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开局街亭之三国拿来吧你 > 第110章 乐綝来援张儁乂,姜维假威赵子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0章 乐綝来援张儁乂,姜维假威赵子龙

却说那两军正是胶着之时,忽又一声炮响,东寨下又杀来一彪人马,展开阵势,

左舞【魏】字黑黄大纛,

右挑【乐】字深蓝战旗!

只见为首一将:

铜盔玄甲,

黑衣黑袍,

舞攒金镔铁刀,

骑关中黑风骏!

胆烈忠勇继往乐进!

果毅坚韧遗承其父,

正是那大魏五子良将乐进之子,袭爵授封,广昌亭侯乐綝是也!

汉魏两军一个个厮杀正酣之时,炮响排面震的人若有所懵,可为首那将却马不停人不歇!

骤马挥刀,又引身后两千魏兵杀奔而来,只见那将提刀反转抡斩,荡开汉军,朝那张合喊道:

“上将军勿忧!乐綝来也!”

张合朗声大笑道:

“哈哈哈!…来的好!随吾冲杀!夺得蜀军东寨!”

便是各自奋战,那东寨:

鼓角喧天,喊杀震地,

火光冲天,拼斗不止!

魏两军合兵一处,汉军张嶷、张翼隐有不敌,眼看汉军将要溃退之时!

东寨传来参军杜义之怒吼:

“点火!猛掷!

全给我扔出去!老子不过了!

快!越远越好!”

应声只见:

半空呼啸而至,猛火油罐砸向魏军,炸裂燃烧开来,

呐喊奔乱者比比皆是,

自相践踏者数不胜数!

好似炼狱,惨烈如斯!魏军攻势为之一滞!

值此千钧一发之时,又听得一声震天炮响,又一彪军猛袭而来,尘土飞扬,旗展飘飒,气势雄壮,朦胧中不知兵马几何!

皆骑高头战马,挎刀舞矛疾冲而来!【这戈矛还是从凤翔打扫魏军战场得来】

只听得:

“蓄力!……!”

一百勇士持戈矛蓄力后仰!

又听得:

“掷!……!”

一百戈矛如离弦之箭!

【濉溪县高中物理:双加速度了解一下】

破空长啸穿刺魏后军方阵,看的乐綝,一脸抽搐直疼!

及近而至:

左擎【汉】字红黄大纛,

右挑【赵】字深蓝战旗!

为首一将:

飞骤汗血棕白马,

单持天燮绿沉枪,

当先飞马入阵中,

左挑一兵喝道“去死”,

右刺一兵吼道“滚开”,

横扫六合,力贯八荒,

暴喝一声“挡我者死”!

魏兵后军皆四散而逃!

这他N的又是谁,打个仗,你一炮他一炮的,没死也被吓死,黑灯瞎火也不知是谁!

朦胧中只见那:

白袍银甲持枪,

白马战骑呼啸!

横挥刺挑,撩拦绞压,

龙盘蛇探,大开大合!

左冲右突,横冲直撞!

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赵子龙】独门枪法!?

又有【赵】字战旗,莫非是【常山赵子龙】!?

张休见状,急声喝道:

“【常山赵子龙】引军来援,吾等穿阵冲杀以迎上将军!”

不喊还好,这一喊乱套了!

魏军这边:

“赵……赵子龙!?”

“妈呀!?快跑!…”

“你他丫的愣着干嘛!咱大魏武帝都被杀穿了,你还愣!?”

“确是!那可是长坂坡七进七出,破十万啊!”【不说历史七进七出】

“别废话了,快跑!……”

魏军隐隐多有溃散,张合、乐綝喝止不住!

反观汉军气势高昂喝道:

“上将军威武!大汉威武!”

“上将军威武!大汉威武!”

“上将军威武!大汉威武!”

随即疯狂叫喊着,冲杀魏军而去,张翼、张嶷、张休更是三人合力并推张合,引兵将那魏军赶至东寨下!

乐綝见情势不对,靠近冲向张合大喊一声:

“上将军,快些退军吧!某先去了!”

那张合扼腕叹息:

“这河口涧东寨近在咫尺,何故退军啊!

