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援朝前夕,我创立军工五院 > 第416章 开始点科技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叶知寒正襟危坐,目光平静的看着每一个到来的人,心里盘算着什么。

他以自己的年龄为分界线,将入场的科研人员做了一个简单的筛选。

年轻人的比例已经从五十年代初期的不足一成,提高到了三成左右。

陌生面孔的数量增加,总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五十年代的华夏科工发展,基本是靠着归国人才撑起来的。

而以后华夏科工发展的重担,则是在本土教育出的青年人才身上。

“叶院长好,好久不见。”

一个青年科研者穿着崭新的中山装,快步走到叶知寒面前,深深的鞠了一躬。

叶知寒认得眼前这个年轻人,曾经在前往612所的火车上,他们曾相对而坐。

曾经那个腼腆的少年,如今依旧腼腆。

只是这多年的历练之后,他也已经从一个半路转专业投身核聚变研究的手足无措的新人,变成了国家核物理研究所的中流砥柱。

叶知寒不止一次听月林他们提起到他了。

“好久不见,于勄同志。”

年轻人憨厚的笑道:“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不止是没有辜负,”叶知寒笑道:“是我低估了你的天赋。”

在火车上的动员一批科研人员转头突破核聚变项目,这个初衷叶知寒也还记得。

当初的原因是因为丑国和沙苏的氢弹爆炸成功,给华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所以氢弹项目属于被迫紧急上马的项目。

但碍于原子弹的研发尚未完成,所以,当时的叶知寒并没有把氢弹研究放在首位。。

也就是说,在叶知寒看来,裂变弹是聚变弹的前置条件。

如果原子弹没有成功,那氢弹就绝对不可能成功。

所以,当初的动员,从某种程度也只是为以后才可能进行的氢弹研究做好人才储备。

当时所有的算力、人力全部集中在核裂变实验室,

至于聚变研究所,几乎是被整个中科院和军工五院所忽视掉的存在。

可让叶知寒没想到的是。

在以于勄为首的氢弹项目科研工作者们,硬是在简陋、贫瘠的条件下,绕过裂变的环节,抢先一步完成了氢弹架构设计。

更让叶知寒没想到的是,

于勄拿出来的是一个区别于丑国、沙苏的一个全新且更高效的氢弹构架。

一个真真正正的属于华夏的氢弹结构。

如果说这个世界的天才有等级划分,那于勄应属于第一等。

于勄落座后,几个年轻的科研新秀也陆续和叶知寒打过招呼。

到上午九点半前后。

参会的人员陆续到齐。

所有人简单的整理过自己的文件和准备的项目之后,十点的钟声响起,会议便正式开始。

此次会议叶知寒准备的是常规科工发展部署。

涵盖着核物理、光电物理、生物化学、半导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等方方面面。

与其他参会人员的术业有专攻不同,叶知寒需要做的是对整个华夏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物理框架进行确定。

当然,有一些领域叶知寒是弱项。

但凭借核物理、气动力学以及半导体领域的造诣,也能支持他做出一些判断和安排。

“那么接下来会议就正式开始了,”叶知寒清了清嗓子,随后看向全场科学家,

“首先为各位远道而来赴京参会的辛劳表示慰问,我知道很多同志几乎是临时放下手中的工作,来不及洗漱就出发往火车站去的,”

“也有很多同事在来京的路上,计算了一路,”

“各位都辛苦了。”

全场近百人,在听到叶知寒的慰问后,都热烈的鼓掌致意。

昔日那个科研天才,如今已经洗去稚嫩。

不少人还记得,叶知寒第一次到中科院的时候,还是一个刚刚成年的孩子。

如今眨眼十年过去,

成熟俊朗的脸庞和深沉的目光,已然是有了一副上位者的气质。

“这次会议主要还是分军工和民用两大部分展开,”

“在两大主题中,根据航空、航天、动力、光电、能源等十四个小点作为展开,”

“初步会议的议程暂定为三天,但在前两天需要完成所有项目的提出,第三天汇总出一个初版草案,”

“中端的研讨会议将会在五天后在五院召开,最后的纲领会议暂定应该是在大会堂,目前的安排是这样,有疑问的话可以现在提出,没有问题的话在这种事情上我们就不再浪费过多时间了。”

全场点头应诺,表示没有异议。

而当叶知寒悄然翻开那厚厚的文件时,全场陡然传出了一阵阵吸气声。

叶知寒笑道:“因为涉及方方面面,所以准备的内容可能会多一些,接下来的会议以我的内容为脉络,各位积极补充。”

作为华夏科工总体带头人,他必须得面面俱到。

再加上他仍旧认为华夏应该走常规科研道路,所以虽然这内容很多,但至少有一半的篇幅是当下各部门在做的事情,另外的一半才是延伸。

因此在叶知寒看来,这些内容并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地方。

要知道,大会的准备内容,满打满算一共花费了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而光弦论的发展框架就用了二十天,这份常规科研发展提案他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才花了十天不到。

所以,他自己倒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压力。

“首先我简述一下未来五年甚至更久时间在军工方面的打算,”

“进一步完善基础核物理理论框架,并且汇编出高能物理教材,为国防军工事业培养源源不断的核物理人才,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对于核武器的研发方向,一方面要拓展军工多样性,另一方面要同步开展反导防御系统,”

“有矛不是绝对安全,有矛有盾才能放心,”

“当然,中程导弹、洲际导弹以及真实性待定的星际导弹的拦截,不是一件容易事,再加上我们也有足够的核力量与其他拥核国家达成核平衡,”

“所以,这个反导拦截研发进度慢也没关系,研发成功用不到也没关系,但我们一定要有这个盾挡在我们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