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血誓征程 > 第16章 委屈领功过 隐忍迎厄吉(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章 委屈领功过 隐忍迎厄吉(四)

三天后,军区和总部派人带着运输队来到八分区几乎搬空了青石岭仓库,并且调走了八支队的全部山炮、一半战防炮和步兵炮,还调走了骑兵营和十八团,八支队跟其他支队一样成了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营一个警备营一个总务后勤营标准的三团三营编制。为了防止八支队藏私,军区和总部还对八支队各个团营进行了检点,把超编制的武器弹药进行了收缴,不过即使这样,八支队的武备力量也远超其他支队,首先是满员齐装,这是其他支队所无法做到的,再一个就是战士们所配备的全部武器都是九成新或全新的,性能绝对超尤,弹药、物资、粮食甚至资金储备都在标准上限,这让古维泗这个过惯了穷日子的老红军很是感慨兴奋,对杨毅留给了他这么好的基础很是感激。

杨毅走后八支队进行了大整编,古维泗任支队长,支队政委是军区委派的叫邓达松,参谋长肖安是从三支队调来的,冷月成了政治部主任属于降级使用。三个步兵团9个营被分到了根据地8个县驻守,每个县一个营,剩下的一个营驻守云山青石岭基地,跟警备营一起守卫军分区。

杨毅带着特务连和运输卡车到达佛台镇时,县委书记陈中、县长管树林和县大队政委祝国兴带领着县委成员和县大队全体连级以上的干部,在镇外列队迎接,镇子里的百姓也纷纷夹道欢迎。

陈中和管树林握着杨毅的手很是感慨,三年前这个年轻人还是集安县古月区儿童团团长时,他俩就是集安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当年他们还参与解散杨毅的儿童团、收缴儿童团的武器来着,可没过两年杨毅就成了威震敌胆的八路军骑兵营教导员,转过年就升为独立团长、再一年又成了副支队长,级别竟超过了他们。

不过杨毅这个年轻人很不错,这几年没少帮助集安县,不管是枪支弹药还是粮食资金,只要集安县张了口,杨毅给予的支援都比请求的多,集安县县大队的武器装备是全分区五个县最棒的,每次反扫荡集安县都能得到骑兵营、独立团和双头鹰游击队的鼎力支援,集安县根据地也是这几年损失最轻的地区,他们都去过杨毅的老家翠屏村,每次去都是在杨毅家吃饭,杨家大叔和婶子不但是烈属军属还是一对拥军支前的老模范,不但养育着烈士的子女还照看着好几个八路军和民主政府干部的孩子,县里见过两位老人的干部都会伸大拇指称赞有加。

这次杨毅被贬,县委每个领导都清楚内情,知道杨毅这是替死人背锅,委屈了杨毅但是集安县却因此受益不少,先说原县大队大队长就被调到了军区担任了人武部部长,再有看看杨毅带来了什么吧,二百多骑兵各个长短枪支齐备,满满6卡车厢笼,估计不是枪支就是弹药,这下县大队的力量几乎就壮大了一倍,杨毅又是个公认常胜战将,今后集安县的反扫荡斗争要轻松许多,佛台镇和集安根据地的安全度大幅度提升,根据地的军民有福了。

杨毅看到集安县县委领导和县大队的干部战士以及老乡们如此热情的欢迎自己,心里仅有的一丝阴霾早已驱除的干干净净,向县委领导郑重敬礼报到后,跟着领导一起走进了县大队队部,在大队部操场,县委组织了欢迎仪式,甚至有小学生给杨毅鲜花,好像杨毅不是犯错被贬而是凯旋而归。

