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考虑现实情况不考虑前因后果,甚至连查证都没有,光听自己想听的,只信自己想信的。

像极了后世的无良营销号。

通过信息差断章取义,煽动人心。

不同点在于,营销号是自主欺瞒观众。

甄远道是被利用,知道的信息不全,从出发点上没有坏心而已。

此刻众人都在致力于把回宫的事情揭过去。

只有他想到了隆科多对他的托付,“远道有所不知,兄这一生唯遗憾表妹经年所遇皆非顺心顺意,韶华在时难求情之一字,年老之际不得享天伦乐事,徒留一身骨肉分离而体弱多病。”

他句句不提对皇帝没有善待太后的不满。

又句句都在控诉皇帝对自己生母的忽视不孝。

甄远道感受到自己的动摇。

天下之主岂能有不孝的名声落人口实?

从前小打小闹的流言蜚语也就罢了。

皇上是九五之尊,是位成熟且优秀的天子。

而天子的意愿决定了臣子的方向。

当今与太后不和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件事对这些朝堂重臣来说不是秘密。

也因此,能坐在九洲清宴参加宴会之人,大都清楚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别捏。

可此次不同。

此次事关太后生死,皇上若是真的狠心,等太后真的薨了。

不孝之名才会真的给皇上带来灾祸!

想通关窍,甄远道瞬间沉下心。

他不明白,这些反对皇上回宫之人,到底是真心为了陛下,还是想加害陛下!

然而,眼下情形他已经没有办法劝谏了。

张大人说得对,皇上的龙体更重要。

甄远道陷入纠结。

但很快门外再次出现了小太监。

一如方才的小太监一样。

突兀的传报声再次打破平静,让果郡王的领命回宫打探消息的回应声都差点破音,只好草草收尾,随众人一同看向传音的太监。

小太监跌跌撞撞得跑到大殿中,狠狠往石板上磕头,一时间鲜血四溅,吓得本就如惊弓之鸟的女眷们仓惶后退。

“皇上!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不好了!”

“您快回去见太后娘娘最后一面吧!”

接着后是砰砰一阵磕头声。

而这一次。

众人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做表情了。

错愕、惊讶、无语、了然的神情轮番在脸上交替。

就连纠结中的甄远道也像是明白了什么,他不敢置信地去找隆科多的身影,却寻了个空。

脑子里的那个筋终于发现了不对劲。

这段时间的一幕幕快速在脑子里出现。

最后串联在一起。

他想到那时候正逢知晓嬛儿有孕的消息不久。

同僚都在羡慕称赞他养了两个好女儿的同时,太后皇后双双因为头痛引来了些许风波。

更是随着时间推移产生了些流言蜚语。

不知从何处开始悄悄流传起妖妃祸乱朝堂,灾星即将降临的流言。

而这次的流言不再局限于后宫。

竟蔓延到了前朝和民间。

明显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更是有备而来。

彼时的甄远道本就因玉姝有孕后春风得意。

等收到消息得知甄嬛也有孕后,更是意气风发得紧。

走在路上都一改之前稳重谨慎的模样。

毕竟作为文臣言官,在朝堂之上总是低那些手握实权的官员一等,何况他还是个汉人。

而眼下两个女儿都受宠不说,还都怀了龙嗣,在那些满人武夫面前,也不必过于小心了。

即便曾经他说不求女儿挣得前程青云直上,只求保全自身平安无恙。

但当这些因两个女儿接连受宠又接连怀孕而到手的实际利益,与地位到来时,人的欲望和野心都会悄然升起。

这不是个人可以克制。

即便甄远道生性谨慎,不会触碰明面上的贿赂奉承,私下交流却比以往多了许多。

别说他作为谏言清流文官,做这些事有辱清明。

所谓两袖清风人身正,一具枯骨入房门。

水至清则无鱼,真正的清官早已不知被贬在哪处瘴气偏远之地,还连累妻儿都生死不明了。

他不过是收钱办事罢了。

且因为玉姝“在乎娘家”的暗示,甄远道连升两级,俨然成了皇帝心宠,频繁出入御书房。

而与朝中几大重臣都有了来往。

其中就有隆科多。

与这样的朝中重臣有明面与私下的双重往来,对曾经的甄远道来说遥不可及。

甚至于隆科多对他多有照拂。

不但告知了那些流言蜚语,还分析提点他应对措施。

这让甄远道一心以为隆科多可以深交。

却没想到自己为官多年。

处处谨慎,竟然还是栽了进去!

想通是清迈落后,甄远道后背冷汗涔涔。

他能这样站出来公然指责帝王最大的原因就是,隆科多的支持。

相比于他才近皇上身边不久,隆科多作为股肱之臣定然明白皇上的心思。

隆科多跟他说的最多的言语就是。

皇上对生母的别扭,分明渴求母爱却又表现得不在乎,分明是吃醋于太后对十四爷的关心,却要归咎为不屑一顾。

在此基础上,隆科多还跟他分析了不少,关于孝道清名对一代帝王的重要。

前朝总有许多在政治上还算有造诣的帝王,却都因刚愎自用不孝不义,被批衣冠枭獍。

当今若要名垂青史,岂能有这样的恶名。

到了此刻。

甄远道才知道自己被一叶障目。

完全被洗脑了。

心里遍布生寒,愣在当场。

而他不知道的是,隆科多能屈尊降贵同他有几分薄情。

一方面的确听太后的话与他虚与委蛇,骗取信任,实则是太后比皇后更加清楚女子命脉,让隆科多靠近甄远道本来不过是顺手为之,说不定到了某个时间点有意外收获。

谁知道甄远道在孝忠仁义道德观念上,很是有自己的坚持,这才让隆科多改变了思路。

他们的计划正好缺少了一个带头人煽动气氛。

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甄远道都是个合适的人选。

而另一方面则在于皇帝的放纵。

皇帝同样需要时间布局,做到利益最大化,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着甄远道被隆科多牵着鼻子走,必要的时候还会配合隆科多所为。

这就让甄远道有了一个极其错误的认知:皇帝分外尊敬器重隆科多,能让隆科多大人接纳他,他的仕途就能更进一步。

按理来说甄远道不会这么快入局。

他不是个急功近利的性子。

不过是皇帝想弄死隆科多的心思越来越重,这才故意在甄远道与隆科多交往密集之时,流露出几分赞许。

刻意误导了甄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