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总之,裕舒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对于莺莺国舰队可能来袭的认知,以及他敢于作战的心态。】

【在海中洲一线,有一座叫做平海的县城。】

【这座县城东北西三面环山,剩下的南面则面对海洋,海洋距离县城的距离大约为三里。】

【因此,这是一座非常具有战略价值的城池,裕舒同样清楚这一点。】

【他认为,上一次央洲未能在平海县抵挡住莺莺国舰队的攻势,是因为央洲军队的舰船和火炮都比不过敌人——这确实是事实;同时,他还认为另一个战败原因在于,陆上作战的时候,央洲的军队没有可以凭依的掩体和工事。】

【于是,他决定在平海县临海的南面修筑工事,采用的主要材料是土——也就是,最终要修筑成一座坚固的土城,因为平海县及其附近没有像是识鸟岛那样的天然石矿。】

【土城,或者说土城墙,使用泥土掺杂石灰铸造而成的,坚固程度也非常不错,整体呈现一种上窄下宽的样子,底部长约十二至十八米,顶部则是处于五至十五米的区间之中。它的高度为三至四米,长度则达到了九里有余。】

【最终,土城墙将平海县南部面临海洋的空旷地带全部包裹在内,东边接上了青山,西边接上了朱山,算是为平海县打造出了一个整体的屏障——这一点比鸟岛的石壁要好上一些。】

【而在土城墙的上面,裕舒又分别放置了火炮,总共达到了八十门。】

【而在土城墙的中段,也有一座比较小的山,裕舒顺势利用了这一座小山来构筑了一座炮城——全部由砖石铸造而成,四面的长度共有四百余米,取名为镇远炮城。】

【镇远炮城南面则接通了一座宽度达到七十米的炮台,直面海洋,被裕舒用作了轰击莺莺国舰队的主要阵地,而炮城的主要功能除去安放火炮进行轰击外,就是屯驻兵马,护卫炮台。】

【在土城墙西面的朱山的一座山峰之中,裕舒又建造了一座兵城,将士兵们安排在此处,进行防守和准备;土城墙东边的青山,同样设立了兵房和了望台,用以警戒等。】

【最后是平海县县城,裕舒在修复了损毁的城墙后,又在上面安放火炮,最终放置了四十余门。】

【进行工事修筑的同时,裕舒还不断地增加平海县的驻防兵力。】

【在伊农时期,当地守军数量共计有三千人,裕谦觉得这些人数还是不够,便又增加了两千六百人,最终使得守军数量提升至了五千余人。】

【这个守军的数量比起其他地方来说,可以算是高出了一大截。】

【而在舰船方面,前次作战中,舰船也遭受了极大的损伤,这同样也是裕舒在不断补足的方面——他计划要让平海县的水军人数达到一千余人,并且能够出海作战,且配有火枪火炮。】

【但是由于时间不足,最终裕舒也并没有成功让水军人数达到一千人,而是达到了一半左右。】

【对于自己的全盘计划,裕舒充满了自信,他觉得自己的安排非常妥当,绝对不会给莺莺国舰队留下任何可乘之机;同时,平海县的军民官兵都已经被他用雷霆手段镇住,大家都达成了同仇敌忾的成果,士气高昂,想必士兵和将领们必然能够奋勇作战。】

【有了这些,那些莺莺国舰队又能如何?】

【于是,他非常高兴地给皇帝上了奏折,表示自己已经打造出了一个完美的防线,同时也不失攻击能力,倘若莺莺国舰队敢于行驶到防线近前,或者敢于派人登陆,那么他必然会让这些人有来无回!】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一边看,一边点头,依照地形地貌、山川形式,来修筑防御工事,非常正确。

因地制宜,并不强求什么花岗石等石材,而是就地取材,根据实地情况来修筑,没有问题。

按照平海县县城三面环山、南面临海的情况,将土城墙修筑到连接西侧和东侧的山脉,不留下什么空隙,同样非常正确。

在土城墙上和平海县县城墙上,根据方位放置火炮、设置炮城和大型炮台,而在炮台中、山脉中设置兵营和了望台,也没有问题。

总体而言,这些防御工事的修筑确实是按照了实际所需,没有什么异想天开的操作。

接下来的行动的话……提升驻军人数,有理有据,人数多点总是可以占一点优势的;修复并且制造新的舰船,招募水师,依旧正确。

他一一看完,一一点头,点完头后,却是叹息了一声:“所以,虽然这个裕舒属于是强硬的主战派,且并不害怕莺莺国舰队、也能通过雷霆手段提振士气、凝聚共识……可他还是没有设置什么能够应对莺莺国军队可能的登陆的军队或者设施?”

李世民已经能够知道,接下来海中洲、平海县这一带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实在是太简单了。

——虽然像是静安、伊农那样,知道了一些莺莺国舰队的实际力量,看出了己方与对方的种种差距之后,就彻底变成了和谈派,基本上并不打算、也不敢与对方作战,是非常错误的,那是自己丧失掉了心气;

——但是,像是裕舒这样,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并不为莺莺国舰队曾经的胜利而感到畏怯,依旧敢于与对方作战,并且愿意与对方作战,且能够付出实际行动;但是,却不能真实地认识到莺莺国军队的作战方式和作战能力……同样也不是一件好事儿啊!

他感叹道:“这两种怎么就不能互相融合融合呢?”

大家融合一下、沟通一下,相互学习学习,前面的那一种,学习学习后一种的坚决和勇气,学习一下后一种的作战胆魄和自信;后面的那一种,学习学习一下前一种对于敌人的认知和判断,再不济,就算看不上前面那种人,但是也不能就不从对方那里获取情报啊!

获取情报才是真实的,后一种应当更多地从前一种那里获得有用信息才是。

房玄龄等人同样叹息。

不过,这两方势同水火、拒绝认同彼此的观点和做法也实属正常。

毕竟,两方都觉得自己才是对的,对方都是傻子\/叛徒,怎么可能会认同对方的一些观点或者信息?

——不是说没有人能够意识到敌对立场的人的优势和可用之处,但是这绝对不是这些大臣们能够做到的。

事实上,即使有大臣真的能够或多或少地意识到,他也不能因此就表示对另一方的理解……站队啊,站队怎么能够搞什么中立呢?

能这么做的,最适合这么做的,应该是皇帝。但是皇帝自己压根不是那种能够搞中立的人,他一直都是要旗帜鲜明地赞同一方,唾弃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