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七零捡漏老宅后,小可怜一夜暴富 > 第168章 乔玉,你有没有想过继续读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8章 乔玉,你有没有想过继续读书?

姚得水都这么说了,姚大勇自然也很顺从的答应了。

他本来也不是什么刻薄的人,金二婶更是村里有名的全福娘子,没什么意见。

“眼前这点蝇头小利,两个月三个月的,跟那些个比起来,都不算什么。”

“况且光这两成的定金就不少了,回头养鸭子卖鸭蛋的时候他们还要来求人的,不怕他们赖账。”

“那可不,一个村里住着的,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行了,就这么的吧。”

就在养鸭子的人急吼吼四处找鸭苗的时候,其他承包的人也都热火朝天地忙了起来。

承包了池塘的那两个人,大约是全村就他们俩,心里没底,倒是团结,邀约着一起去别的公社学习养鱼去了。

顺便也是找人家买鱼苗。

一时之间满村到处都是人在借钱。

陈乔玉和英子、张永华两口子在城里卖烧饼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也知道她们肯定挣钱了,所以她们三家也是被借钱的大热门。

但是吧,张永华那个抠门劲儿,卖烧饼的时候连试吃都舍不得让人试吃。

好不容易挣了点儿钱,能借给别人?

更何况他们家也是养鸭子的七家人之一,自家买鸭苗都花了不少钱,还得买饲料,还得买网围河滩呢!

都得花钱,那可不兴借给别人啊。

英子家还好,有老支书坐镇,合适的、该借的都借了,支书管着一村人,最起码的管年底发粮食,所以借出去了也不怕。

不过这也是在给姚大勇买了自行车,留够了自家养鸭子的钱之后,才适量往外借的。

至于陈乔玉这里,陈乔玉是干干脆脆地躲了出去——她就在家里待了两天。

第一天趁着来借钱的人还不多,锁上门去了现代,找农机站买了一批“本土菜种”。

其实这个本地菜种跟她所在的那个“本地”肯定是有些不一样的,但好在她也种地,熟悉老家有些什么菜,先挑着本地菜的品种买了一些。

种子的种类还挺多的,有贵的有便宜的,陈乔玉一样都买了一些。

大多都是老家常见的蔬菜,诸如韭菜、白菜、芹菜、茴香、苋菜、茼蒿、菠菜、苤蓝、雪里蕻等叶子菜,和茄子、豇豆、萝卜、葫芦、苦瓜等瓜豆菜。

还有一些冬瓜、南瓜、黄瓜、番茄的秧苗。

现代农机站卖的秧苗应该比她回去用种子种的结实一些,也快一些。

至于一些现代常见,但在老家很少,或者几乎见不到的蔬菜,比如西蓝花、生菜、球生菜、紫甘蓝、玉米笋之类的,她就没买。

现代的东西来源太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兴许还能圆过去,但是如果是跟钟斯年他们做的事儿差不多,是后期培育出来的新品种,那就麻烦了。

所以陈乔玉选的都是自己认识且村里种过的蔬菜,再不济也是在县城国营饭店见过的。

她现在有自行车了,买东西特别方便,车筐里能放东西,她自己的篮子可以放在后座上,车龙头的把手上还可以挂好多塑料袋。

所以哪怕这一次买的秧苗种子不少,陈乔玉搬运起来也毫不费劲,轻轻松松就从山脚骑车回到了山沟沟里的老宅了。

回去之后她就把种子和秧苗发了下去,告诉大家:“就按之前咱们约定好的那么种,不许打农药,平时只能下农家肥,还是上化肥,只能是我弄来的化肥。”

村里人表示:“那肯定的!”

挣你几个钱啊,还想着倒贴钱给你买化肥?

不存在的!

陈乔玉也知道村里人舍不得自己添东西,加上这几家都是平日里人品还过得去的人家,陈乔玉不怎么担心。

种子和秧苗发下去之后,陈乔玉就带着青杨彻底躲出去了。

她让青杨这几天也别回村了,去卫婆婆家借住。

一来是躲避借钱,二来她也准备在镇上的农机站和县城里的农机站分别买些种子,作为现代种子的掩盖。

她现在其实挺有钱的,但她跟青杨两个半孤儿,要是心不狠,不自私一点,多少钱财都守不住。

很早之前就有村里人来找陈乔玉借钱了,但陈乔玉没答应,人家还死缠烂打来着。

这会儿就觉得有钟斯年镇宅的好处了。

甭管之前怎么纠缠陈乔玉的人,在钟斯年黑着一张脸回来之后,也说不了几句话就会讪讪离去。

大概人都是欺软怕硬的吧,陈乔玉的能干在他们眼里只是一只羊毛更厚的肥羊。

但钟斯年哪怕穷困潦倒,一个拳头也能砸他们半边脸青肿。

陈乔玉让大队长姚金宝帮忙开了介绍信:“我要去县城跟省城买种子,看看有没有南边来的种子,还有化肥农药什么的,毕竟现在也是承包户了,得多花点心思。”

姚金宝觉得这理由挺正当的,这几天公社开了不少介绍信出去,都是去别的县市公社学习经验、购买物资的。

所以陈乔玉顺利拿到了介绍信。

她先去县城看乔丽,顺便告诉付老师家里承包了土地的事儿。

付老师很是惊讶,又有些佩服:“你一个人能种得过来吗?”

陈乔玉笑道:“那肯定种不过来,闲的时候不用怎么打理,浇浇水就行了,但是忙的时候,松土、育苗、移栽、水、肥……人连轴转都忙不完。”

“但是没事儿,我找村里人帮忙了,村里有些年纪大的老人,没办法干重活,但种种菜还是行的。”

付老师跟葛老师倒是很赞赏陈乔玉这个行为:“我们以前在乡下的时候也过过一段苦日子,当时也是村里人照顾我们,只给我们安排一些轻省的农活。”

“不然以我们两个从来没种过地的架势来,只怕都挣不够口粮。”

葛老师觉得陈乔玉脑子挺好用的,忍不住问她:“乔玉,我看你年纪也不大,就没想过继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