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开局街亭之三国拿来吧你 > 第163章 辞赏赐子龙当先,恤三军孔明从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3章 辞赏赐子龙当先,恤三军孔明从众

pS:祭祀缅怀表文,登坛拜将祭天地,还有前文诸葛亮四表,我滴个乖乖,虽然有行文大纲,但是写起来,我滴娘哎,cpU干烧了快,不过别怕,今天还有姜维冯月成婚………

【行文至此,蜀汉卫将军可不是开玩笑的,姜维大权在握,后面快要开启第二卷大战模式!】

咱接着前文所说:

三军列队于陈仓城北,玄武山脚!

诸葛亮亲自主大典:

缅怀北伐之战陨英烈!

祭天告祖,登坛拜将!

一应战将、兵士皆有封赏,至于赏赐,诸葛亮坦言道:

“今北伐军资紧张,出征日久,供给不上,今赏赐不出,吾枉为大汉丞相!

望诸位、三军念及北伐大业,容吾迁延时日,亮亲自担保,年入冬前必会一一兑现承诺发放!

而现今只记挂于文书,待回到成都再言具体!

亮于此,谢过诸位!”

言毕见诸葛亮深鞠一躬!

【这画大饼!?虽然丞相言出必践不是画大饼,但是兄弟们,就算丞相就是画大饼,那又怎样,我认了,我愿意!】

【就像历史上蜀汉北伐曹魏一样,虽然败了,有点像空想画大饼,可是咱大老爷们之间,为了共同的理想信念而战斗,何尝不是蜀汉美男团的专属浪漫!】

………安静!………

短暂安静,不过一瞬间,军中上闪出一将:

银甲白袍,束发紫金冠!

严威而道:

“此间赏赐,云一概不要,以充军资,以资北伐!”

【…唰……唰!…唰…】

众皆循声望去,自是赵云赵子龙昂然而立进言!

诸葛亮对曰:

“军中威信,当奖罚分明,子龙何故推却奖赏!”

赵云亦昂然对曰:

“云 知丞相抚恤三军,恩威着信,今北伐大业未竟,赏赐坚辞不受!

心意已领,非是驳回丞相,或可分与军士!”

诸葛亮大赞特赞曰:

“到底是子龙啊!先帝常赞子龙忠勇,果如是!既如此说,就依子龙所言!”

赵云拜谢而归阵:

“谢丞相应允!”

众皆以为然,尽皆钦佩子龙忠勇正气,钦佩丞相敢作敢当、以身作则!

【云叔子龙这一搞,明摆着“梭哈”,这压力就给到了………某位名将!】

其他兵将都还好,只是有一人站立难受,如坐针毡,脸似火辣中烧,暗忖着:

“要了封赏又怎样?不要封赏又怎样?你赵子龙敢,咱有啥不敢的!?”

【这把“梭哈”咱跟了!】

索性出列奏道:

“既然子龙已当先表率,某岂能含糊,亦不要封赏,以充军资,以资北伐!”

诸葛亮刚欲开口劝说,只见魏延抢先摆手回绝道:

“欸!…丞相勿要劝阻,某说不要便不要!”

【魏延就是如此,其实他很是尊重丞相,只是他这个人率性了点,孤傲直接了点!】

诸葛亮自是了解魏延,亦是懒得和他多说,只颔首示意!

姜维亦是梭哈,关兴、张苞二人哪里还能落后,朗声道:

“某亦不要!”

“俺也一样!”

【这跟风二人组……】

关樾学着关兴说道:

“某亦不要!”

【插话王】郎鹏说道:

“俺也一样!欸!?齐少你咋个说嘛!?”

齐少嘶声倒吸一口凉气:

“嘶!…干!…跟了!”

【心里却是暗忖:这赏赐没看到就算了,这下好了,连想都不要想了,直接梭哈了,唉,男人活的就是个面儿……】

众兵将皆是如此“梭哈”,不要赏赐,三军亦是跟着不要赏赐,诸葛亮大为感动,朝着诸将、三军深躬拜谢!

情动而呼:

“先帝啊!……可曾看到:吾大汉如此军队,如何能败啊!

北伐必成,汉室必兴啊!

云长!…翼德!…汉升!…孟起!…汉故亡烈,诸位看到了吗!?佑我大汉必赢啊!”

一时间,诸葛亮悲恸交加,仿佛所有委屈、不甘、艰辛都需要在这释放出来!

【很久很久,他都没有好的帮手,举步维艰啊!这下好了,都有了!】

关樾、郎鹏自是扶着诸葛亮,月儿自是侍立孔明身侧以防意外,这是姜维特意安排,恐丞相过于激动而出差池!

姜维、月儿更是劝道:

“丞相!莫要过于悲恸,可要注意身子啊!

您才是三军的信心所在!”

“就是就是!诸葛爷爷!打仗的事交给他们这群将军、兵士们!

他们可都是您带出来的兵,打的不好你就只管骂!打的好就夸两句,多赏赐就行!

您啊!就视察视察民情,视察视察军政,养养花种种草,好好休养就行!”

