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引领机械时代 > 第260章 搅动风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领航集团的文章和公告一经发布,前后不过十多分钟,网上嗅觉敏锐的已经已经跟上了热点,关于领航集团这一篇文章和公告,意思很明显,就是要将自己公司的无人化工厂模式推行开来,领航集团公布的两个合作模式里面,很好的平衡了各方利益。

第一个模式免除了求职者的付出,加重了工厂的责任,但是却损伤了领航集团的利益,不到四万一台的价格,这已经是无限接近于领航集团的成本价,以现在领航集团产品的畅销度来说,它完全可以不不要这么费力不讨好,直接将有限的生产力放到最受欢迎的那三款机器人上,那获取的利润实在是更多的多。

第二个模式则不同,要求求职者有一定的付出,并且要求其工作的稳定性,减轻了工厂的责任,在保证领航一团一定利润的同时为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担保,保证这模式得以进行下去。

实力弱一点的公司如果要合作,那大概率都会选择第二个模式,实力强劲的有眼光的则会选择第一个合作模式,毕竟这是对公司来说最有利的一个合作模式了。

京都,领航集团公告发出不过半小时,载物公司那边夏听涛就直接联系上了黎安国。

“黎总成立领航集团以后,领导风格变化挺大呀,这么费力不讨好的事情都愿意干!”夏听涛毕竟和黎安国打交道多年了,对黎安国的了解他肯定是前几的,前面一个扶贫-扶弱专项活动就足够让他惊讶了,现在干脆又来这么一波放血,这让他对黎安国的认知都产生了一定的怀疑。

黎安国则是假装听不懂夏听涛的话,对着这种老手,多说多错的道理黎安国明白的很,直接不正面回答的问道:“怎么,夏总有兴趣?”

被岔开话题后夏听涛也没再试探什么,而是直接开口道:“当然有需求,就是不知道领航公司能接多少?”

知道夏听涛关心领航产能的事,黎安国也不瞒着:“我们现在即将投入生产的五个工厂全部服务于专业生产型机器人的生产,预计日产能在五千台到六千台,所以夏总别担心,你是第一个,你有多少需求领航都能接下。”

“好,载物公司下面全球一共十一个工厂,我要全部实行无人化生产,涉及一线生产员工有七万三千八百多人,全部选择第一个合作模式。”

夏听涛的大胃口有点吓到黎安国了,自己公司这公告不过刚出来半个小时,夏听涛就直接拍下这么一个大单,对夏听涛的果断虽是敬佩,但黎安国深知领航集团在摒弃所有外来资本情况下,有限的资金为了能取得最大的舆论效果,就不能只是服务于几家巨头企业,于是开口道:“夏总的胃口实在有有点大,我们领航集团短时间内并没法吃下夏总这口‘肥肉’。”

对于夏听涛薅羊毛的行为,黎安国虽然赞同,但是被薅的对象是自己那就不是很爽了。

夏听涛有点可惜,但是拔得先筹已经足够了,就不再强求一口气吃成个大胖子,于是继续道:“我们载物公司的十一个工厂,可以以两年工期为定,两年内分三期完成改造,每期我们都可以先给付货款再进行改造。”

夏听涛还是舍得的,毕竟第一个合作模式已经让载物公司占了大便宜了,货款支付问题他自然也愿意大方一点。

思考了一会,黎安国道:“第一期无人化改造工厂五家,第二期四家,第三期两家,工厂的改造顺序由我们领航集团挑选。”

“没问题!那明天我们就见个面,把细节敲定。”夏听涛不带一丝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

“好。”

……

黎安国对于这个以前的老对手很是满意,尤其是现在和他做生意的生意,那叫一个痛快!

挂断电话不久,黎安国就陆续接到了一些老朋友的咨询,而黎安国深知百家齐放才是春,按照联系顺序先后,确定了各个行业头部企业的合作模式与合作量。

直到凌晨,黎安国的电话才没有再响起,而这几个小时的时间里面,黎安国已经把那五家工厂一年的产量全部定出去了,然后所有正开始吃着瓜的网友,就惊喜的发现,领航集团又发公告了,只不过公告内容却是,未来一年公司的无人化生产改造已经全部被预定,暂停接收该业务……。

于是乎,很多企业才刚把这事交到自家老板的办公桌上,菜品都还没怎么看,结果就被告知已经全被吃完,暂不接客了,气的某些下手晚的人捶足顿胸,毕竟这便宜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捡到的。

……

韩星星在看到消息的时候也很是震惊,他万万没想到一直比较担心的事现在竟然都不算事,那么多公司上赶着,挤着,这时候韩星星才意识到自己和黎安国的商业思维差距,之前他说这事的时候,黎安国表现的那般的自信并不是没理由的。

好胜心比较强的韩星星虽然是半夜,但还是发信息问道:“黎叔叔,那些合作的公司选择的模式是?”

不到十秒,黎安国简短的信息就发了过来:“全部是第一种模式。”

啪,任由手机掉到自己脸上,韩星星是彻底懵了,他最自信的第二种合作模式,竟然收获了一个零蛋!

……

深受打击的韩星星后面一段时间都在疯狂的泡图书馆,用知识麻醉自己,他以为自己的商业天赋好像也不错,但是现实教会了他,还是太年轻呀。

时间来到十一月初,领航集团新增的五个工厂经过验收后全部正式投产,而在当天,领航集团与参与合作的四十二家公司,一齐在网上发布了相关的公告,一时间所有的求职者都涌入这四十二家公司,平均的招录比达到了惊人的1∶100,要知道这可不是什么高端投行或者发达地区公务员岗位,一个这么普通的一线生产岗,工资待遇,社会地位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岗位,能获得如此多人的关注,那原因是什么大家自然是清楚的很。

因为求职的人过多,导致这四十二家公司不得不在网上发布一些更改过后的招聘要求,对学历,经验,有无犯罪史,等全部做出限制,就这样,依旧是人挤人,最后不得已又出来一条,优先本地建档贫困家庭,然后这股热潮才慢慢散去,重新把目光看向了领航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