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我爹是保镖头子 > 第640章 审着审着拘留变砍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40章 审着审着拘留变砍头

尉迟宝琪看了眼李世民,李世民将尉迟宝琪昏迷两月内发生的事情跟他说了个七七八八。

前往池州和宣城剿匪的天威军新兵和百骑在狄知逊父子俩的指挥下,成功伪装成另一伙山匪,通过占据对方山匪的各类煤矿、铁矿围点打援。

最后逼得对方山匪的头子姚金虎邀请谈判,在确定对方山匪的全部有生力量在何处之后,一举逮捕、歼灭整个山匪团伙。

并揪出了其背后的保护伞,当地的几名县官,以及原河南道的几家乡绅和世家,已经全部押往大理寺等候厘清判决了。

所以狄知逊被升为大理寺少卿,其子狄仁杰则被破格录为大理寺少丞,辅助大理寺丞判案以及查阅卷宗,从五品上的官职。

尉迟宝琪明白了前后关系,朝着地上被捆着的汉子努努下巴:“你说说,他如何不合格了?说不出来,就是辱骂朝廷命官,掌嘴十五。”

地上的壮汉就开始说了起来:“那日我在东城摊子上与人起了口角,那厮饮了些猫尿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被我打倒在地。”

“大理寺的皂班过来将我和地上那人一同带往大理寺,谁知那大理寺少丞狄仁杰,居然判我秋后问斩。”

尉迟宝琪赶紧让他打住:“等等等,叛你秋后问斩,你怎么跑出来的?”

壮汉冷哼一声:“那大理寺的监牢形同虚设一般,用了些小伎俩,轻而易举就出来了。”

尉迟宝琪都已经不知道从哪里吐槽起了,首先是街头和醉汉互殴被判秋后问斩,然后是不服判决直接越狱,然后跑来这里告御状?

狄知逊带着大理寺的皂班赶到了,狄知逊整个人乱糟糟的,眼睛里都布满了血丝,皂班将壮汉直接押住。

“参见陛下,见过英王殿下,此獠从大理寺监牢越狱已三日有余,臣不眠不休还是让此獠冲撞了天颜,请陛下恕罪。”

尉迟宝琪点点头:“你先别聊这个,我先问你,他街头与人打斗,为何是秋后问斩啊?大理寺少丞可是徇私枉法了?”

狄知逊确认了:“确有此事,此獠最初因为街头打斗被皂班带往大理寺问罪,大理寺少丞狄仁杰经过审讯过后,查明此人有多项前科。”

“此人承认,半年前盗窃多家金店,其中有三家在盗窃被发现后转为抢劫,打伤十数人之后逃脱。”

尉迟宝琪捂着额头,叹了口气:“大理寺少卿说的,可是真的?”

被押着的壮汉十分不屑:“是真的又如何。也不用秋后问斩吧?”

狄知逊气不打一处来,朝着壮汉踢了一脚:“你怎么不说后面呢?一年前在江南流窜,于请楼内杀死两名妓子,打杀了三个清倌儿。”

“三年前还曾在山东等地山野截道,杀死过往行人以劫掠其身上财物,多达十三人之多。”

“你长得高高大大,实则是个没卵子的怂货,遇见商队与镖行从不露面,一旦遇上一到三人结伴而行的士子、夫妻,就上去截杀,你真有脸啊。”

狄知逊朝着尉迟宝琪和李世民拱手行礼:“陛下,英王殿下,这几日狄仁杰在公廨内翻找此獠供述地区的卷宗,其中超过八成的无头案件均与他供述的一致。”

“多项比对之后,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足够将其判决了。”

“况且大理寺少丞从未斩钉截铁说过秋后问斩,只是说‘若是你供述的都是既成的犯罪事实,那么秋后问斩是逃不掉的’。”

尉迟宝琪摆摆手:“别秋后问斩了,押送他去往他犯过罪行的各处游街,随后再返回长安凌迟处死吧,我还以为什么天大的冤情呢。”

壮汉在地上被押着还在喊:“我不服!我不服!”

好在自这个壮汉之后,就都是很正向的建议和要求了,不少百姓都是忐忑的进礼堂,笑容满面地走出礼堂。

“对于你这个想要铁路和火车站的心情,本王可以理解,不过本王还是要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饭是一口一口吃的,铁路也是一段一段修的,想要火车站和地铁通到的百姓多得是,你说对不对?”

“本王只能督促你当地的官员,将铁路建设和火车站建设提上日程,不过当地官员也不能只考虑铁路,其他民生也要好好考虑不是?”

尉迟宝琪跟前来讨要火车站和铁路的百姓好好说着,耐心地给他们解释为什么他们暂时无法拥有一条铁路的原因。

一个老汉拄着拐杖慢悠悠进来,一个天威军士兵搀扶着老人,将其带到了礼堂中央。

李世民一看这情况:“王德,赐座。老人家高寿啊?”

老汉坐在黄花梨制成的太师椅上哆哆嗦嗦开口:“老汉我今年正好八十有八了。老汉我老了,说话慢,还请陛下和英王殿下多担待。”

尉迟宝琪又让宝丽商行的伙计给弄了桌子和一些茶水点心:“老人家不用急,慢慢来就行。”

老人家的衣着不算光鲜但胜在干净,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很好,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唐朝完善的“给侍”制度。

“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九十给二人,百岁三人。”

由国家安排,当地政府部门执行,免费给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分配“侍丁”,“侍丁”不限定于男子,也有一部分由中年妇人担任。

被征为“侍丁”的百姓,免除部分或全部的徭役,使尊老爱幼得以在民间形成共识,以孝治天下的政令从上到下、贯穿始终。

老人家端起茶水饮了一口,缓缓开口:“老朽家中有薄田七亩,其中四亩田地相连,前几年卖与了宝丽粮行。”

“还有三亩薄田散落村中各处,粮行的伙计与我言说,这三亩田与村中田亩不相连,机械耕种困难,不愿收取。”

“想来那伙计也是好心,过了半月有余,伙计来找老朽,说是那些田亩不适合大规模机械耕种,但是可以填了开办工坊,问老朽可愿意。”

尉迟宝琪想了想:“宝丽粮行就是收取了大量相连的耕地,可以有计划地耕作,并且减少了很多的种田劳力,所以可以为大唐百姓提供较为廉价的粮食、作物。”

老人家点点头:“可是老朽着实是舍不得那可以种粮食的田地,就这么被填平夯实,造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