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开局街亭之三国拿来吧你 > 第166章 郭伯济聚兵议军机,魏众将趁机欲请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6章 郭伯济聚兵议军机,魏众将趁机欲请战

pS:164,165章顺序我搞错了,我好难受,改不了了,没想到我的强迫症会输给番番茄茄!

有道是:

远在八荒之外,

近在眉睫之内。

如此盛大场面怎能只有汉一家独享,那魏、吴无需打探,自可得知:

这蜀汉太嚣张了!

这蜀汉太嘚瑟了!

“这蜀贼太不把人当人!如此行径视吾等为何物!?”

郿城帅案上首,一人独坐,面容坚毅,沉着冷静,却是愤声怒喝道。

此人乃是:

太原阳曲人,

举孝廉出身,

每料敌精准,

善谋局谋略,

官封射阳亭侯,领雍州刺史,迁镇西将军,不是郭淮郭伯济还能是谁!!

郭淮、孙礼、辛毗、费耀、潘遂、陈造、夏侯玄、司马昭等聚于郿城署衙商议军机!

左下首辛毗拱手拜道:

“将军,何不趁此良机,寻一寻岐山、雍川的松懈破绽,出兵攻打或可一战而胜!”

郭淮沉吟未语,右下首司马昭亦是沉吟不语。

一旁孙礼急声说道:

“将军!某看行!这天天缩在郿城里,何时是个头啊!

不如杀将过去,蜀贼们正庆祝婚宴,就算抵挡,也挡不住我大军猛扑!”

费耀同时也附和道:

“就是,将军!再不出战,刀斧徒自生锈腐坏,岂不可惜!

出战吧将军!”

辛毗更是再谏言道:

“今郿城除却阳平战损余三万四千兵马,另有子上一万六千兵马汇合,共计五万兵马,

又有宴会醉酒,且蜀贼连连征战疲弱!

且如此良机难觅,将军何不好生把握!?”

郭淮于上首冷言道:

“吾看未必,那诸葛孔明、姜伯约屡次扳回败局,虽是惨胜,却是危局屡破,局势渐而明朗!

如此破绽,此二人又如何不知,如何不防!

吾看………”

话未及说完,只听下首一人出班列奏曰:

“将军所言甚是!

诸葛妖道何许人也,容在下说句不敬之言:司马大都督尚且能与之周旋,且偶有小败……”

一旁司马昭脸鬓抽搐,眉角紧皱,想到其兄司马师战亡,父亲败退回洛阳,还不知朝廷如何降罪处罚,便暗自忍下,心想着少生事端为好!

那人瞄了一小圈后,又继续拱手拜道:

“又有上将赵云,魏延相助,蜀军个个勇猛过人!

还有那姜维,文武双全,虽然智计筹谋不如将军您,却也不可小觑!

在下隐隐而觉,各处应加强守备,以防蜀军以虚实假象迷惑我军,施以偷袭!

请将军明察!………”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人:

羽扇纶巾,谈笑风生……

………………

这里说明一下:

【费耀】

费耀,费曜、费瑶、费繇,曹魏将领。魏初,参与平河西之乱。明帝时官任后将军,跟随曹真、司马懿多次对抗蜀汉。

【辛毗】

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祖籍陇西。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辛毗跟随其兄辛评为袁绍效力。官渡之战后,扫清袁氏,辛毗后归曹操。

魏明帝时,封辛毗颍乡侯,食邑三百户,后为卫尉。青龙二年(234年),诸葛亮屯兵渭南,司马懿以辛毗为大将军军师,加使持节号。诸葛亮病逝后,辛毗返回,仍任卫尉。逝世后,谥号肃侯。

【夏侯玄,重点对象】

夏侯玄(209年~254年),字泰初,《三国志》等作太初,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思想家、文学家,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大将军曹爽的表弟。

