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七零捡漏老宅后,小可怜一夜暴富 > 第347章 乔玉,你又弄啥好东西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7章 乔玉,你又弄啥好东西了?

商量好了之后,陈乔玉没给人家回信了。

虽然信件是从县里寄来的,但是一来一回的,也要好多天。

这样的生意宜早不宜迟,鸭子四个月也长成了,万一买了别人的,大家都难受。

陈乔玉就说:“我今天下午就去一趟镇上,给人家发电报。”

镇上邮局有黄页簿,可以找到家具厂的信息。

电报一个字就要七分钱,比八分钱一角钱的平邮信贵很多,但是快很多。

陈乔玉说:“活鸭一块一斤,三十只包送,再问他们要多少,简略一下,用不了一块钱。”

快的话,人家明天就能给回复了,他们后天就能去县城。

老支书拍了板:“就按乔玉说的办。”

这会儿的人们不是急事儿一般舍不得发电报,再怎么简短,说清楚一件事总是要五六毛钱的,不是谁都能负担得起。

写信就方便多了,洋洋洒洒写上十几页,也就是八分一毛的事儿。

陈乔玉收好信,姚大勇鼓起勇气说:“乔玉,我下午跟你一起去吧,我买自行车了。”

陈乔玉先是恭喜了一下姚大勇,这年头买自行车算是喜事儿。

但又说道:“不用啊,我有三轮车,骑三轮车去,很快的。”

秦主任看看陈乔玉,又看看姚大勇,心里默默摇头叹气——男追女,隔重山,这陈乔玉还是个没开窍的木头闺女,姚大勇难咯。

从大队部回到老宅,陈乔玉检查了一下厨房。

厨房灶台上垫着的那块沉沉的榆木板子没有动过的痕迹,估计青杨没有发现灶台的秘密。

陈乔玉自己煮了点面条吃,家里有干面条就是好,不用煮饭炒菜了,后院随便揪两颗菜冲一冲往锅里一扔就可以了。

不过陈乔玉还是很羡慕周姐她们用的电饭煲,不用烧火,米淘好之后直接盖盖按个按钮就行。

陈乔玉在堂屋吃饭的时候,辉子妈他们就闻讯赶来了。

“乔玉,乔玉!”

辉子妈他们在门外喊,陈乔玉端着面条就去开门了。

“来了来了。”陈乔玉一边应道,一边还吃了口面条。

开门之后就站在门口了,一边吃一边听辉子妈他们说话。

现在大家都习惯了在陈乔玉家门外说话,倒是也没什么不适应的。

辉子妈抹了把头上的汗,说话也不磕绊,直接问陈乔玉:“乔玉,今天收菜不?还是明儿收?你没在的这几天,菜都长老多了。”

蔬菜这玩意儿要长就是一茬一茬长的,长起来也挺吓人。

辉子妈他们已经把一些不能再放任长老的蔬菜给摘了下来,准备做蔬菜干了。

但这会儿还是有好多蔬菜。

陈乔玉就点点头:“行啊,收,我一会儿还要去镇上呢,你们现在送些过来吧,别太多。”

“行,行,我们马上就去。”

辉子妈帮陈乔玉指挥了一下:“各家都紧着大了的菜收,一家别超过三十斤。”

这么七八家呢,加起来也有两百多斤了。

算是小三轮的极限了。

大家听了信儿,都赶紧回去择菜了。

正常来说中午是不择菜的,但是紧赶着卖的就不讲那么多了。

陈乔玉也知道,这些菜新鲜的她按一分钱或者半分钱一斤的价格收,要是收不过来的,辉子妈他们就做成了菜干。

因为用的是陈乔玉的菜,所以这些菜干陈乔玉也只按一角钱收,这样就不如新鲜菜利润来的高了。

毕竟同样是新鲜菜,采摘一下,十斤就有一毛钱了。

但要是做成菜干,得摘十斤菜,还得制作成菜干,多费好多人工呢,最后十斤菜也就能出一斤菜干,还是一毛钱。

但是用自己家的菜就不一样了,自家的菜等于不要钱,一斤能挣好几毛呢。

陈乔玉在家里收拾了一下,她这一路也买了不少东西回来,虽说没有从现代淘换来的那么划算,但是本土产的用着安心。

下午,陈乔玉收了辉子妈他们的菜,放厨房里一放,挑出一些来,盖在空箩筐上面,就骑着小破三轮往镇上去了。

先把三轮车和东西寄存在看车大爷那里,然后去邮局发电报。

邮局的人给陈乔玉规整了一下字数——“一元一斤\/三十只起送\/几”。

这么还能省几毛钱。

发完电报,陈乔玉就去看车大爷那里把自己的箩筐拿上,进了集贸市场了。

她的摊位现在也是个长期摊位了,她过去的时候,还有个老人在那儿卖鞋垫呢。

老人应该是知道陈乔玉的,因为一见到陈乔玉来,老人就连忙把自己铺着的包袱皮收起来:“对不住对不住,我这就走。”

老人头发花白稀疏,但却梳得整整齐齐。

身上的衣裳补丁摞补丁,洗得发白,夏天衣服本就薄,洗旧了的衣裳更显稀松。

唯独手上的千层底鞋垫和顶针,光亮如新。

陈乔玉赶紧拦下老人:“不用不用,老人家,您就在这儿卖吧,我卖的东西少,一天也卖不了几个小时,我不用的时候你用着吧。”

老人的动作迟疑了下来,有些感激,又有些羞愧:“之前看你在这里摆过摊,前几天看你没来,这里也没人,我就……”

老人没说出口的其实是她交不起摊位费,被人从里面赶到外面,又从外面赶走。

后来她就只能在集贸市场里晃荡,跟在别人身后小声问别人要不要鞋垫。

陈乔玉把自己带来的为数不多的蔬菜和一些小玩意儿摆在水泥台子剩下的位置上。

示意老人:“没事儿的,以后我不来的时候您也可以用,就是我要卖东西的时候得先紧着我。”

陈乔玉一般看到老人孩子,能帮的都会帮一下,只要不影响自己就行。

她今天带来的东西少,本来就只是来镇上发电报的,带上蔬菜跟小玩意儿是顺便做个掩护。

要是村里有人看到她来菜市场,她的菜去处就有的说了。

老人见陈乔玉这样大度,心里也是很感激。

她也不好意思白用陈乔玉的地方,就拿出一双鞋垫往陈乔玉手里塞:“姑娘,谢谢你,你拿双鞋垫穿吧。”

陈乔玉想了想,一双鞋垫也就几角钱,她就接了:“行,那我就拿一双。”

千层底的鞋垫子是能够裁剪的,一层一层都用浆糊和米浆粘黏得牢牢的,又细细密密缝上了许多针脚,一般不合适可以自己修剪一下。

老人见陈乔玉收了鞋垫,心里也松快了些。

接下来陈乔玉就开始卖东西了,她现在也算是集贸市场里的半个人物。

都不说顾客,好多附近的摊主见到陈乔玉都过来打招呼。

“哎,好多天没见你了,去哪儿了?”

陈乔玉神秘兮兮地一笑:“去坐火车了。”

“哎哟,这是去了外地了啊!肯定又弄了不少好东西吧?快给姐看看,都有啥?”

斜对面的一个大姐都等不及从水泥墩子另一头绕进来,居然直接踩在凳子上翻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