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作为一直跟随在裕舒左右的人,丰泰的证词非常重要。而丰泰在面对曲江巡抚的询问的时候,表示这件事情他并不非常了解。但是,在稳海县一战的时候,他确实是看到过余紫蝉来到城墙上面,对裕舒悄声耳语说了什么,至于说的是什么,因为二人是耳语、且当时正在作战炮声隆隆,他并没能听清楚。】

【虽然没有听到余紫蝉说了什么,但是裕舒在余紫蝉说完之后有过高声回应,语气非常庄重,裕舒大致是表示,如果你余紫蝉想要放弃稳海县、退守到明城去,保护挽救百姓,那你就自己前去,并且自己向上官奏报;我不会去,如果稳海县失陷,那我就在此殉节。】

【虽然丰泰表示他对这件事情不是非常清楚,但是根据他提到的余紫蝉和裕舒曾经有过的对话、裕舒的回答,已经很能证明一些事情了。】

【于是,曲江巡抚在收到这样重大的消息之后,立刻递上奏折,附上了丰泰和余姓家仆的证言。】

【皇帝收到这样的证言和奏折之后,便立刻命令扬武将军和曲江巡抚两人进行秘密调查。】

汉朝,景帝后元年间。

刘启点头,不管怎么说,这个余紫蝉确实有问题——就算这两度登上城墙向裕舒建议退守明城、尝试谈判的事情有所捏造,但他丢失城池确实不假。

这样一来,按照央洲的律例,余紫蝉最终也逃不过一个处死。

现在就要看,余紫蝉除了单纯的丢掉城池之外,到底还有没有干过什么多余的事情了。

刘彻则是在犹疑一件事情:“不管这个余紫蝉到底干了什么,现在央洲上下大部分人的注意力看起来都放在了余紫蝉的事情上?”

他当然是不满意这个走向的,他想看到的不是央洲官员和皇帝对于这些个疑似存在问题的、参与了稳海县之战的官员将领们的调查和追责,他想看到的是央洲的朝廷能够认真分析双方在武力军事方面的差距、央洲自己遭遇的问题等等。

这当然不是说这些有问题的官员和将领不需要处理,需要处理,但是不应该占据全部的注意力。

派人调查他们就可以了,剩下的人,特别是皇帝,应该将注意力放在真正需要正视、且在之前一直没能被认真对待的真实作战情况上去。

“如果余紫蝉确实有问题,那么这一次的战败总结,会不会又会变成是‘央洲泱泱大国,国力雄厚,武备充足,士兵善战,只不过因为有着叛徒和奸细,才导致央洲最终落败于莺莺国舰队之手’一类的结论?”

对于刘彻的忧虑,刘启不置可否。

还是那句话,想要让央洲上下认识到双方确实在作战方面存在差距,而不是仅仅归责于一部分官员和将领——不论这些人到底有没有犯错,并不容易。

即使已经遭遇了数次战败,即使这一次的主帅裕舒还是一个坚决且忠诚的主战派。

——否则,在前面简轩等人撒谎,被人弹劾,皇帝发觉到隐隐有些不对的时候,朝堂就应该已经转向了。

【余紫蝉这个人,属于是一路往上走的那种。】

【作为武将出身,他从底层爬上来,打了许许多多仗,并且屡获恩赏,历任数省提督,并被皇帝加封太子少保和太子太保,属于是一个声望非常足、战功赫赫的老将。】

【在莺莺国舰队发动袭击的初期,占领海中洲后,皇帝第一个想到的人选就是余紫蝉,将他调到了这里——但是在裕舒到来后,两人多有不和。】

【余紫蝉作为一个战功赫赫的老将,确实有着倚老卖老、居功自傲的问题,总是觉得裕舒没什么经验也没什么资历,这让裕舒非常不满意;】

【裕舒本人也存在问题,那就是所谓的“重文轻武”——他认为武将出身的这些人,都属于是不学无术、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脑子的人,能够稳稳当当并且立下功劳,都应该归功于“驾驭的人”对于战术战略以及人员等各方面的把握得当。】

【这样一来,双方的矛盾压根难以弥合,不过裕舒作为钦差大臣,官职上还是要高出一截,因此还能够指挥余紫蝉。】

后金,天命年间。

努尔哈赤一边看,一边点评:“……战功赫赫,有功劳自然应当奖赏……但是居功自傲,瞧不起别人,不愿意听从命令就不对了……”

他的将领、旗主、贝勒们在一边点头表示认同,同时还想着这是不是努尔哈赤也在借机点大金之中的这些有功将领们,让大家不要自恃功劳想要太多?