诸葛亮及众兵将一阵哄笑,不得不说,确实应该如此!

而且人月儿就是会说话,人美、心善、嘴甜、识大体,进退有据,言语得当!

一众交头接耳争相讨论:

“说得好!”

“丞相听听劝吧!”

“欸?你还别说还真是!”

“呦!这女子是……”

“你丫活腻歪了,伯约将军的准媳妇,你还指指点点?”

“这……俺从街亭来的,俺哪里知道?”

“罢了罢了!看你这五大三粗,和俺一样脑子又少又轻!”

“正所谓不知者不怪!”

“欸?你说这准媳妇是不假,这婚宴吃席啥时候开,俺这饿的……”

“就是,咋个说嘛?婚还结不?席还吃不?……”

话说回来,气氛都到这了,眼瞅着巳时初 已过,是不是该办今日之“正事”了………

………………

这里说明一下:

【兵源】

汉末动荡时代群雄兵源主要来自募兵,同时广开门路,通过征兵、收降和以少数民族为兵等多种方式集兵,这个期间兵役制度的特点,是集兵方式和兵源都呈现多样化。

三国鼎立期间发展为以世兵制为主。

【募兵】

汉末,由于出现了大批战乱造成的背井离乡的流民和失去土地的游民,为募兵创造了条件。

而且自从董卓实行废立以后,群雄找到不经朝廷批准、擅自募兵的借口,募兵便一发而不可止。

所以,曹操、刘备等不掌握地盘和户籍、没有资格征兵的群雄,在开始割据时,更只有募兵这一方式可用。

【分为私募和公募。】

私人出资募来的兵,是募主所雇佣,依附雇主,成为其私部曲,兵归将有,是理所当然的。

公家募来的兵,为国家所有,有时却落入招募将领私人掌握,成为官部曲。

有记载说董卓之乱前,张杨、张辽、乐进奉大将军何进派遣,回本州募兵,各得千余人。

募兵是自愿交易,但亦有不愿应募,于是便有经常强募。

据说袁谭在青州募兵时,放兵搜捕,犹如猎取鸟兽。

还有三国时,游民和流民减少了,一般人民更不愿意应募。嘉禾六年(237 年),吴将周祗在鄱阳招募,激起民变被杀。

【征兵】

征兵制开始实行于西汉,以国家拥有广大的自耕农和掌握众多的户籍为基础。

汉末,豪强地主庇护大量依附人口逃役,自耕农和国家户籍的数量迅速减少,战乱中版籍不修,因此征兵制更加衰落,一般人民已不知征兵为何物。

北方豪强势力最强大,征兵制首先在那里衰落。曹操去世后,魏国基本不征兵了。

吴、蜀豪强势力略弱,征兵阻力相对较小。吴国在江陵和夷陵之战期间大量征兵。百姓不愿应征,征兵弊病丛生。

刘备争夺汉中时,紧急要求后方发兵(征兵)。诸葛亮令杨洪领蜀郡太守征兵,是实行征兵的明证。

根据战争需要,征兵率很高:两户出一丁,比例相当高。

到了北伐期间,又需要征更多的兵。诸葛亮虽然政治清明,一向公允,仍然不能避免“西土苦其役调”问题。

每有征兵,贫弱老实在家的、行动有牵累的人先征去当兵。人们稍有财产,便行贿,不惜倾家荡产。

【还记得: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个吗!?】

【收降】

收降是打了胜仗的群雄的扩军方式。他们以宽大的政策,吸引降兵自愿归附。

【以少数民族当兵】

汉末以来,内地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关中戎狄居半数,并州匈奴五部户口上万,幽州并州杂有乌桓,吴、蜀境内有夷、越。

以少数民族当兵,缓解了汉族人口锐减同兵员需求激增之间的矛盾,为各国补充了紧缺的兵员。

【世兵制】

建安后期,社会渐趋安定,过剩人口减少,大量招募、招降已不可能,征兵制不能普遍恢复,现有兵士如果复员,会制造出一批新的无土地农民,影响社会稳定。

在征兵、募兵都行不通的形势下,一种新的兵役制度——世兵制应运而生,不约而同地在魏、蜀、吴得到推行。

世兵制采取当兵世袭形式。

兵士家属集中到一起居住,既留作人质以防兵士叛变,又便于管理;

兵与民的户籍也由此分开,出现了兵户;当兵由及身而止,逐渐变为世袭。

兵户和世袭兵大量出现,成为时代的潮流,新的世兵制也就形成。

兵士终身当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世代代为国家尽当兵义务。

【番休制、分休制】

与世兵制配套的还有番休制,又称分休制。

兵士终身当兵,家属不随军,有必要给假团聚,以保证兵士人口再生产及有时间务农。

国家规定兵士以十分之八的比例承担作战、战备或屯田任务,十分之二的比例返家,轮番休整。

如邓艾规划在淮南屯田时,建议“令淮北屯两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

蜀军家属虽然随军,但不能随军北伐。诸葛亮大军出祁山作战期间,也实行番休制。

世兵制、番休制是三国的一大创造,是在天下残破、户口锐减、征募都难以大规模实行的困难条件下诞生的新制度。这一制度适应了三国的历史条件,有利于保障国家获得固定兵源,提高兵员质量。

