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开局街亭之三国拿来吧你 > 第122章 冯陈愠令羌胡兵,三国主粮麦谷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2章 冯陈愠令羌胡兵,三国主粮麦谷稻

却说那司马懿令三将各领军马前去破阵!

诸葛丞相自带兵四千及一众亲兵,领关樾、郎鹏、吕凯、盛孛攵四将前去迎战司马懿!

这一切皆被一人牢牢掌握阵前形势!古兵阵右侧柴家屲wa高坡后:

冯陈,一百兵士及一小支羌胡兵,尽皆勒马伏兵藏于此!

冯陈见此状,急令:

“听闻诸葛丞相已至街亭,令汝火速前去打探!”

“诺!”一兵士应诺悄出。

“这司马老贼不知可有援兵,令汝火速沿东北向,前去泾河源,打探消息!”

“诺!”一兵士应诺悄出。

冯陈转身朝那羌胡兵,一阵比划且说道:

“你们……往西南……

穿过……水洛河……

行至文家沟……

听见这里炮响……

立即率兵杀出……可明白!?”

那羌胡兵小队长歪头看着冯陈,亦是无有言语只顾支吾:

“额……哇……啊……”

冯陈一阵唏嘘暗叹,直接甩出两皮囊烈酒、一捧小袋麦谷种子,一锭麟趾金!

并喊道:

“快去…准备出发!”

【三国时期的主要粮食作物有粟谷、稻米、豆麦、小米、小麦、黍等】

【麟趾金,汉代金子状若麟趾,故得名】

只见那羌胡兵小队长:

眼放精光,目锁麦谷,

随意接过金锭入马鞍,

忙提皮囊烈酒于兵卒,

躬身敬捧小袋麦谷种!

小心翼翼,谨慎微微,

将麦谷种揣进腰侧皮甲衣袍,然又紧了紧腰皮绳,再三确认无有漏洞!

随即单手横于胸前,一阵低声密语:

“叽歪呜哩哇啦,吼吼哈哈哇发发!”

【只会这么一句,我就当每次意思不一样了】

不知其云,大概是在感谢、祈祷、保佑之类!

早知道直接这样连话都不用多说,直接甩出麦谷种,那自是令往东不敢击西,指哪打哪!

想那冯陈纵马入北羌胡时,便是如此,以麦谷种说服北羌王!因其只关心:

一、天寒驻地,御寒之物。

二、水草丰茂,女人战马。

三、谷种、谷种、谷种!

什么金银、酒肉,他们不缺,土地可以抢,但是谷种不仅要有,还要知道播种方法!

所以齐少令冯陈准备说辞带去麦谷种!北羌王叮嘱那小队长一定要多多换得麦谷种,待其回北地时,定会大封其赏!

只闻听那小队长忙说道:

“神的…赏赐!

草原…勇士…出发!”

这蹩脚汉语直击冯陈:

仿佛:

【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的拍,

暖暖的眼泪跟寒雨混成一块】

冯陈怒视暗忖:

你特么懂汉语不早说?害得老子都快结巴了!

那小队长无辜眼神似忖:

那你也没问啊!再说了,俺大王只让俺多换麦谷种,你老是不给多换,俺说啥!

对视瞬息,冯陈喉咙滚动咽下那口气,只摆手便背过身去!

那小队长领着小队羌胡兵,自是朝那对岸文家沟而去!

一切安排结束后,只见冯陈嘴角微微抽动,柴家屲上空隐隐飘出那无声两句话,五个字:

**

***

这里说明一下:

三国时期,粮食种类就已经非常多了。主流的粮食是:粟谷、稻米、豆麦、小米、小麦、黍等!上承东汉末,下启西晋。

秦汉时代的主要粮食作物还是粟、麦、稻、菽、黍、麻等,

汉末正逢黄巾之乱,广大人民饥寒交迫,【民人相食,周里萧条】就是当时的社会真实写照。

一方面大量流民食不果腹,一方面大片荒地无人开垦。

这一时期由曹操带头,主要推行屯田制,组织流民耕种官田,大兴水利,改造盐碱地,建置官营手工业作坊,发展手工业生产,充实国库。

利用军屯、民屯来保留人民(有了稳定的人民,城镇和工商业才能发展,税收才能稳定)并且通过屯田供给军队粮草开支。

不得不说,好方法!

当时最主要粮食即稻米,【北麦南稻】,中原偏南及南方富庶,稻米盛产。

不然曹氏盖浇饭,阁下该如何应对!?