欢迎仪式结束后,县大队政委祝国兴将陈书记、管县长、人武部长和杨毅请进了大队部会议室,大家就坐说了一番客套话后,陈书记问杨毅对县大队今后的打算,杨毅自打上级同意自己回集安就考虑了这个事情,见陈书记询问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陈书记、管县长,我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本应该提前跟祝政委沟通的,既然陈书记问到了,祝政委也在场,那我就把自己的想法说说,要是县委和政委觉得不妥,就当我没说,我坚决服从县委的安排,大家也知道我是集安县本地人,老家在古月区翠屏村,古月区离佛台镇70多里地,古月区的南面40里地是瓷窑区,古月区的东面15里是辛庄区,瓷窑区和辛庄区离佛台镇更远,但这三个区离集安县城都不超过25里,直接面临日军管野千重旅团的威胁,这几年这三个区没少遭到鬼子伪军的祸害,由于这三个区离县大队驻地太远了,遭遇敌人突袭很难得到县大队的支援,这三个区的群众对县委和县大队的看法想来各位领导都很清楚,我想,县大队的责任就应该是保护全县每个村镇的百姓,必须结束目前这种状态,因此我打算将县大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祝政委率领县大队原班人马继续驻守佛台镇,保卫县委机关和西面5个区的安全,我带领特务连驻守古月镇,这次我来集安县带来了一部分武器,我打算以特务连为骨架扩军两个中队,用以护卫东面的三个区,扩军的武器弹药粮食物资和资金由我自行筹备,不增加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的负担,也不增加下面村镇百姓的负担。”

陈书记跟管县长对视一眼,两人都露出抑制不住的欣喜神色,说实话,集安县治所设置在佛台确实让集安县委县府很尴尬,佛台镇在集安县的最北边,离南边的三个区实在太远了,磁窑有警集安县大队根本无法顾及,每次鬼子扫荡后,县府就得拿出救济粮款慰问东三区受灾的群众,钱粮花出去了还得不到群众的谅解,一些不怕事的老人指着县领导和县大队领导的鼻子骂娘,说公粮没少交养了部队不管百姓死活,鬼子祸害人时看不着县大队,鬼子走了县大队才出现,老百姓养县大队还不如养太行山里的游击队。

不是县委县大队不想管东三区,实在是没那个力量,县大队原本就是一个营级单位,4百人枪,分兵到东三区的结果必然是东三区保不住西五区也完了,县委也不是没想过扩军,可是枪支弹药和粮食物资都是问题,即使军分区能下拨一部分武器,但是养军的粮秣物资和资金需要长期供应,这样就要增加老百姓的粮税,这显然不符合减租减息政策,去年杨毅当独立团长时曾经往瓷窑区派了一个营,这让集安县委领导和东三区的群众很是高兴了一阵,可是好景不长,没到两个月这个营就被军分区抽调北上开辟新根据地了,不但如此,军分区还从本来就兵力不足的县大队区中队抽调干部战士到新根据地工作,使得地方武装更加削弱,为此事县委和县大队领导们没少闹心,现在杨毅主动提出扩大县大队力量,加强东三区的防御,而且不增加县政府和下面各区村镇的负担,怎不叫人欣喜异常。

陈书记当即拍板同意了杨毅的计划,不过陈书记和祝政委都希望杨毅留在佛台县大队队部,杨毅有些难为情的把自己的私事跟大家说了,几个领导和祝政委明白过后纷纷祝贺杨毅荣任准爸爸,凑趣孩子出生后要杨毅摆酒席庆贺,杨毅自然满口答应,他去古月驻防的事情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杨毅回土山驻防,确实跟柳杏儿怀孕有很大关系,柳杏儿在麦收期间就开始害口,母亲朴英顺经验丰富,派人给亲家公、亲家母捎信,护送老中医齐先生回家,给柳杏儿凭脉确定是喜脉,全家喜不自禁拍手庆贺,当即给了齐先生一百大洋的红包,并让小兰给杨毅拍了报喜的电报,接到电报,杨毅、杨静、雨燕、林颖等人也是万分高兴,杨毅当即就要杨静返回老家照顾柳杏儿,杨静考虑柳杏儿现阶段只要保养身体不做过于激烈的活动就行,如果有事有齐先生在应该没啥大碍,部队每天打仗,伤员日益增多,许多大手术离不开她,她也不想离开杨毅,就跟杨毅商量等柳杏儿到六七个月后再回家,杨毅也是舍不得静姐离开自己,也就同意了杨静的意见,让林颖给家里拍电报,让柳杏儿保重身体,等他回去。所以杨毅得知上级要处分他把他贬到县大队,他并不怎么委屈,当韩司令、陆政委同意他回集安工作,他甚至高兴地眉飞色舞。