【赏赐、封赏】

三国时期把赏赐看作与法治并行的“军之大事”,以赏赐表彰战功,激励奋勇作战,团结众将,解决将领和部队的实际困难。

【有爵赏、赐爵、物赏】

赏赐对象,主要是从战争需要出发,赏功能,赏斗士。有些人提出,军吏虽有功能,但论德行,不足以任郡国官职。

如管仲所说:“使贤者食于能则上尊,斗士食于功则卒轻于死,二者设于国则天下治”。

认为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受禄赏,不能立功兴国,所以“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以帷幄指纵的谋功为首功,以攻拔之捷的野战之功为下功,其次是重赏主动归降。

【封赏侯爵】

三国时期与汉时一样,侯爵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个层次。

郡县侯级别较高,通常一县之地或一郡之地作为郡县侯的封地。

同理,乡侯就是一乡之地,亭侯最小,当然乡亭有大小,有时候亭侯的土地人口比乡侯还大也是有的。

比如荀彧的万岁亭侯其食邑居然是钟繇这个定陵县侯的两倍多。

庞德,封关门亭侯,三户,这个关门亭可真小啊!

【木契领赏】

太府寺是九寺之一,负责管理国库资金。金部是财务部门,负责财务监督和管理。

领赏需木契,太府寺掌管着木契,其中有九份属于雄木契,由太府主簿管理;另一份是雌木契,由库官负责。在太府寺中,雄木契与雌木契的匹配是至关重要的,匹配成功才可发放!

【卫将军】

卫将军是西汉时,汉文帝由代王入继帝位,设卫将军一员,以亲信宋昌任之,总领京城南北军,是防卫部队的统帅,金印紫绶 ,二品品级。

后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皆开府(即设将军府),置官属,掌握禁兵,预闻政务。

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同级,三将军的地位仅次于三司(三公)。幕府设有长史、司马等僚属职位。

【卫将军由来】

卫将军:汉高帝时就有,王恬启、宋昌、张安世等曾任此职,掌南北军。

西汉初在长安城内设置南、北禁卫军,南军属卫尉统领,北军属中尉统领。南军分别驻扎在未央宫﹑长乐宫两宫之内的城垣下,负责守卫两宫。

长安城除宫城范围以外,皆归中尉守护,城门及城郊由城门校尉﹑步兵校尉掌管。

未央﹑长乐两宫位于长安城南部,所以卫尉统率的军队称南军。长安城北部归中尉,中尉后改名执金吾,中尉 (执金吾) 所部为北军。

皇帝为了更好地控制南北军,又常派亲信为卫将军加以统率。

东汉的将军也是中央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

【官秩绶带、三公九卿】

大将军位在三公上,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位在三公下。

三公:太尉(大司马)、司徒(民政)、司空(水土工部)。

秦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监察执法)。

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

前、后、左、右将军,位在九卿下,不常置。

1.奉常、太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2.郎中令、光禄勋,掌管宫殿警卫;

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4.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5.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6.典客、大鸿胪、大行令,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8.治粟内史、大司农、大农令,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9.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

【开府统军】

东汉中期以后,太后临朝称制,外戚以大将军执政,与太傅三公合称为五府。

以上将军均开府,府属有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掾属二十九人,令史御属三十一人。将军以本号领军的,各有部曲、校尉。 另有所谓杂号将军,临事设置,事毕即撤。

汉灵帝设西园八校尉,统率洛阳驻防军队,以宦官主之,这是后世宦官领兵的开端。

三国时期:

蜀汉【卫将军厉害】

1,姜维。

2,诸葛瞻,字思远,亮子,驸马,骑都尉,行都护卫将军,武乡侯。

曹魏【卫将军逐渐弱】

曹洪,字子廉,曹操族弟,曹丕称帝,封为卫将军,后迁骠骑将军。

蜀汉建国以后,刘备秉承汉制,设立过卫将军。不过,蜀汉底蕴不足,很多将军在四方、四镇等职位上待了一段时间,便直接跃为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职。

蜀汉卫将军一职,也仅有姜维、诸葛瞻两人担任过此职。从履历上来看,卫将军似乎成了通往大将军路上的重要铺垫。

蜀延熙十年(247年),姜维出任卫将军,并与大将军费祎共同担任录尚书事。姜维的侧重点在军事,而费祎的侧重点却在政务方面。

姜维以卫将军一职与大将军费祎分庭抗礼,抛开诸多因素,可见卫将军在蜀汉的地位。

【卫将军对于姜维来说,目前已经是破例越级擢升,那齐少更是祖坟冒青烟的擢升!】

【以蜀汉的国力北伐太难,又没有上帝视角,只能提高姜维的职权,这个时候,只能相信诸葛丞相、姜维姜伯约,不然什么都不做,那蜀汉坐等灭亡!】

【虽然如此晋爵擢升不合理,但是如果能让北伐赢,这个骂名我担着!】

写激动了,没写到结婚,再看下文婚礼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