接下来,努尔哈赤的点评有那么一瞬的卡壳。

是关于裕舒的想法——武将大多是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脑子,还不学无术……?

努尔哈赤确实是难以评述了。

对于大金现如今的情况来说,那么大家都没什么文化,但是如果说大家都没有什么脑子,也都不学无术,那就是纯粹的污蔑了。

有没有脑子,从现在的情况就能看出来,要是没有脑子,大金还能走到这一步?

至于说不学无术,学、术,可不仅仅是指那些之乎者也的中原书籍,能够领兵作战、能够在战争中屡屡获胜、能够组织内政处理政务……这些怎么也不能说是不学无术了。

但是,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努尔哈赤本人也不是因为这个问题卡壳,他惊愕到无言的事情在于:“这个裕舒,他是忘了央洲是怎么起家的么?这时候的央洲,是他一个人或者少部分人这么瞧不起武将,还是大多数人也都是这种看法?”

重文轻武,瞧不起武将,鄙视武将……这不都是那帮子中原人才搞的事情?

他们央洲又不是中原出身,一向又坚持骑射传统——这也是为了让子弟们不要忘记军事武力……可怎么,到了皇帝这个时候,就连出身世勋的裕舒这样的人,都对于武将是这么个看法了?

虽然,按照余紫蝉起家的情况来看,他的文学素养显然不会有那些世家出身的儿郎们高,但是,这也不能是认为武将无才无知,功劳主要在于领导武将的人身上的理由吧?

原本还在一边听着一边想其他事情的贝勒旗主们也纷纷皱眉。

他们同样从裕舒这样的观点中感受到了不小的问题。

虽然这不是那种典型的重文轻武,朝廷还是会给武将升官,也并不至于变成是宋朝那样绝对的压制武将,但是……但是在央洲,这样的思想的出现,就已经非常有问题了。

对于余紫蝉,他们不在意;但是,如果裕舒这样的想法是不少人的想法,那这显然会对武将的来源造成很大影响——有什么优秀的苗子,只要有可能,说不定就会因为觉得“武将不学无术”的想法,不愿意走这一条路,

但这对于央洲的实际情况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好事儿。

皇太极的心中颇有几分无力和迷茫——为什么还是会变成这样?难道入主中原之后,不管最初是什么样子,但最终都是会不可避免地走上这样的道路吗?

【不过,裕舒和余紫蝉之间的矛盾也不仅是双方各自具有的问题,更重要的矛盾,还是政见不合。】

【首先,余紫蝉比裕舒更早地抵达海中洲一线,曾经与他共同处理事务的大臣,是伊农,也是裕舒这份官职的前任。】

【而在裕舒升任两江总督的时候,就曾经向皇帝递交了一封奏折,其中表示,余紫蝉此人虽然确实长期投身于军旅,但是他并不是打水战出身的,而是陆上作战出身,对于水战并没有什么经验和把握。而且,我当初与他交谈的时候,发现他对于与莺莺国舰队作战仿佛是抱有疑虑和迟疑之情,尽管我已经尽力劝解他了,但是好像效果并不大。】

【皇帝非常信任裕舒,且余紫蝉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先例,因此,他就给裕舒下了一道命令,让他去稳海县一带,看看当地的官员和将领们是否合格,需不需要进行更换。】

【不过,裕舒这一次前去,倒也没有换掉余紫蝉,他表示,虽然余紫蝉确实不擅长水战,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观摩,已经掌握了许多;且余紫蝉本人又确实声望不低,与其找个其他还不如他的人,还不如就让他继续镇守在此。】

