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77章 何安瑶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七月庚子日,楚王桢、湘王柏领湖广都司及王府护卫兵马擒杀一千四百余人,诸猺遂奔窜,向西南遁去……”

清晨,当武英殿内朱允炆的声音传出,殿内的朱元璋也高兴的抚了抚须。

一旁,沉稳许多的朱高煦只是安静倾听,结束后低头继续处理奏疏。

如今已是七月十四,距离朱高煦上次和朱元璋争辩倭患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

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朱高煦上午在武英殿陪同理政,下午则是前往颖国公、宋国公府学习,时不时与杨展、王瑄二人见面。

似乎是因为上次争辩失败的缘故,朱高煦在那次后便很少会和朱元璋争辩,只会在他提问题的时候回答。

这样的改变对于朱高煦本人来说无疑是不错的,但朱元璋却不喜欢。

如眼下,见朱高煦没有什么意见提出,朱元璋便转头看向他:

“你两位叔叔平了这瑶乱,但不久之后还会有瑶人再乱,你觉得应该如何解决?”

朱高煦低着头,并不知道朱元璋是在询问自己,倒是朱允炆见状笑着抢答道:

“瑶人叛乱,无非是因为人性贪婪,觊觎汉人钱财罢了。”

“以孙儿看来,只需要出兵平叛,即可一劳永逸。”

“……”朱允炆的回答让朱元璋皱眉,而朱高煦听后虽然觉得不对,但也没有反驳朱允炆的看法。

他牢记着冯胜的提醒,在理政的时候大多不得罪朱允炆,甚至还有意讨好。

尽管这样的做法让他自己都感觉到恶心,但是为了让朱元璋高兴,避免朱元璋认为燕府跋扈,他只能这么做。

“高煦……”

朱元璋没有回应朱允炆,而是执拗的念着朱高煦的名字,想要让他回答。

对此,朱高煦只能在心底无奈叹气,抬手作揖道:

“太孙说的不错,但一些旁枝末节还没有补全。”

尽管认为朱允炆说的不对,但朱高煦还是只能先认同附和,随后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瑶人之中,确实有贪婪之人,但也有良善之辈。”

“孙儿以为,良善之辈并不想劫掠汉民,说到底无非是活不下去罢了。”

“但凡给他们几口吃的,他们也不会下山造反。”

“高煦……”朱允炆皱眉提醒,似乎认为他说的话有些大不敬。

“说的很好,倒是没有和下面那群人一样,闭着眼睛说瞎话。”

朱元璋颔首赞同,他并不认为自己所治理的天下已经能做到人人吃饱饭。

作为一个起义出身的人,朱元璋比谁都清楚,但凡有一口饭吃,他也不会揭竿而起。

他如此,瑶人也是如此。

“孙儿以为,对于居于山中的瑶民,可以将他们招抚,安排去一些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生活,并发给他们耕具,免除三年赋税,发放口粮。”

朱高煦说着他对瑶民的政策:“除此之外,还需派出能工巧匠,帮助他们修建水利,加盖房屋。”

“呵呵……”听到朱高煦的话,朱允炆打断了他:

“高煦,你说的很好,但如果这些瑶民真的那么老实就好办了。”

“以往朝廷不是没有派出官员去管理他们,招抚他们下山耕种,但他们大多都是在下山几年后再度反叛,继续上山为寇。”

说到这里,朱允炆转身对朱元璋作揖:

“爷爷,孙儿以为,对于这些作乱的瑶民,当用重典!”

他这话说出的时候,身上凛然正气,好似这些瑶民的错都是他们自身的问题,官府就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样的姿态,朱高煦很不喜欢,但他却不能出口反驳。

倒是朱元璋平淡听着朱允炆的话,表情没有变化,不显山不露水。

他平静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润润嗓子后才对朱允炆教导道:

“你说高煦说错了,说那些官员都好好招抚他们了,可是这一切你都派人去看过了吗?还是只看了官员们的奏疏?”

朱元璋的一席话让朱允炆有些语塞,但他思绪很快,马上就作揖回答:

“孙儿常年在皇城之内,自然没有机会出去观看,但想来官员们的说法是不会有问题的。”

“没问题……”朱元璋平淡的说出这三个字,让朱允炆察觉到了不对劲。

他很快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因此将目光投向了朱高煦,显然想让朱高煦将话题岔开。

面对朱允炆的目光,朱高煦也只能在心底无奈叹气,随后起身打断朱元璋的发作,作揖道:

“爷爷,孙儿以为,官员自然不是全然都没问题的,不然也不会有‘官逼民反’这一词。”

“有道是官字两张口,一张对上,一张对下。”

“用的好的,那叫上承天道,下驭民心。”

“用得不好的,那叫欺上瞒下。”

“即便是爷爷,恐怕也不敢保证派出去的官员中,每个人都是清廉端正的好官。”

“既然没办法保证,那只有加强对百官的监察。”

“至于瑶民一事,孙儿以为可以任命他们之中的头领为土官,但不得拥有兵马。”

“将瑶民收编安置在一地的同时设县,并另在当地起一卫所,建设军营。”

“如此,瑶民管瑶民,那自然便不会有汉瑶矛盾,卫所兵马只需要日常巡查当地,警惕当地蓄意谋反便可。”

“只要兵马在朝廷手中,瑶民就是想要叛乱,被灭也不过是朝夕之间。”

朱高煦这一番话说的十分大胆,其中让朱允炆最难以接受的还是瑶民管瑶民,而且还要设县。

“这不行。”朱允炆反驳道:

“国朝虽有土官,但土官大多都是土司,而这些瑶民不过是松散的贼寇罢了,如何当得起土官这一职。”

朱允炆一开口反驳,朱高煦便懒得继续说下去,默默闭上了嘴。

这样的举动让朱元璋略微不喜,但表面上他却还是云淡风轻:

“先试试也无妨,倘若无用再说。”

说罢,朱元璋转头对身边侍奉的司礼监太监道:

“诏令湖广都司和湘王、楚王,命他们说降瑶民,授瑶民的头领为官,并分发河谷平地给瑶民,调一千户兵马驻守当地。”

“另外昭告瑶民头领和湖广布政使司,免其赋税三年,分发耕具。”

“奴婢领命……”司礼监太监作揖应下,紧接着转身去起草诏书。

看着太监离去的背影,朱允炆心有不满,却不敢说些什么,只能低头坐下。

这一幕被朱元璋看在眼里,他望着双双低下头的两个孙子,心里思绪活跃,片刻后才开口道:

“明日我要去一趟紫金山,高煦你陪我去一趟。”

“允炆你监国半日,午后再去紫金山。”

朱元璋语出惊人,二子纷纷抬头,错愕片刻后便双双作揖:“孙儿领命。”

“行了,继续处理奏疏吧。”

见二人应下,朱元璋低头处理奏疏,而朱高煦也随他一同低头。

倒是朱允炆看着这一幕,心里百感交集。

他虽然高兴自己可以监国半日,但却又有些不舍得离开朱元璋,更不放心朱高煦陪同朱元璋前往紫金山。

只是这一切都是朱元璋的安排,纵使是他这个太孙,却也无力抵抗。

想到如此,朱允炆情不自禁的攥紧手中朱笔,片刻后才平复心情,低头认真批阅奏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