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七零捡漏老宅后,小可怜一夜暴富 > 第626章 陈乔玉也“不要脸”走后门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26章 陈乔玉也“不要脸”走后门了

买的糕点多,三个人分着装了。

陈乔玉早就想好今天要买东西,特意背了一个大背篓,还拎了一个手提行李袋。

英子大勇兄妹俩也差不多,准备得足足的。

一路逛过去,看到别人卖对联的,对联这个姚家村通常都是老支书和姚姓的几个长辈手写的,不在外面买。

但是人家还有年画,印着福娃寿桃金元宝的那种,陈乔玉跟英子一块儿买了一沓。

这玩意儿轻省,回去随便发一发,大家都喜欢。

逛了一会儿,看到路边有卖耳朵罩子和手套的,虽然家里都有,但是这东西吧,跟衣服鞋子一样,不嫌多。

反正是实用货,买了都用得上,也不叫浪费。

所以两人挑得不亦乐乎。

姚大勇在他们不远处看上了鱼竿和鱼钩线组那些,这鱼竿说是什么铝合金的新材料,比老式鱼竿好用,鱼钩也是双钩带线组的。

姚大勇平时养鸭子,一半的时间都在野外河流池塘里,闲暇时候也钓鱼。

钓鱼佬看到这玩意儿是迈不动步的,蹲下来也是大挑特挑。

陈乔玉还买了两袋子柿饼,姚太婆年纪大了,硬一些的零嘴未必吃得动,柿饼这个可以慢慢咬。

县城的街道是真热闹,好几条街,简直逛都逛不完。

还有好多人摆摊卖衣服鞋子,直接拉了个床单子就当试衣间,让大家试。

陈乔玉本来没想买衣服的,但是看到一件带拉链的外套,觉得很方便,忍不住买了。

英子那就更夸张了,陈乔玉也不知道她手里带了多少钱,反正不少。

结果全花了,还跑去找姚大勇借钱买了。

一直逛到上午十点多,眼看着带来的行李都装不下了,三人才叫了个车,扛着大包小包坐上三轮车,往汽车站去。

过年坐车的人是真多,真挤!

他们挤了两轮都没挤上,最后姚大勇想了个办法,给车上的售票员塞了两毛钱,售票员才偷偷带他们上车的。

到这会儿,姚大勇也忍不住感慨道:“钱真是人的胆,没钱简直寸步难行。”

幸亏他们抓住了机遇,挣了钱,不然只怕还得花费更多时间在这种小事上。

劳心伤神,还耽误时间。

这样长久下去,人和人的分层就越发明显了。

有钱的越来越有钱,没钱的,每天光是吃喝拉撒就能消耗掉人很多精力。

陈乔玉也凛了凛神,觉得这话说得对。

她还得加油挣钱才是。

陈乔玉他们跟另外两拨人一块儿先上了车,车上负责检票的售票员才打开排队的闸门,让老老实实排队的人上来。

这会儿的长途汽车也就中小型巴士那么大点儿,各种座位加起来,也就二十个。

陈乔玉他们这批提前上来的,就占了快十个了。

开闸之后,排队的人上来,再挤上十个,后面的人就都得站着了。

也有人发现了端倪,指桑骂槐地说些话。

陈乔玉脸上有点烧,但是也没办法,如果不花钱,他们还得再排两三轮,还不一定有位置。

面对后上来的乘客的抱怨,陈乔玉只能默默把脸扭向窗外。

对不住了,但……

她也不是什么特别高尚的人,挣了钱,总归还是想要过好日子的。

有座位就是好,过年人多,车子走道中间挤的人越发多了,一路上上下下的,都快到枫桥镇了,车上还是挤挤攮攮的。

几乎找不到座位。

英子小声跟陈乔玉说:“这三毛钱花得值。”

要不然就这个拥挤程度,用不了一会儿她们就能被挤崩溃。

也不安全……人挤人的,别人碰着你了,你都没法分清到底是不小心碰的,还是有人趁机揩油。

陈乔玉深以为然,不过还是掏出柿饼堵住了英子的嘴:“下车再说。”

在车上说,简直是杀人诛心,人家都挤到你头顶上了,听见你们花钱找座,那不是更气了吗?

英子果断闭嘴,咬着柿饼坐车。

一个柿饼还没吃完,终于到站了。

到站之后又是急吼吼地下车。

陈乔玉他们最先上车,被挤在最里面,这会儿下车也就最晚。

刚才还收了他们三毛钱的售票员翻脸不认人,一个劲儿地催:“快点快点!下车!全都下车!”

恨不能一分钟就清空车子。

陈乔玉他们被催得晕头转向的,还差点儿丢了一件行李。

幸亏英子多往后看了一眼,才把遗落在座位下面的行李给扒拉了出来。

等下了车,看到熟悉的枫桥镇车站,三个人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好歹不用再挤了。”

“叫个人帮忙把行李先送到店里吧。”

他们十点多去的车站,排队花了半个小时,路上晃悠两个多小时,这会儿都下午一两点了。

要不是逛街的时候吃了点儿东西,现在肚子早就咕咕叫了。

陈乔玉说:“把行李放店里,先在镇上吃点儿东西再回去。”

英子立刻道:“那我要吃糖醋里脊!”

张记炒菜馆的老板最近又添了几道菜,酸酸甜甜还满口肉的糖醋里脊很受欢迎。

姚大勇笑道:“行,那就去张记。”

反正都在集贸市场附近,也不绕路。

他们叫了车先回店里。

店里也很忙碌,万婆婆和余小姨她们都没工夫搭理陈乔玉。

不管什么时候,临近过年都是大家购物欲最强烈的时间。

二十来平的小店里,满满当当的人。

陈乔玉看到余小红也在店里。

余小红挤出来,满脑袋地汗。

“我妈叫我来的,说你这阵子上课,店里应该忙不过来。”

陈乔玉心里又是一阵感动——这会儿也是养鸡场最忙的时候。

现在养鸡场的规模扩大了,已经不单一指望陈乔玉这边收购了。

余建国他们也积极开发老家的销售渠道,过年去山上抓鸡的人不少。

他们直接在养鸡场门口摆了摊,挂了牌子。

陈乔玉在她那个一月一期的小商报上刊登了广告,还真有不少人过去买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