【泰初】

关于夏侯玄的表字,《三国志》等作“太初”,其余的史料记载多作“泰初”。

考当时应并无太字字形,仅有“大”字与“泰”字同音而常被作为“泰”字简写,现史书记载的“太”字应均为后世所改。两种记载并存时,当以“泰”字为正。

夏侯玄少年有名望,仪表出众,时人称为“朗朗如日月之入怀”。魏文帝黄初六年(225年),袭封昌陵乡侯。魏明帝时,历任散骑黄门侍郎、羽林监。少帝曹芳继位后,拜散骑常侍、中护军,保卫皇宫。后任征西将军,任内与曹爽策划骆谷之役,大失人心。

高平陵政变后,被夺去兵权,改任大鸿胪、太常卿。嘉平六年(254年),中书令李丰与外戚张缉密谋杀死大将军司马师,改以夏侯玄执政。事泄被杀,夷灭三族,夏侯玄死时年仅四十六岁。着有文集三卷,如今已佚。

政治上,提出了“审官择人”、“除重官”、“改服制”等制度,被太傅司马懿评价“皆大善”。

博学多识,才华出众,精通玄学,成为“四聪”之一,与何晏等人开创了魏晋玄学的先河,是早期的玄学领袖人物。

【弱冠知名】

夏侯玄是征南大将军、荆州牧夏侯尚之子。

黄初六年(225年),夏侯尚去世,夏侯玄承袭其爵位昌陵乡侯。

夏侯玄少时便有名声,在弱冠时,担任散骑黄门侍郎。因在和毛皇后之弟毛曾同坐时面露不悦,而被魏明帝曹叡记恨,贬其为羽林监。

人称【蒹葭倚玉树】,就是芦苇倚靠着玉树。

【建议时政】

景初三年(239年),少帝曹芳即位,由夏侯玄的表亲、大将军曹爽(夏侯玄为曹爽姑姑的儿子)辅政,夏侯玄升任散骑常侍、中护军。

夏侯玄在中护军任上,选用的武官将卒,都是一时俊杰,后来大多官位显达,“牧州典郡”。《魏晋世语》称他选拔人才的标准、方式,成为了后继者的楷模。

太傅司马懿曾经与他谈及时事,夏侯玄提出了“限制中正官权力”、“除重官”、“改服制”等政治制度,被司马懿赞同,然而司马懿却以时机不成熟、缺乏贤才去具体实施为由没有施行他的建议,这一点受到了夏侯玄的责备。后任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州、凉州军事。

【骆谷之役】

正始五年(244年),夏侯玄与曹爽一起策划骆谷之役。征发六、七万兵卒,自骆谷入蜀,但粮饷难以供应,耗费大量人力物资,司马懿举昔日汉中之战的结果为例,认为蜀汉已据险以待,如若再不撤退,恐将全军覆没。

夏侯玄害怕,于是劝说曹爽撤军,大将军参军杨伟也力劝班师。曹爽这才下令撤退,途中遭蜀汉重臣费祎截击,险些被困。

此役“所发牛马运转者,死失略尽,羌、胡怨叹,而关右悉虚耗矣”,为时人所嘲笑。

【入朝被抑】

正始十年(249年),夏侯玄被剥夺兵权,入朝任大鸿胪,不久改任太常。夏侯玄为司马氏所抑制,郁郁不得志。自从被征回朝廷后,从不结党营私,也未蓄养美姬。

据《魏氏春秋》记载:

当初,夏侯玄的叔叔、征蜀护军夏侯霸与他一同被召入朝,夏侯霸将南逃至蜀汉,想劝夏侯玄一起离开。夏侯玄说:“我怎么能为了苟存自己而投降敌国呢?”于是接受诏命前往京师。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去世后,侍中许允对夏侯玄说:“没有可以忧虑的了!”

