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援朝前夕,我创立军工五院 > 第176章 新的制导方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新的方案思路很简单。

把导弹的自主功能尽可能的缩减。

通过程序化、机械化的操作来完成制导过程。

更多的功能,通过地面指挥进行处理,做好大脑的功能。

这样能够将制导所需的科技水平尽可能的下压。

叶知寒在本子上飞快的演算着,脑海中疯狂跳跃的弹道和公式很快在笔下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简易的几何模型。

大概半个小时之后。

“啪!”

叶知寒把钢笔往桌上一扔,然后抱着笔记本就往会堂外走去。

“我先回一趟五院,有突破,我得马上回去!”

子任同志看着魂不守舍,往外面踉踉跄跄跑去的叶知寒,摇了摇头:“翔宇,你跟出去看一下。”

离开故宫的路上,叶知寒一边快速的走着,一边小声的嘟囔着什么。

睿智的双眼直直的瞄向前方,让人压根猜不出来他到底在看什么。

但至少可以确定的一点是,铁定没有看路。

翔宇同志在一旁跟着,时不时的把他从故宫红墙边上拉回来。

仿佛如果不管,这小子能把故宫的墙全给蹭掉色。

直到把叶知寒送回了车上,紧紧关上车门,特意叮嘱了一下司机路上慢一些,好生照看之后,这才算是放心。

……

回到五院之后。

叶知寒第一时间就将五院的所有科研人员召集了起来。

此时留在五院的多是京师大学和华清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而且专业多是基础物理、理论物理以及数学专业的学生。

这些学子能够进入五院,就证明了无论是成绩还是天赋上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认可,所以他们是进入了叶知寒的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候选人。

但因为专业知识与工业生产的不匹配,所以他们还无法直接直接进入各大机械工业部发光发热。

在当下来说,他们只能说是璞玉,还需雕琢。

但这样反而更合适留在五院。

因为不匹配,所以任何方向,都可以去做。

通过参与不同的项目,从而直接完成学术方向上的转变。

所有人很快到场。

路上的热火朝天的讨论,在进入报告厅之后,戛然而止。

在偌大的报告厅中,叶知寒站巨大的黑板前,已经写下了半个黑板密密麻麻的公式和计算过程。

另外半个黑板,则是让人眼花缭乱如同万花筒一般的几何图形。

无论学数学还是学物理的,在看到这一黑板的天书之后,都沉默了。

许多人从头开始认真的看叶院长写下的板书。

数学专业的同学盯着几何图形看。

基础物理专业的同学盯着基础公式看。

理论物理专业的同学盯着叶知寒看。

其都没能从中看出个什么所以然来。

且不说是否能看懂,他们单单公式里的符号,都有大量不认识的符号。

叶知寒完成板书之后,转过头来看向众人:“都到齐了吧?”

众人一脸呆滞的点了点头。

“现在给大家喊来,主要是有几个新的任务可能需要大家配合工作。”

“我先说第一件事,就是大家看到的这些内容。”

“关于岸舰导弹,新的设计方案。”

“大家都知道,在此之前,在岸舰导弹的研发上,我们遇到了很大的阻碍,因此进度停滞了很久。”

“其实现在问题最大的还是出现在科技上。所谓的制导过程,我们普遍认为是首先对无线电信号的处理和转换,从而在导弹飞行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新指令的下达。”

“包括我和月林之前的方案,也是这样考虑的。”

“从逻辑上来讲,这是个最直接,也是最合理的制导方法。”

“但对我们太难了。”

“现在工业水平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还处于在较低的基础工业水平,我们的思路还不能直接跳跃到自主制导上去。”

“把弹道导弹和制导导弹的思路进行结合,会更加适合我们的国情。”

叶知寒说完,众人微微点了点头,然后依旧一脸迷茫。

至少从叶院长一黑板的密集公式中,他们并没有看到新的方案有什么简化的地方。

对于分数只有二十分的人来说,八十分难度和一百分难度,对他们而言,并没有什么区别。

叶知寒看着众学生那一张张神游的脸,耐心的说道:“大家先忽略黑板上的内容,我先将思路告诉各位,等到大家理解了思路之后,再回头看这些推演过程,就会容易接受的多。”

“首先,我对目前的几种导弹类型简单阐述一下。”

“弹道导弹其实和蚊香计划以及纸飞机差不多,发射前就直接调整参数,让飞行器按照飞行函数去准确的打击预定目标。”

“如果用制导的思想去制造弹道导弹,那我们要做就是让导弹的飞行函数不断变化、修正,就相当于让导弹长上一双眼睛,自己去向敌方目标撞去。”

“但是,如果让导弹变得‘聪明’需要的技术太多太多,首先,他得有一双眼,不断的盯着目标,其次,他得调整自己的速度,然后思考根据自己的速度,怎么去改变角度和姿势,最后,他得决定什么时候冲刺,并且还要保证在高速冲刺的过程中保证导弹弹道的稳定。”

“这每个技术,每一步对我们来说都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难关。”

“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呢?假如,我是说假如,在敌方目标身上有一根绳子,牵引着导弹上去,这样是不是不但整个制导过程简单化,更重要的是,可以跳过导弹自主导航所带来的技术难关。”

“我们没有办法让导弹变得十分聪明,那就用笨方法实现制导。”

叶知寒说着,转头踮着脚尖在黑板的最上方开始讲解了起来。

“这个公式,到这里,”叶知寒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括号:“这里是升空阶段约束函数,这个过程,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宽泛的飞行弹道。”

“中间这里,到这儿,这是巡航阶段的弹道调整,一个新的约束函数。”

“这个目的是为了让导弹的目标性阈值,近一步缩小。”

“最后这一部分,就是最关键的一步,是最后的打击阶段,用到的就是我刚才向大家解释的制导方案,雷达约束制导模型,也叫牵引制导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