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在下崇祯 > 第228章 忠君报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松山城外的一场大战,黄台吉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肃亲王进退有度,张驰有法,用兵之道,是更加的娴熟了。”庄亲王萨哈廉不禁夸奖道。

萨哈廉这一记马屁,确实是高明,他不夸黄台吉,而是夸黄台吉的儿子豪格。

天底下哪个父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比自己强。

黄台吉听罢,心里很受用,但是脸上却并没有表现出来。

“庄亲王过誉了,豪格那些,不过是小聪明罢了,上不得台面。”

“只是如今明廷大军云集辽东,仅仅为了试探性的收复松山,就动用了五万兵马,不容小觑啊。”

其实,为了如今的大战,黄台吉也是下了血本,动用了女真族内所有的可用之兵。

女真族内,男子十三岁以上,六十岁以下,都被他召集起来了。

甚至是一些强健的女子,也被组织起来了,以备不时之需。

如今,大清的兵力,在朝鲜,由睿亲王多尔衮和豫亲王多铎领着一万五千人马,其中还包括五千的老弱,牵制朝鲜和皮岛的明军。

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六千人马在辽南一带,牵制旅顺、复州的明军。

剩下的,除了留守沈阳等地的,基本上都被黄台吉带过来了。

之前攻城消耗兵力,多是老弱残兵,虽然消耗大,但还在接受的范围。

战死的年老之兵,黄台吉并不算多么心疼,战死的年幼的士兵,黄台吉是真的心疼,那可是大清未来顶梁柱啊。

但是,没办法,如今的形势,由不得他。

朝鲜,辽南,都有明军驻守,再加上原本的辽东,大清如今是三面受敌,更有登莱这个大后方,不断输送物资。

现在就是大明天灾人祸不断,腾不出手来,要是一旦腾出手来,三路大军齐发,那对于大清来讲,就是灭顶之灾。

所以,趁着明廷无暇顾及辽东,黄台吉便打算倾全国之力,拔除辽东的这些城池。

只是如今看来,他低估了明廷对于辽东的投入。

黄台吉命人拿来辽东的地图,他指向地图,“如今我军占据松山城,围困大凌河堡和锦州城。”

“大凌河堡无足轻重,重要的是锦州,只要拿下了锦州,周边的杏山,塔山,便可趁势而下,明廷在山海关外便只有宁远这一座城池了。”

萨哈廉也看着辽东的地图,“皇上,只是这锦州城绝非其他城池可比,城高墙厚,防御设施完善,粮草充沛,锦州总兵祖大寿更是辽东名将,其麾下兵马,战斗力也是颇为不俗,若是贸然攻城,恐怕伤亡,不在少数。”

黄台吉点了点头,“明廷的蓟辽督师孙承宗,我们也不陌生,如今辽东的各部兵马多是其当年的部曲,此人的主张便是修筑城池,不断的压缩我们的生存空间。”

“只是如今明廷国库空虚,不能支撑,可是,孙承宗还是趁着我们不备修建了右屯和大凌河堡,可见,足以见得明廷对于辽东决心啊。”

“孙承宗的办法,明廷消耗不起,我们就更消耗不起了。”

“所以,朕决议,围点打援。”

“攻打锦州,攻敌所必救,充分发挥我八旗子弟的野战优势,在野外逐步的消灭明军主力。”

萨哈廉听罢,眉头微皱,面露难色,“皇上,围点打援,确实是步妙棋,只是,攻打锦州,投入的兵力少了不够用,兵力投入的多了,必然会导致巨大的伤亡,我们还有不少的汉人奴隶,是不是把他们调过来攻城?”

黄台吉不置可否,“汉人奴隶很好用,事后还少不了他们耕种,先留着,朕已经让武英郡王去请朝鲜人来帮忙攻城了。”

萨哈廉心里明白,说的好听,请,其实就是抓壮丁,“皇上英明。”

锦州城头,锦州总兵祖大寿拿出望远镜,四下观望,见锦州城周边,到处都是八旗兵的营寨。

“建奴这回是真下了血本了,动这么大的阵仗。”

祖大寿身旁站着他的堂弟,也就是锦州副总兵祖大乐,他手里面也拿着一个望远镜四下观看。

“大哥,你说这建奴围而不攻,这是在打什么鬼主意啊?”

祖大寿收回望远镜,递给一旁的亲兵,“一来,锦州城高墙厚,不好打。”

“二来,孙阁老如今已经率军来到杏山城,随时准备救援锦州,建奴多少也有些投鼠忌器。”

“三来,我看建奴是想围点打援,以锦州为饵,诱使我军救援,他们好趁机歼灭。”

“大哥,那咱们该怎么办?”祖大乐问道。

“怎么办?”祖大寿伸了个懒腰,“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乐乐。”

“建奴攻城,咱们就守着,建奴不攻城,咱们就歇着。”

“那要是锦州城被建奴攻破了呢?”祖大乐又问道。

祖大寿双手撑着城墙,向远处看去,“孙阁老也不是傻子,围点打援这一招,谁都能看出来,但锦州对于辽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孙阁老不会坐视不管的。”

“只是,建奴要是想通过围点打援,恐怕是打错了算盘。”

“关宁防线是孙阁老一手缔造的,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他比谁都要清楚,锦州城到底能撑多久,他心里清楚的很。”

“况且孙阁老行事稳重,就算是手握大军,也不会贸然行事,徐徐图之,逐步推进,才是孙阁老的作风。”

“就是现在辽东有这么多的张嘴要吃饭,粮草,可够朝廷麻烦的。”

“嗨,”祖大乐不以为然,“那是朝廷上那些官老爷操心的事,咱们管那么多干嘛呀。”

“不管谁当皇帝,不都得靠咱们弟兄替他守辽东嘛。”

祖大寿瞪了祖大乐一眼,“你把事情看的太简单了。”

“我问你,大明朝哪里的军队最精锐啊?”

祖大乐脱口而出,“那当然是九边啊。”

祖大寿点点头,“那我再问你,崇祯二年,建奴寇关,折腾了半年,结果大败而归,进京勤王的军队除了就近的宣府和大同,还有九边的军队吗?”

“建奴是什么样,你我弟兄世代在辽东军中不会不清楚,陛下非但没有调九边的兵马勤王,而且还下令辽东的兵马趁机反攻。”

“这就说明,陛下手中已经有一支可以媲美九边的军队了。”

祖大寿看向祖大乐,郑重的说道:“你我弟兄,可要忠君报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