夏侯玄却叹息道:“士宗(许允字),你怎么看不清时事呢?此人(指司马懿)尚且能够以世代的交情善待我,而子元(司马懿长子司马师字)、子上(司马懿次子司马昭字)是不会容忍我的。”

【曹魏许允:字士宗,高阳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名士,官至中领军。与李丰、夏侯玄相亲善。李丰等谋诛司马师事败后,许允徙为镇北将军,假节督河北诸军事,还未上任,就被司马师流放到乐浪,途中去世。】

【蜀汉许允:三国蜀汉将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许允担任前护军,执掌禁军,同样参加北伐的蒋琬曾担任左护军。后许允继续跟随诸葛亮进攻曹魏,官至偏将军、汉城亭侯。】

【从容受刑】

嘉平六年(254年)二月,中书令李丰与皇后父光禄大夫张缉密谋杀大将军司马师,让夏侯玄代替他为大将军,张缉则为骠骑将军。

李丰暗中将此事告诉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等说:“你们几个人在内廷,不法的事很多,大将军这人严厉刚毅,反复强调,张当的下场可以作为鉴诫。”苏铄等应诺听从他的命令。

司马师秘密得知了他们的计划,于是请李丰来相见。李丰去后,立即被杀。这件事下交给主管部门,逮捕了夏侯玄、张缉、苏铄、乐敦、刘贤等人,押送给廷尉监管。

夏侯玄到廷尉,不肯写罪辞。钟毓自亲自审理此事。夏侯玄严肃地责备钟毓道:“我有何罪?你要作为公府的令史来诘问我吗?那供辞就请你代我做吧!”

【钟毓(不详-263年),字稚叔,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太傅钟繇之子、司徒钟会之兄。机灵敏捷,有其父之遗风。随平诸葛诞的淮南叛乱,拜青州刺史、后将军,都督徐州、荆州诸军事。

景元四年(263年),去世,追赠车骑将军,谥号为惠,着有文集五卷,见《隋书·经籍志》及《两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钟毓因为他是名士,名节高而不可屈服,而在当夜就写出了罪辞,装作流泪交给夏侯玄看。夏侯玄看完后,只是点头而已。

之后,廷尉钟毓上奏说:“李丰等人阴谋胁迫君主,诛杀宰辅,大逆不道,请依法论处。”

曹芳于是会集公卿百官廷尉来合议,众人都同意钟毓所判处的结果。

曹芳下诏说:“齐长公主,是先帝遗留在人间的骨肉,宽恕她三个儿子的死刑。”

于是,夏侯玄、张缉、乐敦、刘贤等,都被诛灭三族,其余的亲属迁到乐浪郡。

二月庚戌日(3月27日),夏侯玄在东市被处斩,临斩时,仍然神色不变,举动自若,从容受刑,时年四十六岁。

【择人】

夏侯玄有知人之名,在中护军任上,拔擢俊才,其择人标准为后世所遵从。

【学术】

夏侯玄博学多识,才华出众,尤其精通玄学,被誉为“四聪”之一,与何晏等人开创了魏晋玄学的先河,是早期的玄学领袖。

【曹魏四聪:夏侯玄、诸葛诞、邓飏yang、田畴!】

陈寿曾评:玄以规格局度,世称其名,然与曹爽中外缱绻;荣位如斯,曾未闻匡弼其非,援致良才。举兹以论,焉能免之乎!

【着作】

夏侯玄在文学上颇有造诣,着有《乐毅论》,因后来为“书圣”王羲之所书写而传于天下。与何晏、王弼二人同属当时社会所称的“士派”。

据《隋书·经籍志》载,夏侯玄有文集3卷(《唐书·经籍志》作2卷)已佚。今存有《时事议》《答司马宣王书》《皇胤赋》《乐毅论》《肉刑论》《答李胜难肉刑论》《辨乐论》《夏侯子》等文,在《艺文类聚》及《全三国文》均有记载。

