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七零捡漏老宅后,小可怜一夜暴富 > 第151章 小岗村的承包制大获成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1章 小岗村的承包制大获成功

正月初十这天出了太阳,青杨把板凳搬到院子里,趴在凳子上看书写作业。

陈乔玉在院子里晒被子和菜干,收拾得差不多了自己也拿着旧报纸看看。

旧报纸是英子送来的,都是老支书看剩下的,日期大多是半年前一年前的。

陈乔玉也不嫌旧,也看。

她现在已经啃完了一本小说了,虽然小说里的情节在她看来有些夸张,也不太敢全信,但里面说的确实能对上一些。

她现在是把小说当参考,然后比照着他们这里的旧报纸,看看是不是真跟书上说的一样。

她看的旧报纸,但村里有人看的新报纸。

这一天,新报纸上宣布了一个大消息——

“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于前年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去年获得巨大成功,第一批签下保证书的村民承包土地,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

“具体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出事,村民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各承包户向国家交纳农业税,交售合同定购产品以及向集体上交公积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其余产品全部归农民自己所有。定产量、定投资、定工分,超产归自己,减产赔偿。”

“在金秋十月,小岗村打谷场上一片金黄,经计量,去年粮食总产量66吨,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这大概是陈乔玉在老家这边听过的传播最快的消息了。

一夜之间,所有的乡镇、村庄,都在讨论这个包干到户,承包责任制。

大锅饭吃了好些年了,饿不死,但也是真的吃不饱吃不好。

姚家村的村民此时也才反应过来:“支书家的鸭子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

“好像是,我听说他就是每年给村里交一千二百只鸭子,每三天交一千只鸭蛋,剩下的就归自己。”

“交这么多?最后能剩下吗?”

“不知道啊!”

大家都十分关注,不少人直接涌进英子家打探消息。

连在河边放鸭子的姚大勇也没能幸免,往日里没几个人的河滩,现在乌泱泱全是人。

一天好几十上百号人,还有别的村的人都跟着过去打探。

光问还不止,还有人直接赶鸭子抓鸭子,说要算鸭子的数量,看鸭子的大小。

更叫人恼火的是,鸭子下蛋本来就有些散漫,以往姚大勇一家人跟在鸭子屁股后面满河滩找也就算了。

现在河滩上的鸭蛋,一个没留意就被人顺手牵羊摸走了。

姚大勇头一次连给供销社的三百个鸭蛋都没收齐。

气得姚得水在村里开会骂人:“去年你们没分钱啊?村里修路没花钱啊?村小学买的课桌椅没花钱啊?”

“那时候叫你们养鸭子,个个都怕鸭子跑了鸭子病了自己赔钱,不敢上,我叫我们家大勇上。”

“大勇在河边喂蚊子吹冷风的时候不见你们说啥,现在嫌他挣钱啦?我姚得水话放在这里,你们要是愿意,你们自己也养!姚大勇交多少,你们按着他的数交就行!”

你行你上的举措,这才叫那些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还要说种葡萄的人占便宜的闭嘴了。

不过村里也真有人动了心思,开始自己养鸡养鸭抱猪崽了。

刚开始抓回来还躲躲闪闪的,生怕被举报了,但是很快,发现村里其他人家里的鸡鸭也多了。

甚至不止姚家村,附近的好多乡镇村子都放开了。

公社那边也是默许的态度——今年各个村子抓的鸡鸭猪崽数量成十倍的增长,任谁都知道里面有问题。

但是公社没派人下来,足可见态度了。

陈青杨还问陈乔玉来着:“姐,咱们家养吗?”

陈乔玉摇摇头:“咱们不养了,我们两个人伺候不过来。”

准确地说是她一个人分身无术。

青杨上学呢,也没多少空余时间,而陈乔玉要忙的事情已经太多了。

况且对于她来说,养鸡养鸭也不是回报率最高的活儿,她搭着屠慧东他们养就行,自己不折腾了。

过了正月十五,青杨上学去了,陈乔玉总算是得了空闲,找到了机会去现代。

家里的鸡蛋已经没了,就剩下鸭蛋了。

她拿了两个鸭蛋,把厨房门反锁上,去了现代。

她有将近一个月没来过现代了,过年村里串门,加上青杨在家,还偶尔有些亲戚来拜年什么的,不好脱身。

陈乔玉出于谨慎,一次都没穿梭过。

她带了些菜干和老式酥糖给韩爹爹韩婆婆拜了年,又给周晓玲打了个电话。

周晓玲还没从老家回来,正窝在老家相亲呢。

电话里周晓玲吐槽自己像个相亲机器:“我咋不知道现在女孩子这么紧俏了,你敢信吗?从我回家开始算,除了大年三十没相亲之外,连大年初一都给我安排了相亲!”

周晓玲声泪俱下地控诉:“大年初一下午他们说去逛庙会,结果去了之后我才知道还有相亲!简直气死我了!”

周晓玲说:“保守估计,我回来一个月,相了起码六十个了,我快疯了!在城里还不觉得,回老家之后才发现,村里的单身汉怎么这么多!”

周晓玲的经历让陈乔玉哭笑不得。

但想起来“老家”那边的小姑娘徐招娣,陈乔玉又觉得这种情况是必然现象。

她在电话里跟周晓玲拜过年,然后就拎着竹篮去买东西了。

好长时间没过来,幸亏之前囤货多,加上村里过年发钱发东西,她跟青杨两个人才算是过了一个富足年。

她还真有点儿不敢想象要是没有这个现代,她跟青杨现在过的会是什么样的日子。

这么想着,陈乔玉的动作就加快了些,村里人都开始养鸡养猪了,想来距离真正开放的时候也快了吧?

她分别去步行街、菜市场、两元店,和超市逛了一圈。

步行街里有那种母婴店和精品店,但是里面卖的擦脸油都很贵,各种什么精华什么眼霜这个水那个乳的,弄得陈乔玉稀里糊涂的。

关键是几十起步,一两百常见,店里的人还给她推荐好几百块钱一套的水乳套装。

陈乔玉整个人都傻眼了,别说她买不起了,就是买得起,她也宁可把几百块钱拿去买肉吃。

两元店的倒是便宜,但是包装上的印刷油墨一摸就掉,陈乔玉迟疑了一下,还是没吗。

用的也就算了,吃的,擦脸的,还是不敢。

所以最后陈乔玉还是决定去超市买。

上次的1块5毛9的价格没有了,但赶上元宵节的活动,1块6毛9,陈乔玉觉得也还行,反正比“老家”那边的高价便宜。

她一口气买了二十袋,负责促销活动的营业员还送了她两小袋试用装的洗发水。

老实说,陈乔玉还没用过这个呢!

她之前洗头一般都用皂角煮水洗,皂角养头发的,所以陈乔玉的头发才乌黑油亮的。

偶尔也会用肥皂洗一回,头发更干净些,村里还有人用洗衣粉洗的,也干净,就是摸着头发粗糙一些。

陈乔玉高兴地收下了两袋赠品,转头又去临保区翻宝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