送走了县领导,杨毅和祝国兴又召集县大队排以上干部开了会,这就算是走马上任了,初次上任,见面礼还是要给的,杨毅送给了连排干部每人一支德制20响驳壳枪,给了营团干部每人一支白朗宁枪牌撸子和一匹东洋高头大战马,全体干部人人兴奋的红光满面,对杨毅这位领导很是拥戴,除此之外,杨毅把车上的6门迫击炮6挺重机枪都留给祝国兴一半,还留下了半卡车炮弹、子弹,500套八路军军服和2万银元,把祝国兴美的脸上开出了花。

不仅是祝国兴高兴,整个县大队换装后也跟过节一样,县大队不是八路军正式编制,只是地方武装,不配发八路军军装,最多也就是下发一些军帽,衣服的话都是个人筹备跟老百姓民兵差不多,现在统一配备了标准军装,整个部队精神面貌为之一振,士气空前高涨,有了杨毅给的重武器,机炮排扩编成了机炮中队,战斗力也有了质的提高。

在佛台住了一夜,杨毅带着特务连和六辆卡车在第二天中午回到了古月镇土山基地,把部队交给在此驻扎的李涛安排,杨毅、杨静、柳铁柱、王雨燕、于梦娜、韩泉、林颖没有驻留,随即上马往翠萍村飞奔。

翠屏村,杨家已经不是最靠村北头的家园了,现在杨家已经处在北数第三排房的中间位置,由于杨家大门外有了甜水井,大地主贾兴旺的土地都成了抗日民主政府的官产,村子里有需求有条件的农户都纷纷紧挨着杨家置宅基地盖房,年轻人分家自立,三年来硬是多了三十多户人家。

中午时分,杨家前排正屋客厅的八仙桌旁,柳杏儿和婆婆朴英顺每个人照顾着一个娃娃各占一边,公公杨老栓跟外孙女青青坐在一边,小兰则在一旁盛饭端菜,一家人正准备吃饭。

家里的土狗大黄趴在地上等着大小主人们的赏赐,据大黄的经验小主人们的赏赐要比老主人慷慨的多,几乎每次吃饭,至少会有一位小主人会把饭碗打翻,牠就能享受到美味佳肴,老主人最多也就是赏个骨头或剩菜汤,要说主人中就属那个个头最高的主人慷慨仗义,只要那个主人在家,牠每天都能享受到上好的饭菜,甚至能吃到带肉的骨头,嗯?这是什么声音?大黄突然扬起头竖起了耳朵,接着“汪!”了一声,就窜出了屋子。

柳杏儿正在给4岁的秋儿夹菜,看到大黄的反常之举有些发懵,吃饭的时候应该是大黄最乖的时候,今儿个这是怎么了?不过也不应该是有什么危险,要是有危险大黄应该是狂吠而不是窜出去。

“糗糗回来了!”秋儿含着一口饭含糊不清的说着,就往地上出溜。

“啊!”一家人都听明白了,纷纷起身离座。

柳杏儿起身要抱秋儿,朴英顺忙说:“杏儿,让秋儿自己去,别抱他,仔细闪着了,你慢些走。”说完抱起一岁半的冬冬也离了座位。

柳杏儿心里且疑且喜,走到院子里看着大黄窜出院子大门旁的狗洞,紧走几步喊着:“秋儿,你慢些,别摔着了。”

四岁的秋儿已经有两尺多高,小腿跑的飞快,来到大门旁踮脚用力抽开门栓,打开大门,大喊一声:“舅舅!”就扑出了门口。

接着就有个熟悉又亲切的声音传了进来:“秋儿,好小子,哎哟,又长了不少啊,得有40斤了,你怎么知道我们来了?”

随着话音,一个高大的身躯抱着秋儿进了大门,正是日思夜想的夫君来家了,柳杏儿喜得鼻子一酸眼泪不争气的就滚落了下来,这段时间可真让她担心死了,鬼子在云山使了毒气弹,军分区司令部几百号人一个没剩都牺牲了,云山镇也死了几百人,听说鬼子的毒气弹霸道歹毒,只要人沾上就必死无疑,每天为夫君担惊受怕,深怕夫君中了毒气弹,见不到骨肉降生,那她还能活吗?现在夫君好好的就在身边,柳杏儿两腿就像面条强自撑着站立可就是再也迈不开步。

