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在下崇祯 > 第452章 处置自己的岳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相对于御史、给事中这些品级较低的官员而言,文官的大佬们反而是缄默不言。

内阁首辅李国普,左次辅孙承宗,这两个人马上就要致仕了,人家就等着回家养老了,压根就不跟这些人掺和。

右次辅张瑞图,马上就要接首辅的位置了,自然也没必要在这个节骨眼去得罪人。

剩下的两位大学士,毕自严,杨景辰,自持身份,不能轻易开口。

吏部尚书温体仁,这家伙会体察上意。

历史上,崇祯朝内阁成员频繁更换,唯独温体仁从崇祯三年入阁到崇祯十年致仕,是在任时间最长的内阁大学士。

温体仁能辅政这么长时间的原因有三:一,精明干练。人家确实有能力,处理政务那是井井有条。

二,清正廉洁。人家从不贪污受贿,亦或是人家贪污受贿了,但你就是抓不着把柄,这就可以说是清正廉洁。

在明末那个风气之下,这一点很是难得。

三,体察上意。温体仁特别善于迎合崇祯皇帝,总是顺着崇祯皇帝的意思来。

这一点,就确保了温体仁圣眷不衰。

现在也是如此,温体仁特别善于揣摩朱由检的意思。

只不过现在朱由检对于朝堂高层,并没有太大变动,基本上是论资排辈,一个走了一个补,这就导致温体仁并没有如历史上那般早早的就入了阁。

温体仁出班,躬身道:“陛下,国丈周奎,成国公朱纯臣,二人身为皇亲贵胄,不思忠君报国,反而知法犯法。”

“辽东惨案,二十六条人命,俗话讲,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依臣愚见,当处以极刑,以安军心。”

温体仁此话一出,引得众人纷纷投去不可思议的眼光。

温体仁,你老小子,是真勇啊。

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这两个人,一个是世袭国公,一个是当朝国丈,这两个人背后不知牵涉了多少人,你这可就把他们全得罪了。

不说别的,就说国丈周奎,那可是皇后娘娘的亲生父亲,你要杀人家亲爹,这要是小枕头风一吹,可够你受的。

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可都是不共戴天之仇。

温体仁他也不傻,他自然不会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

现如今,朱由检已经表明了态度,那必然是严加惩处。

不过,再严加惩处,那也得有个度,那这个度在哪?温体仁就把这个度给朱由检递上去了。

按照大明律,最严重不过就是死,现在,温体仁直接就提议,将朱纯臣和周奎处以极刑,就是判了两个人的死刑。

不过,温体仁知道,凭借朱纯臣和周奎两个人的身份,死刑,是不可能的。他也知道,自己这么说,也有点过了。

不过,正是因为他说的太过了,才留给了朱由检回旋的余地。

你要是和其他同处在一个房间,你想要开窗通风,或许有人不同意,但你要是先提出把房顶掀开,然后再提出开窗通风,这样就能达到目的了。

温体仁也是这么打算的,不过,这个回旋的余地,不会是朱由检本人提出,而是由其他臣子提出。

刑部尚书崔呈秀,那是干嘛使的,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挥作用的。

至于说得罪皇后,那温体仁压根就不怕。

他了解朱由检的脾气,绝不会被皇后所左右的。

皇后要想说话有分量,那最起码得等到太子殿下登基,她当上太后以后,说话才能管用。

不过,从温体仁的年龄来看,等到太子殿下登基,他的坟头估计都长草了。

就算是死后被刨坟戮尸,挫骨扬灰,那他也看不到了。

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我现在痛快了就行呗。

温体仁话说完了,其他的文官都不说话了,因为没必要说了。

你温体仁直接就要弄死朱纯臣和周奎,都要判死刑了,都把路堵死了,那我们也没得说了。

总不能说,等朱纯臣、周奎两个人死后,请和尚道士做法,让这两个人灰飞烟灭,永世不得超生,让他们起两次吧。

这也不至于。

果不其然,和温体仁想的一样,刑部尚书崔呈秀出班奏报,“陛下,此次辽东惨案,冻死冻伤近百人,令人不忍,出于公愤,温尚书与诸位同僚才有此言。”

