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卷铺盖的战术下达到全军。

朱帅站在地图前,又专心致志的分析了起来。

现在华夏聚集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为的就是在底牌亮出的同时,彻底击垮联合国军。

如果这卷铺盖战术成功,那百济战争,就有机会利索的结束了。

……

这个战术,是一次大胆的博弈。

但也是第一第二次战役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以及取的百济战役最终胜利的关键。

我军有着世界一流的意志力,但这个意志力,是会被消耗的。

一二次战役的持续时间,从未超过十日。

而且战斗的减员,往往是在战斗开始的第五日之后迅速激增。

其根本原因,就是物资供应上的不足。

因为物资的悬殊,

在丑军开着钢铁洪流长驱直入的时候,我们的战士只能依靠双脚。

当丑军安营扎寨,营养均衡的饭菜千里飘香的时候,我们的战士只能啃土豆。

所以,长期的营养不良以及作战疲劳,使战士们无法维持长时间的战斗,猛烈的攻势最多只能维持一个礼拜。

如果真的陷入了磁性战术的拉锯战陷阱,那很可能会如同叶知寒的战争报告所说的那样,丑军很快就能发现我军的“礼拜攻势”。

到那时候,百济战争的完全胜利,也就彻底落空。

其实,当三月十五日之后所有的战报发回故宫之后,参事院就已经进行了多次的战术推演。

本来所有人还担心第一次第二次战役已经让这个战争的走向发生了改变,会不会因为蝴蝶效应而导致后面的情况失真。

可谁成想,李奇微的出现,直接又把世界线收束了回来。

把已经几乎偏离战前预测的局面,重新搬上了正轨。

叶知寒在战前预测的报告中,对李奇微的磁性战术,提出了零敲牛皮糖的应对策略.

但经过参事院以及子任同志的推演,最后还是选择不予采用。

当大战略制定完成,战争机器完全启动,那任何一个突然的转向,都有可能造成无法预估的后果。

子任同志对叶知寒的战前预测报告反复的查阅、分析、批注。

在这个战争报告中,前世的华夏是胜了。

但在子任同志看来,这算不上完全胜利。

丑国依旧实现了驻军百济半岛的战略意图。

虽然按照叶知寒的描述,在前世的百济战争之后,丑国在百集半岛并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也没有再发生越过三八线的事情。

但子任同志明白,丑国费这么大力气来百济驻兵,绝不是为了巩固这个所谓的三八线。

他们这是想要在华夏和沙苏家门口,建立一个哨塔和前线阵地,是想要把手伸到华夏来。

前世他们老实,那是因为百济战争刚刚结束,他们还记疼。

但如果华夏想要发展,那这个侧卧之榻的隐患,一定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于是,在最终的战术商讨会议上,子任同志如是说道:

“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打退丑军,而是要打跑丑军。”

“第一、第二次战役,证明了丑军是个纸老虎,他们现在换了个将军。这个将军有脑子啊,知道丑军和我们相比最大的优势,所以选择和我们拉锯。”

“零敲牛皮糖是一个好办法啊,可以有效的在丑军的进攻中取胜。”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如果用这样的战术去迎战丑军的磁性战术,那我们将进入耗时漫长的消耗战,极有可能会出现战争上胜利,战术上失败的局面。”

“所以,依我看,放弃零敲牛皮糖的战术,直接把他整块给连皮带肉,一起揭下来!”

从那一刻,所有人便知道了。

子任所求的不是胜利,而是完全胜利!

华夏不想、也没精力去管理这个附属国。

但至少要做到,自己的邻居,是人,而不能是傀儡。

至少要保证,敌人不能获得百济半岛的控制权。

尤其是百济战争之后,华夏要正式开始建设发展。

那就尽可能的要避免在沙苏和丑国的注视下发展。

更不能成为沙苏和丑国冷战的棋局。

在这样全面胜利的方针之下。

参事院最终通过了子任同志的决定,放弃零敲牛皮糖,还打华夏青年军擅长的战斗!

……

讨论时候的会堂气氛如何。

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

但,凡是参会的人,都对那个下午记忆深刻。

子任同志的决定,将彻底打破战事的发展方向。

这意味着知寒同志的战场预测,将彻底变成废纸。

接下来的战事发展,将完全不可控。

说实话,在那个情况下,除了子任同志,每一个人都有着保守的思想。

如果按照知寒的战场预测,我们至少可以赢,而且是相对漂亮的赢下来。

这是最稳妥的一条路。

但子任同志的魄力,向来如此。

尽管所有人仍对那条稳妥的路带有想法,但在投票的时候,所有人还是不由自主的对子任同志的提议,进行了举手赞同。

他们,总是信任子任同志。

于是,卷铺盖或者说卷被褥战术,就这么被提了出来。

汉城在三八线最西侧,江陵在三八线最东侧。

丑军不是喜欢全线攻占吗?

那我们就集中优势力量,把他们往中间去赶。

既然第一次第二次战役,我们选择主动进攻,并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那就保持进攻的态势,不要因为丑国一进攻就被迫的防守和拉锯!

还是按照原来的打法,把敌人赶到三八线中部,靠着华夏青年军的最强轻步兵的战术和执行力,以及休战期间所积累的这些底牌,漂漂亮亮的取得一次大胜。

让丑军知道。

在华夏青年军面前,换谁来,都没有意义!

于是,一场战场宽度横跨整个百济半岛的运动战,拉开帷幕。

战事几乎在数日之间,从李奇微所希望的“下围棋”的局势,一下变成了“收画卷”的局势。

看着三八线东西两侧势如破竹的华夏青年军,这位原本胸有成竹的李奇微,也开始有些举棋不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