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都市言情 > 乡村孽缘 > 第415章 小曼介绍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还真没看出来,陶萍这娘们心够狠的啊。

她是吃定了我啊,把所有难题都推给我。

到时候要是真赚钱了,我也赚不多。

可要万一亏损了……我就不知道自己能亏多少了。

“你不觉得你这个要求太过分?”我有点不悦的问道。

陶萍挑了挑眉毛:“过分吗?我怎么一点都不觉得?以八成的价格卖给你,你怎么都是赚的,哪里过分了?”

“是你自己说的,有靠谱的销售渠道,铁定不会赔本。既然不会赔本,你又害怕什么?”

我的嘴角抽了抽,还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刚才为了安慰陶萍,我确实这么保证过。

只要秦姐愿意帮我,小龙虾和娃娃鱼的销售,绝对是没问题的。

但这其中,也难免会有些风险。

如果真的出了事儿,她和二柱难道就一点都不能承担?

可惜现在跟陶萍讲道理,是根本讲不通的。

她只要不同意,别的都白搭。

“这样吧,那块地,我承包的是三年时间。承包费我掏了,算是给你们的补偿。接下来三年,就按照你说的办。”我沉声道。

三年时间,应该足够了。

到手干这个到底挣不挣钱,能挣多少钱,二柱和陶萍应该都能一清二楚。

如果真的不行,大不了到时候一拍两散。

要是真的挺赚钱,估计不用我说,他们就主动把销售权抢回去。

让二柱放弃垂钓园,他损失的足足有十几万。

不过赵大海说过,他会主动跟村里谈,把承包费给二柱。

那笔承包费,我不要。

我帮二柱承包新的土地,顺便把虾池什么的都挖好,算是给他的补偿。

跟陶萍又一阵讨价还价之后,她终于同意我的计划。

回头等企划书过来,她看完之后,就会跟二柱一起,跟我签合同。

这边正跟陶萍谈着,突然手机响了,是媚嫂子的电话。

“小锋,你那边忙完了吗?要是忙完了,就赶紧回来吧!”

我心里一紧,赶紧问道:“怎么了,家里出什么事儿了?”

媚嫂子显得挺着急:“有病人来了,是个孩子,不知道是不是胳膊摔断了。”

胳膊摔断?这就有点麻烦了。

尤其是对孩子来说,他们现在正是怕疼的时候,接骨不好接啊。

万一回头再有个磕磕碰碰的,骨头就算是接正了,也容易长歪。

“行,我这边差不多了,现在就回去!”

说完之后,我起身就准备往家赶。

陶萍看了我一眼:“怎么了,有什么急事儿?”

我点了点头:“嗯,有病人来了,很着急。合同的事儿,等企划书到了,我再来跟你谈。”

说完我就冲出了二柱家的院子,径直往家跑。

还没进家门,我就听到有孩子哭喊的声音。

屋里一对老夫妻,正在抹眼泪,已在安慰着怀中的小男孩。

农村这种情况最常见,很多都是爷爷奶奶在带孩子。

他们是最疼孙子的,看到孙子有个什么小病小灾,恨不得都转移到自己身上。

“你们俩先让开,我帮孩子好好看看!”我吩咐了一句。

俩人见我来了之后,松了口气,手忙脚乱的把孩子平放在床上。

我试着摸了摸孩子的胳膊,轻轻一触碰,他就疼的嗷嗷叫。

“大夫,你慢点!孩子太小,他疼啊!”孩子的奶奶,很心疼的说道。

疼也没办法啊,就算是送到大医院,也得仔细检查一番。

“嫂子,你先把他们俩带出去!”我沉声道。

老两口的心情我能理解,但他们在这,确实会影响我的治疗。

本来两人还不太情愿,最后在媚嫂子的劝说下,还是无奈离开了坐诊室。

等两人走了之后,我看向孩子:“你先别叫,告诉我,是哪疼?”

这孩子看起来六七岁的样子,这个年纪,已经能说清楚哪里疼了。

在仔细询问了一番之后,配合着我的检查,我基本上已经清楚了具体情况。

他的胳膊并没有断,只是脱臼了而已。

不过脱臼也不是小事儿,幸亏送来的及时。

如果拖得太久,难免会发炎,甚至留下后遗症。

我记得小时候,有个孩子送来让我爷爷治疗,也是脱臼。

但那个孩子,就是因为拖的太久,最后留下了后遗症。

只要用力过度,经常会脱臼。

“你看我手里是什么东西!”我突然跟孩子说了句话,转移他的注意力。

同时我已经开始动手,只听见“咔”的一声脆响,他脱臼的地方已经被我接上。

毕竟还是个孩子,忍耐力有限。

“嗷”的一声,孩子直接哭了出来。

在外面的爷爷奶奶,再也忍不住了,不顾媚嫂子的阻拦,冲了进来。

“我的宝贝孙子啊,你这是怎么了?”孩子奶奶声音带着哭腔。

孩子的爷爷也质问道:“到底怎么回事?我孙子咋哭成这样了?”

我没有搭理他们俩,而是直接看向孩子。

“你先别急着哭,试试胳膊能不能抬起来!”

那孩子愣了愣,把胳膊伸起来,试着挥舞了一下。

脸上的泪还没干,嘴角已经带着笑:“不疼了,我的胳膊不疼了!”

脱臼真心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能接上,能立刻恢复如初。

当然为了不引起后遗症,一般还是会配一些消炎药。

我这不是诊所,没有配西药。

只能弄点跌打酒或者膏药给他用,效果也是一样的。

孩子的爷爷奶奶,连声向我表示感谢。

还说以后村里要是有人不舒服,一定推荐到我这。

我也没计较他们之前的态度,笑着说都是应该的。

他们最终选择用膏药,给孩子贴几天,省的再有什么后遗症。

就在我配膏药的时候,孩子奶奶的几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次可多亏了小曼那丫头啊,要不是她推荐咱们过来,孙子可不能这么快就好了。”

不知道是不是我太紧张了,一听到“小曼”这个词,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身影,就是沈曼。

我停下手里的活,好奇的问了一句:“你们是哪个村的?那个小曼……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