纵有【赵子龙】来,某也敢战!”

一旁亲兵队长劝阻道:

“上将军不可!如今我军已被前后夹击!宜速退军,从长计议啊!”

张合仰天悲叹一声:

“唉!天意弄人啊!…”

亲兵队长急声道:

“请上将军速退,吾等在此断后!”

张合悲戚而道:

“退军!……”

那亲兵队长转头怒吼道:

“你等再率一百军士护送上将军杀出重围!吾率亲兵断后!”

“诺!队长!……”

那亲兵队长头也不回领着亲兵及溃兵组成人肉盾墙,以忠勇之躯力阻寨前汉军冲杀!

白刀红刃,血肉模糊!

张合无可奈何,只得引军折往东北退去!

乐綝那军早就被【赵子龙名号】吓散,领着残军径往东北酒房镇退去!

姜维持绿沉枪横挥斜斩,一记重劈暴喝,四下魏兵皆被荡开,正前一卒被劈两半倒飞而去!

环眼扫视战场:

尽皆魏军溃兵,张合、乐綝已杀出重围,约摸一千人马,往东北逃去!

汉军虽是气势高昂,喊杀声壮,却是兵少力孤!

姜维催马及近张翼、张嶷、张休三将,喝令全军而道:

“不可恋战追击,迅速打扫战场回守河口涧!”

魏军溃兵闻听如临大赦,四散而逃,汉军兵士听令而止亦是不管魏溃兵,只顾聚合收拢打扫战场,回守寨内!

姜维横拽战马往东北向密林深深凝视片刻后,一抹勾笑一瞬而过,

【【仿佛在说:齐少!如此豪赌可还压得住你!?如此胆略能否争得天下!?】】

旋即回身策马入寨而去!

隔空再看,东北向密林中,此刻还有一人亦是密切关注着河口涧战场,

忽觉一目光凝视往来,虚空中迎着那姜维凝目而视,那人惊了一个激灵,又隐约见到其嘴角勾笑斜扬,遂强压心神冷静暗自忖道:

他能发现俺!?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那如此大好时机为何不乘胜追杀呢!?

这旁边很多地方,为何他往这凝视,且目光很是坚定,还有一丝挑衅勾笑,当真可洞穿!?

那人内心惊诧不已,又是看到张合、乐綝败退而回,旋即暗自忖道:

公子真神算也!

旋即身形往后隐去,按公子所说,又将川砚道口重新收拾一番,借着月色,闪转腾挪径回公子身边!

且看下文这密林中是何人。

这里说明一下:

古代行军打仗,那自是:

【交通基本靠走,

通信基本靠吼】

要想指挥千军万马、灵活调度,靠“吼”显然是不行的,毕竟人力有限,战场上喊杀声、马鸣声此起彼伏,你确定靠吼!?

有吼的,那是太少数了!

正儿八经说:

一、军旗(军旗、国旗概念及缝制技术混乱、不成熟),配合战鼓、令旗。

《孙子兵法》云:

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二、鸣金,铜钲。

据《荀子·议兵》:

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这个“金”,不是我们常见的金子,也不是那种圆形大鼓,而是铜钲,一种长得很像铜钟的乐器。

军队听到鼓声,就冲锋陷阵,再听到金声,就要赶紧撤退。

正所谓【擂鼓进军、鸣金收兵】

三、号角和号炮。

号角在东汉时期由少数民族传入中原,大多用兽角做成,发声高亢凌厉,比铜钲的声音更大,更适合用于发号施令。

元朝之后,号角基本上都采用铜制,一直沿用到清末新军创建;

号炮,在宋朝火药发明之前,指的是抛石机之类能发出巨大声响的东西,可以用于战争中指挥的信号使用。

据《东周列国志》:遣人于高阜了望,只等赵葱兵过一半,放起号炮,伏兵一齐杀出,将赵兵截做两段,首尾不能相顾。

火药发明之后,号炮便是指信号炮了,这种炮体型较小,方便携带和使用,而且声音更加巨大。

【本书就稍微提前了那么一奈奈…额……就用号炮,听着带劲,有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