杨毅看到柳杏儿高兴地喊了声:“杏儿,我回来了。”转身把怀里的秋儿给了身后的杨静,紧走两步紧紧搂住杏儿说道:“好杏儿,好样的,你真有本事,看到你有了的电报,我都蹦起来了,杨家有后,你是大功臣。”

杏儿喜悦加羞涩依偎在夫君怀里,使劲搂着夫君的腰,低声说:“爷!爷!您能回来真好,真好,这些日子我真害怕你中了毒气弹,我真的怕极了,您没事真好。”抱着夫君,感觉着熟悉的男人气味,柳杏儿的力气奇迹般的又灌满全身,两只环抱夫君的手感到有使不完的力气。

杨毅轻拍着妻子的后背安慰道:“不怕,啥都不用怕,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以后就好了,我被分到集安县大队工作了,以后我就住家里,陪着你生养孩子,咱们再也不分开了。”

杨老栓刚出屋看到儿子儿媳亲热,连忙转身又进了屋子,朴英顺和小兰却不躲避,来到近前,听到杨毅的话小兰惊喜道:“哥,你说的是真啊?你能请长假吗?要是能在家住个一年半载的感情好。”

杨毅放开媳妇,叫了声“:妈!”接着双手挤压着妹妹的俏脸蛋笑着说:“真的,当然是真的,哥哥回古月工作了,这次来了就不走了,小兰开心不?”

朴英顺惊喜道:“哎呦喂,这可是大喜事,儿子,儿子,快跟妈说说,这次咋就这么好哇?”

杨静抱着秋儿在旁边笑着说:“妈,小毅是犯错误被上面处分开回家来了,您倒好,还当成了大喜事。”

朴英顺一惊慌忙问道:“犯错误?小毅犯啥错了,为啥被开回来啊。”小兰、杏儿也一脸惊疑的望着杨毅和杨静,堂屋里的杨老栓急忙出了屋子一听分晓。

杨毅将个头快长到自己胸口的青青揽过来,轻轻抚摸着外甥女的头淡淡的说:“爸、妈,虽然我没犯啥错误,但是上级对我的处分我心甘情愿的接受,可能你们也听说了,云山上个月被鬼子偷袭,鬼子使用了毒气弹,我们军分区司令部的首长和同志们全都遇难了,死了好几百人,支队负责人就我在临城县躲过一劫,支队没保护好军分区司令部,老窝都叫鬼子给端了,我这个副支队长当然要负责任,原本我还担心要被枪毙的,后来领导看我立了不少战功,这才免我一死把我开除出支队,让我回集安县大队工作,我就申请回古月区来了。”

院子里没了笑声,杏儿拉着丈夫的胳膊紧靠着他的身子不平的说:“军分区出事那天不,就是我回来的那天吗?那时候爷还在临城离云山六七十里,那时候八支队的当家人是焦政委、史参谋长他们,就连魏主任都比爷的官大,爷在八支队根本没权利,就连提个建议也没人听,噢,云山出事了倒让爷出来顶缸,这都叫什么事儿啊?不行,咱可不能吃这个冤枉屈,咱上军区评理去,军区不讲理咱就去延安,共产党不是最讲理吗,还就不信没讲理的地方了。”

小兰也说道:“让嫂子一说我哥还真是被冤枉了,就该去跟他们评理去。”

杨毅笑着说:“得啦得啦,人家说是给了咱一个处分,也没把我怎么着啊,不在军分区干了也不见得是孬事,以后就能天天跟家里人一起啦,杏儿,小兰你俩是不是不愿意我家来,要是不欢迎我在家,你们就去军区给我评理去吧,让上级把处分给我撤了,我就呆在云山不用回来了。”

“哎呀!那可不行,我不是那个意思,就是不想让爷受委屈,咱就要个说法就行,我可不想爷再去云山了。”柳杏儿拉着丈夫的胳膊有些着急。

杨老栓说道:“只要不是咱的原因,吃点委屈倒没啥,跟军分区那几百个牺牲的首长同志们相比,咱活着的人还有啥可委屈的,你今年才19,年轻轻的身居高位不是啥好事,招人嫉恨,吃点委屈历练历练是好事,省的莽莽撞撞的,真要是有一天摊上大事后悔也来不及了。”

