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55年9月7日。

一份沉重的讣告从沙苏传出。

很快在红色阵营传开。

自百济战争之后,沉寂了数年的世界,在这个讣告下,再次掀起了轩然大波。

凌晨两点,慈父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5岁。

庞大的沙苏帝国,那个红色的国度,因为慈父的离去,仿佛蒙上了一层灰色的纱布。

叶知寒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里也同样震惊。

当然这震惊不单单是因为这么一位手腕强硬的巨人倒下,

更大的原因则是慈父的死亡,比前世推迟了两年。

这让叶知寒自进入九月以来的万念俱灰的心情,重新燃起了几分希望。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似乎证明了两个世界的宿命并不具备强联系。

当然,这希望依旧渺小。

因为他与任何人都不同。

……

华夏。

子任同志和翔宇同志捏着从沙苏发来的讣告,就这么坐着思考着,一声不吭的状态已经维持了将近半个小时。

如果说在现在这个国际关系下,要找一个能够影响世界格局的人,那慈父无疑是其中之一。

作为沙苏帝国的掌舵人,世界两极关系的缔造者之一。

他的突然离开,不免让华夏有些担忧。

子任同志打破了房间中的寂静:“我现在担心沙苏是否有人能够接下沙苏这个大摊子。”

“马林科夫,贝利亚或者莫洛托夫,都是慈父的老将,或许可当一面。”

子任同志摇头道:“空有政治影响,却没有干实事的能力,不足担当。”

“布尔加宁与朱可夫,掌握整个武装力量的帅印,或可撑起沙苏。”

“政治能力上欠缺,在苏维埃中的影响力也不足以令人臣服。”

“贺鲁晓夫有布尔加宁和朱可夫的支持,如何?”

“贺鲁晓夫有斗争经验,但作风粗鲁,理论水平略差,可以担当,但又让人放心不下,要想真正的得到整个工人阶层的认可,恐怕还有一段路要走。”

子任同志道:“不过,如果在这些人中硬去选一个,我还是会选贺鲁晓夫,在短线上来看,他是能够稳定住现在的格局的,从长线上来看,他想要赢取苏维埃的威望,那对华夏也一定会有所请求,许多和斯达林无法谈下来的事情,在他这里或许会有继续谈判的机会。”

翔宇同志心里有了个大概,道:“行,那我先派遣代表团前往沙苏参与葬礼,至于沙苏接班人方面的动向,我们边走边看,先不着急。”

……

丑国。

白宫。

所有政客围坐一堂,热情洋溢的讨论着。

沙苏的任何不利,对丑国都是利好。

更何况是慈父去世这样的大噩耗。

一个掌权人,足以影响一个国家的色彩。

在此之前的沙苏,无疑是让丑国担忧且谨慎的。

而今日之后,沙苏该是什么样子的,虽然尚未可知。

但他们认为应该不会再出现一个比慈父更加粗暴的人了。

更重要的是,无论接下来的沙苏会是怎么样。

重要的是现在沙苏发生重大变故,正是丑国趁虚而入,瓦解红色阵营的关键时刻。

所有丑国政客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无数个蕴含着欺骗、撒谎、偷窃的手段,在这个窗明几净的白宫中,肆意涌现。

很难想像,这些以大国自居,以智库为傲的大国政客们,眼睛一咕噜就是阴谋,脱口而出就是诡计。

最终,在一连三日的智库会议过后。

一个针对红色阵营的《执行计划书》,初步落地。

在整个计划书中预定的近三十条举措中,仅用来对付沙苏的,便有十二条。

针对华夏的,便有七条。

而不需要经过复议,直接提升为紧急代办的项目,只有两条——

一、亚太战火常态化局势构建。

二、红色阵营和平演变。

中南半岛的问题自从日内瓦会议之后,就一直处于半搁置状态。

虽然珐国希望回复殖民地,但因为远土作战,再加上珐国担心陷入东南亚沼泽,所以珐国一直在进行破釜沉舟的最后准备。

这一准备,就是一年。

这一年的时间,丑国把嘴皮磨破,除了丑国在百济半岛的计划彻底拖垮之外,再无任何收获。

在失去了百济半岛的干预力量后,丑国在远东的棋子仅剩下了两颗。

一颗因为涉及华夏主权,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动用。

说到底,也就只有中南半岛这一颗还算得上是得心应手的棋子。

而现在,这颗棋子终于等到了挪动的时机。

九月十日。

丑国召开北大西洋公约会议。

九月十一日。

珐国第一远东旅空降中南半岛。

九月十二日。

沙苏国哀结束,恢复正常生产。

九月十三日。

贺鲁晓夫在布尔加宁与朱可夫的支持下,代行沙苏国家权力。

九月十四日。

丑国第七舰队迫近中南半岛。

伴随着慈父离世的震荡。

华夏南境局势骤然恶化。

中南半岛就像是一个魔幻的擂台,一方是走投无路紧急联合的印支联邦,一方是以珐国为主体,凝聚了北大西洋公约国的军事援助的精兵悍将和先进武器。

战场刚刚开始,印支的防御战线便没有丝毫招架能力的坍塌崩溃。

华夏支援印支联邦军的身经百战的将士们,此时气的只想骂人。

印支联邦的确是有独立的想法,但却没有独立的血性。

在敌人绝对优势的火力之下,士气如同洪水决堤般迅速溃败。

短短四天时间。

从胡志明市颓败到湄公河北岸,连一次行之有效的阻击战都组织不起来。

我军的将帅们站在湄公河北岸,看着南岸安营扎寨的珐军,心里那时一顿窝火。

和珐军打仗就没这么吃亏过!

四天时间。

你哪怕是不管,让珐军正常行军,四天也未必能跑这么快!

将帅自发的写了一份抱怨色彩强烈的战况汇总,向祖国寄了回去。

军信的内容十分简单,翻来覆去的只是强调一句话——

【蕞尔小邦战力堪忧,恐不能守疆,请求华夏战士加入战场。】

在信纸最后,是一众将帅的手写签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