【那么,余紫蝉到底有没有这种“迟疑”“犹豫”的倾向呢?】

【有的。】

【作为早早来到这里,还和伊农共事过,并且见识过莺莺国舰队的一部分战斗能力的人,余紫蝉对于莺莺国舰队的了解要稍稍多一些——并没有很多。】

【但是,鉴于他多年来的军旅生涯,他也能够判断出来最基础的一点,那就是莺莺国舰队不是什么好打发的敌人,想要处理并不容易——当然,他也并不清楚莺莺国舰队到底能够发挥出多大的军事力量。】

【不过,以上这两点对于余紫蝉而言,已经足够让他产生迟疑,并且更愿意同意伊农的处理方式了。而裕舒作为一个非常坚定的主战派,当然不可能容忍这样的情况,更不可能同意余紫蝉的各种处理方案,他还觉得余紫蝉这种状态是在动摇军心,随时可能背后影响作战的大局。】

【而余紫蝉和裕舒两人的政见不合是有过直接冲突事件的。】

【一个非常直接的事情,就是之前提到过的,裕舒为了凝聚人心、团结一致,将莺莺国俘虏处死的事情。】

【当时俘获俘虏的时候,余紫蝉是想要留下他们,并且认为这样可以“随时探查敌情”;但是裕舒非常明白余紫蝉的打算,他断然拒绝,并认为莺莺国的俘虏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立威,断绝如余紫蝉这样的人的谈判、和谈打算,让他们不能动摇军心,而是老老实实地去奋勇作战。】

【这件事情也被裕舒上奏给了皇帝,其中些微表示了余紫蝉依旧存在疑虑和斗志虚弱的问题,皇帝认为问题不小,便打算让裕舒自己另寻人选以替换掉余紫蝉——只不过,旨意还没有传到,稳海县就已经失陷了。】

唐朝,贞观年间。

房玄龄顿感无言,他觉得自从开始看央洲的这个边衅问题之后,就总能陷入到无言的困境之中。

“如果作为提督的余紫蝉始终想要与莺莺国舰队谈判,确实是会动摇军中的军心。”他只能这么说道,裕舒的这个判断没错。

在裕舒一心想要集聚人心,让稳海县的军队官民等人都团结一心坚决作战的时候,在上层领导之中出现余紫蝉这么一个有着其他想法、想要谈判、不愿意轻易作战的人,那自然会影响到裕舒的安排,也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想法。

——有不愿作战的想法的人,必然不只是余紫蝉一个人,但是如果没有一个高官带头,很多人也就顺从大势了,他们不会愿意冒头;但是如果余紫蝉不能遵从裕舒的这个安排而是一直流露出自己的想法的话,这些人就可能把他当做旗帜,站到他一侧,进而分裂局面。

从这个角度讲,裕舒不给余紫蝉留面子,而是直接下重手,处死莺莺国的俘虏,倒也没问题。

长孙无忌非常不理解另一个问题:“怎么当初觉得没有什么人可以替换掉余紫蝉,现在皇帝又打算让裕舒直接找人替换掉他了?”

当初,裕舒除了因为余紫蝉的声望和确实对于水战有点理解,且他判断这时候没有足以匹敌的人能够接任余紫蝉,所以没有替换掉余紫蝉;那么现在就有人选了?

如果还是没有足够合格的人选,那么倒不如当初就换了。

程知节道:“所以余紫蝉这件事情就没什么问题了吧,该结束了,央洲应该去看看整个作战过程并且进行认真分析才是。”

都这么明确了,余紫蝉确实是有着迟疑犹豫的倾向,有着想要和莺莺国舰队谈判的倾向,不太愿意作战,那么他当时登上城墙确实有极大的可信度;再说,就算没有这件事情,也没必要太过掰扯,毕竟他丢失了城池,按律也该处斩。

央洲现在就不应该继续在这件事情上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应该去做其他更加重要的事情才是。

纠结一两个官员并不能改变接下来将要发生的莺莺国舰队继续袭击的事情,但是按照实际分析、探讨方案,还能够起到相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