朴英顺也想明白了,笑着说:“你爸说的没错,在云山管着几千号人想想我都觉着累得慌,前年你在白塔隔三差五还能回来看看妈,自从到了云山几个月也不照一面,当那个官有啥意思?关的饷也不比以前多,咱家也不缺那仨瓜俩枣,真不如回来见天咱们在一起,吃饭睡觉都安稳,眼瞅着杏儿一天天身子就重了,你能在她身边,对她对她肚子里的孩子都好着呢,要我说你这个屈吃的值,咱不去要说法,就这么着就挺好。”

杨静也说道:“爸妈说的是,其实小毅参加八路军,当营长当团长当副支队长,还不是想多带些队伍多杀些小鬼子,可是八路军规矩多规矩大,不但上面有领导看着,队伍里还有政委、政治部主任这些文官婆婆管束着,想要自由自在独立活动真的好难,就像5月份发生的云山惨案,我亲眼见小毅一遍遍给军分区首长打电报警告他们鬼子就要大举进攻,可是焦政委史参谋长这些领导一个字也听不进去,逼着小毅带着部队去打赞皇,小毅表示了不同意见,焦政委还派执法队到临城想办了小毅,没道理可讲,小毅这个副支队长还不如当年在土山当儿童团团长自在呢,现在抹了支队的差我看不是坏事,不但能照顾爸妈杏儿和孩子们,想要打鬼子也自由得很,集安县城就有鬼子,咱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上面也没那么多婆婆管着,那日子多敞亮开心。”

一家人纷纷都说好,喜悦的气氛又恢复了,看看杨毅等人还没吃午饭,朴英顺赶忙张罗小兰去和面烙饼,杏儿、林颖也要去帮忙,被朴英顺给撵了回来,最后还是雨燕把朴英顺给替了下来。

于梦娜和韩泉三个多月没见儿子冬冬了,跟着干妈来到东屋,看着吃饱羊奶睡得正香的白胖儿子,于梦娜喜极而涕,跟儿子脸贴脸亲个不够,急的韩泉直拽妻子让自己也亲儿子几下。

朴英顺退出房间来到林颖跟前拉着她的手问:“小颖啊,跟玉明结婚也有俩月了吧?听杏儿说你们俩一个在南宫一个在临城,成月个也见不着一面,那可怎么成啊,两口子思念牵肠挂肚还是小事,耽误了生养事情就大了,你和玉明抓紧要个孩子,趁着干妈干爸身子硬朗,能给你们带孩子,能多生几个就多生几个,等我们岁数大了再想给你们看孩子也有心无力了。”

林颖早在两年前就跟于梦娜一起认了杨老栓和朴英顺干爸干妈,见干妈关心她,也不像过去那样羞涩了,直接告状:“妈,我早就想跟您诉委屈呢?小毅把人家当牲口使,玉明在军区忙得离不开,人家想调到南宫工作离玉明近一些,小毅就是不同意,连个假也不给人家,上次许下了人家八天假去南宫看玉明,到今天也不兑现,您可得为小颖做主。”

朴英顺伸手轻轻给了儿子一个脖搂,笑骂道:“你个臭小子,结婚后就把杏儿拴在了裤腰带上,早早把地给种得了,怎么就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你林颖姐和你孙大哥对你多亲?你咋就不能给他们两口子行个方便?”

杨毅抱着脑袋往媳妇身后躲告饶道:“妈,我错了,我错了还不行吗?我不是说话不算数,这不是正赶上鬼子麦收扫荡吗?咱们八分区由于5月份刚刚打了大仗,麦收还算顺利,可是铁路以东的平原地界打的可邪乎了,我嫂子去南宫看孙大哥一来路上不安全,就是平安去了也不一定能看得到孙大哥,去了也是白瞎了那几天探亲假,现在夏收夏种已经基本完成了,鬼子伪军也都消停了,一半天我亲自把嫂子送到南宫,让孙大哥精心耕耘,也来个夏种突击战,直到林颖姐怀上了,我再把她给您接回来中不?”一家人都被逗乐了,林颖脸皮再厚也臊了个大红脸,伏在干妈怀里跺着脚不依。

朴英顺抚着林颖的头,指着儿子笑骂道:“你个臭小子,仗着是小叔子就满嘴胡吣,看看你姐都害臊了,那说好了,三天之内,就把你姐平安送南宫去,你姐不怀上你不许把人接回来,听到没?”

