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援朝前夕,我创立军工五院 > 第74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晨。

不带多少温度的太阳,从云山缓缓升起。

秋末的寒霜,很快覆盖在战场上。

炮火和浓烟还没有散去。

血腥和火药味道交织在一起,弥漫在整个云山。

云山战场,洞南山阵地,三连打退伪六师第二团共计三次突围,毙敌四百余人,圆满完成阻击任务。

我军共阵亡八十二人,轻伤二十三人,重伤四十一人,全员皆伤。

本应后撤休整的三连,在战斗结束后,重新回到了被炸平的阵地。

在堆积如山的遗体中,寻找着战友的残骸。

……

第一仗虽然我军有战术优势,但在这一夜的阻击战中,所有人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敌我在装备上的悬殊差距。

但不管如何,在120师一夜的坚守之下,温井这处口袋,彻底封死。

钳形战略的第一步,终归是稳扎稳打的落地。

伪六师如瓮中之鳖,被困死在我军包围之中。

敌军主将白善烨曾在伪满军官学校进修,后在倭国侵略中,担任过倭国伪军军官职务。

在抗战期间,他就已经和我军有过交手经历。

所以,当面临突围无望,且华夏军队围而不攻的情形时,他可就太熟悉了。

他们明白,华夏青年军投入百济战场的总数量,或许比他想象的还要多。

五个师?

两个军?

或者,更多。

被困在温井的白善烨,向麦克阿塞进行了一个简短的汇报——华夏军队的总人数,应当在十万以上,请求各方面主力部队紧急赶往温井支援。

但麦克阿塞的回复依旧泰然自若。

他认为胆小如鼠的伪六师一定是被华夏给吓的神志不清了,以至于草木皆兵,满口谎言。

尽管麦克阿塞对华夏投入战场的兵力重新进行了判断,但仍旧坚信总人数在三万以下。

至于白善烨说的十万人?

就算是十万只麻雀飞进百济,他丑国的侦察机也不可能发现不了。

更何况是十万个活生生的人。

战术上的自大,让麦克阿塞再次做出了一个简单且错误的决策。

清川江难的丑军骑兵一师,丑24师、瑛27旅,伪1师快速向温井地区推进,解除伪六师的包围困境,同时给予华夏军队致命一击。

自丑国推过38线以后,西线王牌部队,至此悉数亮相。

在麦克阿瑟看来,尽管他曾经对华夏的军队数量做出了误判,但在如此精锐的部队面前,华夏绝无胜算。

丑国机动部队从清川江赶向温井,约莫需要一天半的时间。

但经历过第一次战斗之后的华夏青年军,难有片刻的休整时间。

所有人都知道,一天半之后,他们将面对的是远比伪六师强大的丑国王牌部队。

他们需要一刻不停地重新进行战场部署。

……

与此同时,温井战场的情况,也已经传达到了故宫方面。

仍旧是会堂中。

面对第一次的胜利,席间的气氛并没有因此轻松多少。

“大口袋已经张开,接下来才是一场恶战啊。”子任同志看着百济地图,眉头紧皱。

“丑国方面西线部队全部赶向温井,我们的优势,只有人数。”翔宇同志附和道。

“虽然第一场战斗,我军已经亮相,但这场战斗速战速决,所以伪六师未必能够真正获取到我军的兵力部署,因此,我们仍然存在战术上的优势,”子任同志说着,随后叹了口气:“只是效果自然是要差得多。”

“是,在这场战斗中,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敌我火力的悬殊,但这还是伪六师,而接下来面对丑国王牌部队,骑一师和丑24师,恐怕这个差距还要更大一些。”

“返程无人机部署的怎么样了?”子任同志问道。

“无人机部署由40军120师负责,目前已经到达宁边地区,预计明天天明之前可以完成战机矩阵。”

“宁边是个好地方,”子任同志道:“北可打温井,南可打龙源里,一石二鸟。”

所有将帅一直点头,不过还是凝重道:“关键是这个无人机的轰炸效果如何。”

“是啊,此次进入百济的编制中,青年军占据一半以上,他们初上战场,经过这次温井战斗,我想很多战士面对敌我如此巨大的火力差距,现在心里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

“这无人机轰炸矩阵如果表现突出,无疑可以极大程度的提振我军士气。”

后面的话没有人说出口。

那就是如果表现不突出。

和丑国轰炸机对比之下如同玩具的话。

那对将士的士气,将会是再一次沉重打击。

没有希望不可怕,我军最擅长的,就是从绝境中厮杀出一条生路。

但要是有希望,可又破灭,那就大为不妙了。

子任同志负手看着地图,片刻后,转身看向众人:“和百济方面致电,云山方向给丑军打开个口子,让丑军的王牌部队顺利进入温井地界。另,务必告知全军,丑国加入战场之前,一定避免交火。”

“等丑军和伪六师在温井汇合,再次完成包围封锁,然后由返程无人机首先进行第一轮火力覆盖。”

“我对知寒有信心,对我们这个自主研发的军工设计也有信心。”

“无人机轰炸令丑军阵脚大乱的时候,剩下的围歼战,让老朱自行根据战局来安排就好。”

“另外,”子任同志道:“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武器的首次亮相,交代老朱务必安排人手做好记录,待到战后,将战场表现一五一十的汇报过来。”

纸飞机计划,在他看来是锦上添花的军工设计。

如果能够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更好,在往后的军事安排上多一个选择,会更加灵活。

如若效果差强人意,倒也不会影响我军的常规战术安排。

但这个纸飞机项目,无论对于故宫方面,还是对于中科院来说,都是检验知寒实力的一个途径。

他真正关心的,是那个雪中送炭,将华夏军工水平拔高几个层级的蚊香计划。

尽管他还没有同任何人探讨过蚊香计划,但他已然猜想到这个计划一旦提出,势必会遭到许多人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