【名士风度】

夏侯玄有一次靠着柱子写字,当时下着大雨,雷电击坏了他靠着的柱子,衣服烧焦了,他神色不变,照样写字。而宾客和随从都跌跌撞撞,站立不稳。 《语林》的说法则是拜陵之时。

当时的人评论夏侯玄好像怀里揣着日月一样光彩照人,李丰精神不振的时候,就像玉山将要崩塌一样。

夏侯玄被逮捕时,钟毓任廷尉,他弟弟钟会先前和夏侯玄不相交好,这时趁机对夏侯玄表示狎昵。夏侯玄说:“我虽然是罪人,也还不敢遵命。”经受刑讯拷打,始终不出一声,临到解赴法场行刑,也依然面不改色。

【性情中人】

夏侯玄和广陵人陈本是好友。当陈本和夏侯玄在陈本母亲面前宴饮时,陈本的弟弟陈骞从外面回来,一直进入堂屋门口。于是夏侯玄站起来说:“相同的事可以一齐办,不同的事不能混杂在一起办。”

【不修自敬】

裴楷评论夏侯玄说:“好像进入朝廷一样恭恭敬敬的,人们无心加强敬意,却会自主的肃然起敬。”另一种说法是:“好像进入宗庙之中,只看见礼器和乐器琳琅满目。”

【树大招风】

据《魏氏春秋》记载:在夏侯玄被逮捕时,司马昭流泪请司马师赦免他,司马师对他说:“你忘了在赵司空葬礼上的事吗?”之前,司空赵俨去世,司马师兄弟前来会葬,座上的客人有数百人,而夏侯玄晚到,所有客人都越席来迎接他,司马师因此而厌恶夏侯玄。

裴松之则认为夏侯玄在正始五年至正始十年的时间内都在西境,而赵俨于正始六年在洛阳去世,如此夏侯玄就不可能参与葬礼,而且史料也未记载夏侯玄在正始六年入朝,所以他认为此事是捏造的。

而裴启《语林》的说法则是司马师正在犹豫是否诛杀夏侯玄,便问他叔叔司马孚“我的才能可以控制夏侯玄吗?”司马孚则说“当年赵俨葬儿时,你来的时候只有一半的人出迎,泰初(夏侯玄)后到,所有人都站立迎接,从这件事看,你恐怕不行。”于是司马师就杀了夏侯玄。

父亲:夏侯尚,官至征南大将军、荆州牧,封昌陵乡侯。

母亲:德阳乡主,大将军曹真的妹妹。

叔叔:夏侯儒,夏侯尚的堂弟,官至太仆;夏侯霸,先仕曹魏,后降于蜀汉,官至车骑将军。

妻子:李惠姑,齐人。

妹妹

夏侯徽,字媛容,司马师的元配夫人,后被司马师毒死,西晋时追谥景怀皇后。

夏侯氏,吏部尚书和逌之妻。所生两子和峤、和郁俱为晋朝大名士。逌you,同悠,悠然自得;所。

《三国演义》中,夏侯玄形象与正史相似。

是曹爽的亲族,魏征西将军,镇守雍州。曹爽被杀后,夏侯玄被司马懿调回洛阳,改任太常。

后司马师专权,魏帝曹芳将血诏偷偷授予夏侯玄、李丰、张缉三人,图谋征讨司马师。

三人在宫门处被司马师带人拦截,搜出诏书,皆被腰斩于市,夷灭三族。

【孙礼】

孙礼(不详—250年),字德达,涿郡容城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曹操平定幽州后,征召孙礼。后曹爽令孙礼率兵御东吴军队,奋不顾身,贼众乃退。

后迁司空,封大利亭侯,邑一百户。嘉平二年(250年),孙礼去世,谥号景侯。其孙孙元继承爵位。

《全三国文》录有孙礼文一篇《清河平原争界案图宜属平原疏》。

陈寿评曰“孙礼刚断伉厉”。

这几人中,本书以【郭淮、夏侯玄为主!】

且看下文,进言者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