有证:据《三国志·魏志·夏侯惇传》:

太祖自徐州还。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复领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候。

时大旱、蝗虫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说人话】:曹操消灭吕布后,得胜而归。在这次战役中夏侯惇英勇作战,被流矢射伤左眼。 回许昌后曹操让他继续兼任陈留、济阴二州太守,不久又加以建武将军称号,封以高安乡侯。

当时天气大旱,蝗虫成灾,农田的庄稼不是旱死,就是被蝗虫吃掉。夏侯惇就筑坝截断太寿河水,建成一个很大的畜水塘,以使百姓有水灌田。 建坝时,他不顾箭伤亲自背土运土,身先士卒。

水塘修成后,又率领全军同百姓一起种植水稻。百姓从中得到很大的好处。种植稻米的好处就是方便运输并且保存,如果是谷子等面食对于储存和运输极不方便的!

粮食运输问题,秦朝时已经启用除陆路马匹车辆运输外也有大型船运出现,史记中记载秦朝灭中国南方的越国时也曾启用50万石的大型船队运输。

【粮食保存:秦汉地窖,汉末三国谷仓】。

另外当时人们食用面食很少的另一个作证是,作为现今人们很平常的主要面食包子(当时称为馒头),也是三国中后期才由蜀国丞相诸葛亮发明。

诸葛武侯收复南疆后因河不能渡,人言有征南的蜀汉兵将亡灵思乡作祟,于是诸葛武侯设坛祭拜,以白面为皮,肉类为陷,仿效人马首级型食物投入河中安抚亡灵,称为馒头。

现在小日子过的不错的国家还保留了“馒头”的本意!

由此也可证明面食的种类和人民食用量比稻米较少的!。

1、【小麦】:

据《三国志邓艾传》:祁山熟麦千顷。

2、稻米:

《夏侯惇传》:惇乃断太寿水做坡,身自负土,率将士劝做稻,民赖其利。

据《袁术致吕布信》:将军连年攻占,军粮苦少,今送米二十万斛。

3、豆麦,不是大豆:

据《后汉书》: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二十万。

4、桑葚:

《荀彧传》: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

5、【爱妾】???

对,诸位没看错!据《臧洪传》:兵围洪,城中粮尽,洪杀爱妾,以食兵将,兵将成流涕,无能仰视。

6、【人】:!!!诸如:

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

六月,蝗虫起,百姓大饥,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臭秽满路。

三辅民尚数十万户。李傕、郭汜等放兵劫掠,加以饥馑,二年间民相食略尽。

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

渊窘急,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

【补充】:

01.玉米(原产美洲,明代引进),易混淆!

02.红薯(原产美洲,明代引进),易混淆!

03.土豆(原产美洲,明代引进),易混淆!

04.大蒜(西亚中亚,汉朝引进)

05.扁豆(原产印度,南北朝进)

06.豆角(原产美洲,明代引进)

07.茄子(原产印度,晋朝引进)

08.黄瓜(原产印度,北魏引进)

09.菠菜(原产尼泊尔,唐引进)

10.西瓜(原产非洲,宋代引进)

11.丝瓜(原产印度,宋代引进)

12.辣椒(拉丁美洲,明代引进)

明代前没辣椒又想吃辣怎么办,茱萸登场!

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

山茱萸没有太大的刺激味道。

吴茱萸,芸香科植物,有刺激性味道。

食茱萸,芸香科植物,别名:椿叶花椒。一下就懂了!

吴茱萸和食茱萸,枝叶和果实都有浓烈的刺激性味道,都是可以作为调味食物用的。

特别是果实,入口极为辛辣。食茱萸要比吴茱萸的“辛辣程度”更为浓烈。

13.芝麻(原产西亚,南北朝引进),易混淆!

14.葡萄(欧,西中亚,汉代引进),易混淆!

15.石榴(原产西亚,汉代引进)

16.核桃(原产欧洲,汉代引进)

17.木瓜(原南美洲,明末引进),木瓜有啥好引进的,我反正没吃过!

18.花生(原产南美洲,明带引进,一说中国原产,这个好)

19.胡椒(原产西亚,南北朝进)

20.洋葱(原产西亚,清末引进)

21.菠萝(原产巴西,明代引进)

22.向日葵(原产美洲,明代引进)

23.卷心菜(原产欧洲,清初引进)

24.胡萝卜(原产中亚,元代引进)

25.西红柿(南美秘鲁,明代引进),这个好!

26.开心果(原产中亚,唐代引进)

27.无花果(原产西亚,唐代引进

28.苹果(原产欧洲,清末引进,非本土)

【看完三国麦谷稻易混淆易出错的点,闻着曹氏盖浇饭的香味……】

且看下文冯陈无声的那两句话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