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51年:隐居深山建立超级家 > 第859章 灯光,能源,菌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动植物能不能生存,最基础的就那么几样,只要满足了,就基本不会出问题,空气,水,光源,温度,和有益微生物菌群。

最重要的空气解决了,水更不用说,金手指一搜索就知道哪里有水,不管是打井,还是联通其他地下水,都是可以轻松解决的。

只有光源,和温度,较为棘手。

人工灯光是一个解决方向,但是,想要模拟出太阳的全光谱,可不是现在这个时代能完成的,就算是21世纪,一套全光谱灯光也不便宜,轻则几百,重则上万。

千万不要以为随便一个电灯泡就能解决,太阳的光线包括了整个可见光谱,从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色到紫色的颜色。

这些颜色组成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所有颜色,此外,太阳的光线还包括了紫外线和红外线等不可见的光谱,紫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短,红外线的波长则比可见光长,太阳光的紫外线部分有害,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会引起皮肤癌等疾病。

如果灯光没有解决好,异化动植物肯定是无法正常生活的,就算勉强维持,也不可能产生有益进化,毕竟,就连紫外线都没有了,还想什么呢。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搞一个生态圈,真的很难,尤其是搞封闭隔离的情况下。

如果是在地表,一切都好解决了。

但是,也不是没有坏处,起码,这地下的优点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1,就是足够安全,地下1000米,就算翻了天也影响不到地面。

2,节省了大半的建设时间,和精力。

3,坚固,耐用,不用担心这个生态圈会因为时间的原因腐朽,损坏,只要日常维护跟得上就行了。

.........

杨军没打算搞一个纯自我运转的生态圈,自己的需求很明确,就是把这个小世界的所有物种全部弄成异化品种。

也不会让它们自相残杀,吃的喝的,大部分还是靠山谷里的人来投喂。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异化动植物相互之间产生熟悉感,生命磁场相互融合,习惯其异化血脉,然后,通过时间的流逝,自我产生进化。

这种方向是完全可行的,俗话说的好,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或者是,龙不与蛇居,不管形容的到不到位,都说明了一个道理。

周围都是异化生物,它们就会习以为常,然后再次异化的机会,可就大了太多了。

虽然几率还是很小,可相比起外界的可能性,要大的多。

杨军预计,应该有万分之一的概率,就是说,投放一万个异化动植物,一年就能诞生出一个2次异化的。

而他现在所拥有的异化品种,何止三五万啊。

回归正题。

光源这个硬性条件,是必须解决的,好在之前的山谷,是有技术储备的。

要知道,当初为了建设海洋馆,灯光可是花了他好几天的时间来研究,这下正好,在这个基础上,在研究一下,做出更先进的出来。

全光谱灯源,在技术上,并不是很难,有了前世的记忆,和金手指,只要肯花时间,也就几天的事,大不了,十几天。

麻烦的是,能源怎么解决。

12.6平方公里的面积,就是2万亩,就算其中能利用的面积只有6000亩,那也是一个庞大的空间,想要用灯光铺满,有点想当然了。

倒不是不行,但能源就是个麻烦了,总不能在上面再建一个发电站吧,开玩笑了。

经过琢磨,杨军决定,就搞地热能。

地热能的来源是地球内部的热能,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地球的内部热核反应,即地球内部的放射性衰变会产生热能,二是地球形成过程中的残余热,即地球自形成以来尚未消散的热能。

地热能的分布与地球的地壳构造密切相关,通常来说,地热能在板块边界、地热活跃的地区、火山地区等地方更为集中。

开采主要通过钻井和地热换热系统来进行,钻井可以将地下的热水或蒸汽抽出,通过地热换热系统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热能。

地热能的利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供暖,温室农业、温泉浴场、地热发电等,在供暖和制冷方面具有稳定性和高效性。

杨军打算把地热发电给做出来,主要的技术手段,就是将地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通过地热发电厂产生可再生的电力。

地热能具有可再生、稳定、持久的特点,不受到气候和季节的影响。

但是,地热能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面临一些缺点,例如地热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开采成本较高、环境影响等。

然而,这一切缺点,对杨军来说,都不是问题。

地热资源在金手指面前,全部一目了然,开采成本也不用考虑,那里已经是地下1000米了,就算再深,难道还能再往下1000米吗,几百米就顶天了。

至于开采成本,别闹,杨家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吗?

于是,能源问题就解决了。

通过计算,这个6000亩的生态圈,只需要建5个小型地热发电厂,就基本足够了,毕竟都只是灯光,又不是用来搞重工业,用不着太多的电力。

当然,杨军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建这么大,就算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想要弄好6000亩的生态园,别说500人了,就算是5000人也不是几年能搞定的。

所以,他打算先拿出300亩来,做一个试验场,优先投放几百个普通的异化物种。

有几个原因:

1,是先观察其生活状态,看看哪里还需要改进,如果有问题,可以即使纠正,船小好调头。

2,防止优秀的品种因为初期的不适应而死亡,先让垃圾去趟趟水。

3,自我调节环境微生物菌群,这个东西可是很重要的,每一个生态系统,这是基础,为什么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呢,那就是换一个地方,周围的微生物菌群就不同,那些以亿级别为基础的菌群,如果没有建立起一个生态系统平衡,放啥进去都是死,所以,需要一些动植物去产生这些。

4,方便后期的建设工程,一步一步扩大,一切都不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