“依臣愚见,对于主犯,必须严加惩处,但应当按照律法行事,也应避免严苛刑法,造成暴政,以免过犹不及,好心办坏事。”

崔呈秀是刑部尚书,他说按律法行事,那就相当于是说按照他的意思审案,说白了,就是陛下您说怎么处置我就怎么处置。

朱由检略作思索,缓缓开口,“诸位爱卿所言,都有道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此次辽东惨案,非是天灾,而是人祸,说起来真是痛心疾首。”

“惠安伯张庆臻,身为军需次长,掌军需之事,虽不负责此事,但失察之罪难免。夺左都督,贬为都督佥事,罚俸一年。”

惠安伯张庆臻当即跪倒谢恩,“臣,领旨谢恩。”

“国丈周奎,以次充好,欺瞒朝廷,置我大明士兵于险地,这才造成此次惨案。夺周奎身上所有官职优待,籍没家产,周奎本人收监,监禁终身,遇赦不赦。”

周奎一听这话,直接就晕倒了。

“成国公朱纯臣,与周奎同罪,念其诚信悔过,故网开一面。夺成国公爵位,改封东平伯,罚银三万两,面壁思过,三年之内,不得出府门一步。”

朱纯臣整个人都不好了,世袭的国公没了,但他也没办法。

以前吃空饷,喝兵血,这都不算什么,毕竟大家都这样,可现在因为你以次充好,冻死冻伤了近百士兵。勋贵依靠的就是士兵,你现在这样弄,相当于自己把路走绝了,任谁也说不出什么。

朱纯臣颤颤巍巍的跪倒在地,“臣,领旨谢恩。”

“辽东因此受灾的士兵,除了按例抚恤之外,将此次抄没罚没的财物,尽数分发于受灾士兵。”

“都散了吧。”

“臣等告退。”

待散了朝,王承恩走到朱由检身旁,“皇爷,皇后娘娘带着太子殿下在乾清宫里跪着呢,说是请您责罚。”

历史上,崇祯皇帝和周皇后感情就很好,周皇后懂规矩,知礼仪,有分寸,现在的朱由检与周皇后感情也不错。

明朝历史上的帝后感情,基本上都很好。

像朱元璋与马皇后,朱棣与徐皇后,朱瞻基和孙皇后,朱翊钧和王皇后。

朱佑樘与张皇后那就更不用说了,人家一辈子就娶了这一个。

不过,像朱厚熜与他的皇后,怕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另外,明朝后宫干政的情况,也比较少。虽然很少听到明朝后宫干政的情况,但只能说是较少甚至是极少,不能说是没有。

典型的,就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张氏。

这个张氏,从燕王世子妃,到太子妃,到皇后,到太后,再到太皇太后,一路走来,倒是颇具传奇色彩。

不过,这个张氏干政干的很厉害。

明宣宗朱瞻基的遗诏中就提到,凡朝廷大政均奏请皇太后张氏和皇后孙氏而后行。

可见一斑。

明英宗朱祁镇是幼年继位,无法理事,就由太皇太后张氏摄政,三杨辅政。

这个张太皇太后,可是经常派人到内阁询问政事,美其名曰是防止宦官王振擅权,不过王振就是一个太监,怎么可能擅得了权呢。

要是说唐朝的太监擅权,那倒不奇怪。可明朝的太监,是不可能擅权的。

就像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不照样被崇祯皇帝一个十七岁的毛头小子轻而易举的拿下了吗。

不过就是弄一个师出有名罢了。

可周皇后和那些人不一样,她懂大体,识大局,从不过问朝政,朱由检也是很欣赏她这一点。

“去告诉皇后,父债用不着子偿,让她带着太子回去吧,一切照旧,不必放在心上。”

“另外告诉皇后,朕今晚去坤宁宫过夜。”

不久,国丈周奎因深感罪孽深重,留下一封忏悔书后,在狱中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