天地焚烧了啊!”这样一来,怎么能说我们没有盟誓呢?

而既然已经盟誓了,那么再纵兵劫掠的话,“恐非义也”,且“此行俘获已多”,都已经收获很大了,还是收敛收敛吧。

“当和议未成之先,军士掠取,犹属无伤。和议既成,复行掠取,咎岂不在吾等乎?”】

【话说的很全面,但是实际效果就和之前劝说阿敏不要继续进军时一样——没有用。】

【阿敏根本不听,直接下令,让八旗将士分路纵掠三日,财物人畜,都可以在范畴之内。】

【随后,后金军队抵达平壤,阿敏在这里又新缔结了一份盟约,其中加入了在江华岛之时没有的一些新内容:朝鲜必须向后金进献礼物、以待明使之礼待后金使者、不得筑城练兵、不得收留后金逃人等。】

【而这份新盟约的缔结是江华岛朝鲜国王等人不知道的,最终,朝鲜一方决定,与后金往来之时一律按照先缔结的江都之盟的条件,不管这个后来缔结的、朝鲜国王一方不知晓的平壤盟约。】

清朝,康熙年间。

在场之人虽说是都看过关于大清建国的历史,但大部分人也主要是为了从中了解先祖的伟业、创业之艰辛,以及顺带批判一下前明的腐朽。

至于阿敏这件事情,除了爱新觉罗皇室中人了解地更清楚一些外,不少满洲大臣其实是没有那么明晰的。

直到此时,看到阿敏数次用兵自专,完全不管其他贝勒们的意见,更是连太宗皇帝的命令也时有违背……他们不得不感叹一句:二贝勒阿敏,最后栽的不冤啊!

太宗皇帝、大汗当时让你们签订和约,然后就可以班师回朝,以便保证辽东的防卫力量,以免明朝发动突然袭击;结果,你就非要想着前往汉城,甚至还想要在这里住下来;

让你们在签订和约之后,就可以收拢八旗将士,不去劫掠百姓,好展示一下我八旗将士们的风采,也昭示一下我大金是不会对盟友下手的,而是一个懂礼守义的国家……结果,你就又纵兵劫掠……

看在阿敏带兵有功、且身为四大贝勒之一的份上,太宗皇帝没有太过计较;可阿敏呢,之后也没有半分反省的意思,最终搞出了那样大的篓子……

真真是,栽的不冤!

看看人家郑献亲王济尔哈朗,做得多好,一直深受太宗皇帝信重,在阿敏倒了之后,还接手了阿敏的镶蓝旗;再看看人家克勤郡王岳讬……这两位都是传下来了爵位的。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启很确定,神迹中的明朝,确实是在走下坡路了,而后金此时也确实是在上升阶段——这个事实不好听,但确实如此。

况且,此时的明朝内部还纷争不断,指望明朝朝廷能够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改变,然后能够一举荡平后金、稳定蒙古、平稳中原,还不如指望明朝内部的那些中原义军之中,能不能出现一个足够出色的队伍,然后定鼎天下,稳固中原,转头再将后金打出去呢。

不过,对于后金内部的政治问题,他也同样关注,毕竟这也事关中原汉家天下:“阿敏能够在皇太极发布命令后仍不遵守,在多为贝勒的劝阻下毫不听从……那后金日后的作战中是否同样会如此?”

他当然不是为后金着想。后金要是能够乱一点,那更好。

但是,他要为中原百姓们想一想。这一次,倒了大霉的是朝鲜的百姓,先是被攻打、屠戮、劫掠了一番,随后双方签订了盟约了,结果还是又被劫掠了一番……

况且,这一次,虽说阿敏是纵兵劫掠,但必然也会死人。

别的不说,皇太极对于安抚民心的打算虽然是为着后金,但是他这种想要拉拢民心的做法对于百姓们确实是有好处的——和约都已经签订了,完全没必要再白遭受难。

可,皇太极本人想得好,但是他派出去的将领们能够听从他的话吗?

这一次是阿敏不听他的命令,那下一次呢?下一次,或者某一次与中原交战后,他派出去的将领就能够保证执行他的命令吗?

【不论如何,阿敏、岳讬、济尔哈朗等人确实是带着大军凯旋而归了。】

【皇太极也很高兴,四月十七日,皇太极与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等出城,翌日迎接阿敏于御营一里外,阿敏叩首,皇太极以抱见答礼,最后还赐阿敏御衣一袭。】

【对后金而言,此次出征朝鲜,获得的好处相当多。】

【首先,后金军队出征朝鲜的过程中,从朝鲜掠夺了大量粮食和物资,这些粮食物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后金此时因为粮食歉收,造成的饥荒压力;

同时,在双方签订的盟约之中,要求朝鲜承诺不再接纳后金的逃人,也因此,困扰后金的逃人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解决,后金的劳动力流失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此外,朝鲜在盟约中与后金结为兄弟之国,而这个“兄弟之国”的一大要求,就是朝鲜要向后金输送岁币

——包括杂色绸六百匹、白苎布二百匹、白布四百匹、杂色木绵二千匹、正木绵五千匹、豹皮五十张、水獭皮二百张、青黍皮一百六十张、霜华纸五百卷、白绵纸一千卷、彩花席五十张、花纹席五十张、龙席一张、好刀八柄、小刀八柄、丹木二百斤、胡椒、黄栗、大枣银杏各十斗、干柿五十贴、全鳆十贴、天池、雀舌茶各五十封。

而岁币只是经济方面的盟约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的关键是,朝鲜必须与后金展开市场交易。朝鲜开市于义州中江,自天聪二年后每年送后金两千石粮食,交易一千石粮食,这些粮食的补充对于后金而言极为重要,可以说是解决了后金的燃眉之急。】

【最后,此次的盟约,还基本上割断了朝鲜和明朝的联系,迫使毛文龙退守皮岛,陷入缺饷少粮、孤立无援的境地。

而后金在接下来的时间中也没有放过这一点,他们乘机加紧向毛文龙诱降,毛文龙已有降意,此事被袁崇焕得知,于天聪三年、明朝崇祯二年七月,以通敌叛国之罪杀掉了毛文龙。】

【而在后来,毛文龙的旧部孔有德、耿仲明还有尚可喜归降了皇太极,这三人中的耿仲明和尚可喜,也是后来的三藩之二——最终到了康熙年间,耿仲明的位置已经由他的孙子耿精忠继承。】

清朝,崇德年间。

皇太极现如今已经处理掉了原本的四大贝勒南面共坐的制度,相关的三大贝勒,除去代善外,阿敏和莽古尔泰也都已经被踢了下去,因此,现在他再看到阿敏的行为,反倒没有怎么生气。

而朝鲜,虽然朝鲜在江都之盟后还总有一些阳奉阴违之举,有时候还偷偷和明朝联系,但在崇德初年他也已经再度出兵,彻底解决了朝鲜的后患,也粉碎了明朝的东江防线……

现如今,他更关注的还是大清的日后。

而这几段内容中,能够牵扯到大清日后的内容实在不多,倒是最后的这个三藩让人挂心。

三藩……三位藩王,是有实际封地的藩王吗?且,三藩之中,两个都是汉人,那第三个是否也是汉人?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三个人现如今已经在他大清旗下,日后究竟是怎么个发展?

————

克勤郡王,在之后改成了衍僖郡王、平郡王,乾隆年间重新改回克勤郡王之名。

郑亲王,其后改为简亲王,乾隆年间又改回了郑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