杨毅忙作揖说道:“听到了听到了,保证遵旨,嫂子放心,明天我安排下部队,后天我就护你去南宫,这两天呢,你就跟梦娜姐和杏儿取取经,我跟你说,这种地可是精细活,闷头蛮干可不中,这地旱了不中涝了也不行,你跟我哥也得悠着点儿。”大家又是一阵哄笑。

下午,接到通知的王会龙、纪逢春到了,杨毅把一众骨干叫到贾家大院的大客厅里开了个见面会,会议内容除了把自己的情况跟大家说了,还把下一步打算提出来让大家商议。

前两天联合调查组在讨论对杨毅和八支队的处分时,由于秦政的强势干预,除了把杨毅贬到了县大队,还把跟杨毅亲近的大部分营连级干部清除出了八支队,都让杨毅给带回古月了,这样一来,杨毅现在竟然出现了将多兵少的境况,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扩军了。

清理了一下能够调动的兵力,杨毅从云山带回来了一个特务连共有262人,都带有战马,肖雄护送柳杏儿回翠屏村时杨毅给了肖雄资金和任务,让他招募精兵,肖雄通过于家窑村于钱儿的关系从峰峰矿区捞出了200来个青壮年矿工,已经配发武器在土山训练了大半个月,王会龙、纪逢春在磁窑驻有500多人包括200名骑兵,李涛徐远征在土山也驻有500多名游击队战士,也有200来名骑兵,柳铁柱在511那天缴获了300多匹东洋战马,当天就送回了土山,杨毅就让柳铁柱组建个500人马的营级编制骑兵队,队长是柳铁柱,教导员由刘树斌担任,让徐远征给大舅哥当参谋,杨毅知道柳铁柱忠心和勇猛都没问题,但文化低少谋略,得有个专家辅佐,既然营级不设参谋长,那设个参谋应该可以吧。

除了骑兵,杨毅还组建了特务连、侦察连、炮兵连、工兵连和后勤连。特务连侦察连都配备战马,炮兵连、工兵连和后勤连配备汽车、胶轮大车和驮马,这些直属连每个连多则三百来人少则二百多人,所以杨毅在南三区掌控的部队有2100多人,不仅武器精良也有相当快的机动速度。

杨毅让王会龙返回磨盘山、李涛返回鸡鸣山经营两个大本营,王会龙担负着鹰咀寨兵工厂生产枪支弹药的工作,李涛继续负责教导队招募训练新兵培养基层指挥员的任务。

杨毅让纪逢春做了自己的参谋长,杨毅对纪逢春的好感由来已久,三年前在于家窑一战,纪逢春率领一帮乌合之众力阻日军一个大队,让杨毅自叹不如,这两年辅助王会彪王会龙把磨盘山大本营经营的风生水起铁桶一般,打过不少漂亮仗,杨毅认为纪逢春的作战本领比徐远征高出很多,不输于严厉。

杨毅参加八路军后,一来担心纪逢春、徐远征、李涛等人以前的晋军身份在八路军里有妨碍,二是在骑兵营时杨毅有孙玉明这个军事专家,在独立团和支队时身边有严厉辅助,并不缺高人指点,三是双头鹰游击队也需要行家带领,所以一直没有抽调纪逢春等人,现在孙玉明远在南宫,严厉和蒙镇东龙大海他们都去了延安,杨毅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战略、战役层面上嫩得很,少有大局观,眼光还是局限在战术和某一场战斗层面,扩军成强军就歇菜了,要打造常胜军就得有孙玉明、严厉、纪逢春这样的军事奇才才行。

不过纪逢春这个参谋长也是杨毅自封的,并没有经过县委和县大队党委的同意,杨毅也没想往上报,一旦报上去,上级批准不批准两说着,可政审啥的麻烦肯定少不了,不管是杨毅还是纪逢春都不想找那个麻烦。

为了保证磁窑区和辛庄区的安全,并避免目标太大过于招摇,杨毅安排柳铁柱带领骑兵队常驻磁窑镇,工兵连和侦察连常驻辛庄镇,在土山基地只留下特务连、炮兵连和后勤连,指挥部设在贾家大院,上级领导和地方部门找杨毅联系工作,也只是看到为数不多的战士,杨毅的半隐忍生活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