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开局街亭之三国拿来吧你 > 第169章 主郿城郭淮暗忖,从权威郭则无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9章 主郿城郭淮暗忖,从权威郭则无畏

话说这高刚何许人也!?说是由祁山堡出战不利被降级调任到郿城守城!

【很不熟悉】

【高刚】

高刚,曹魏将领,镇守祁山。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围困祁山,高刚欲要临阵投降。

而后因此被治罪,虽然最终赦免,却在魏国受到人们的非议。

《魏略》昭於楼上应详曰: “魏家科法,卿所练也。我之为人,卿所知也。曩nang时高刚守祁山,坐不专意,虽终得全,於今诮议不正。我必死耳,卿还谢诸葛亮,便可攻也。”

【曩nang时:往时,以前】

再说这守城官,如果是郡,就是太守,如果是州,就是州牧。 如果是县级部门,就可能是县令或者县尉等,

如果就一座城,那真是守城官,战时,都是听命或者协调于统兵主将!

【说冲突也不冲突,】

…………郿城署衙。

却说那郭淮想着:

“这夏侯玄在这里甚是不妙啊,嘶!………

如今司马师已亡,司马昭乃是大都督军前唯一嫡子上阵战场,这还用说,先前多说扶持培养,此后那不更是集宠爱于一身,说不定以后还要听命于司马昭!

夏侯玄又是博学多识,才华出众,谈古论今,这郿城无人能出其右!

这二人联不联合与我何干!只是不要抢了我风头便好!

想着自蜀兵犯魏以来:

前有夏侯楙,被诸葛孔明接连击败,军中也就是我郭淮主事!

后有曹真,亦被诸葛孔明接连击败,军中还是我郭淮主事!

再又有司马大都督,同样还是被诸葛孔明接连击败,这郿城归我管!

然司马大都督卷土重来,张合被姜维斩杀,司马都督又被诸葛孔明率军击败于街亭,司马师被蜀将关樾阵斩!

直到如今司马大都督奔丧于洛阳,这抗蜀前线唯有我郭淮所守之郿城坚不可破!

哼!吾要守的地,吾要掌的权,汝等今日任何人不得插手,谁也带不走!

我郭淮郭伯济从不喜被人要挟、威压!这郿城,天王老子来了,他也是我说了算!”

【不过还是怕司马懿的!】

一时间没想好如何平衡各方之间权力,刚欲起身离去时,只见一军士急步闯入署衙跪拜而报:

“报将军!急禀将军!郿城守官差人急报:

蜀军擂鼓进军郿城!”

郭淮冷哼一声:

“嗯!?…哼!……

流民草寇亦敢妄称军队!以吾度之,蜀贼兵力守城尚且困难,何来人马以攻郿城!?”

那军士被问的懵了个大愣:

“额……这……属下不知,守城官高将军让属下………”

郭淮直接打断反问道:

“攻城军队几何!?”

那军士亦是摇头道:

“额…这…属下也不知!”

又是接连诘问:

“人马兵力器械如何!?”

“属下也不知!”

“何人统率出战!?”

“属下也不知!”

“北郡、渭南、阳平可有蜀军动向!?”

“额…这…属下也不知!”

郭淮也不气愤,也不大怒,只是平静又问道:

“唔!…可曾见到诸葛孔明或是姜维姜伯约!?”

“属下不知!”

“嗯!?…”

“噢对对!!将军,没见到此二人!也无二人战旗!”

“唔!…还有那赵云赵子龙和魏延魏文长可曾出阵!?”

“不曾!诸葛亮、姜维、赵云、魏延,属下自是记得,这四人都不曾前来!”

“嘶……好生奇怪,若无猛将,此不似诸葛亮或是姜维做派!小心其中有诈!”

“噢对!!将军,属下虽未见得这四人,但是却见【张】字将旗,且是两面!”

“哦!?汝可确信!?”

“自然,虽不认得,可是属下细细观察之下:

有一人燕颔虎须、豹头环眼,手持枪矛!

还有一人面容坚毅、玄盔玄甲,挥苍天槊,骑黑棕马!

蜀军中,唯此二人气势非凡,令人胆战心惊!”

“哦!?果真如此!?”

“回禀将军!千真万确,如若所说不实,将军可斩我头!”

“唔!…言重了!自是信得!壮士现居何职!?”

那被郭淮唤作壮士的军士躬身拱拜道:

“回禀将军,郿城守城军前一伍长!”

郭淮虽有犹疑却平声而道:

“伍长!?好一个伍长!是何出身!?”

那军士再禀报道:

“回禀将军,属下平民出身,一介布衣草芥,不足挂齿!”

郭淮摇头道:

“非也非也!有道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实不知之事,真诚所讲,无有欺瞒!

力所能及之事,尽心尽力,细致观察!

吾看,汝颇有些心胸,见识非常,不知有何志向!?”

那军士不卑不亢回谢道:

“谢将军夸誉,非是属下志向远大,而是于军中,钦慕拜服一人!………”

停顿一瞬之间急忙改口:

“额……于军中,钦慕拜服二人,一位是郭将军您!另一位是郿城守城官副将………!”

郭淮饶有兴趣,似乎对郿城被攻一事完全不在心上,疑声道:

“哦!?守城副将!?”

那军士回禀道:

“正是,此人姓陈名泰!沉稳持重,思维敏捷,熟悉兵法战略,文武皆备!

属下皆是从他那所学,不得精髓,只叹一草芥,有何面目去讨教,商议军机!……”

郭淮自是很忙,大脑搜索这【陈泰】碎片,似有耳闻,又不好确信!

未有回话,然后郭淮回头看着这军士问道:

“汝!可报上名来!”

那军士躬身拱拜道:

“回禀将军!属下郭则,郭则的郭,郭则的则!将军………”

…………………

这里说明一下:

【夏侯楙】

夏侯楙máo,字子林,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魏名将夏侯惇之子,三国时期魏国官员、将领,其妻为曹操之女清河公主。在魏国历任侍中、尚书、安西将军、镇东将军,假节,封列侯。曾一度驻守曹魏都城长安,但蜀汉北伐后就被调离。

夏侯楙年轻时与魏文帝曹丕亲近友善。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受禅登基,建立魏国,任命夏侯楙为安西将军、持节,继夏侯渊之后都督关中,驻守长安。夏侯楙无用兵谋略,而好经营家业。夏侯楙后来受封列侯,娶曹操之女、曹丕的姐妹清河公主曹氏为妻。

太和二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魏明帝曹叡西征,将夏侯楙调回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夏侯楙在关中任职时,多养伎妾,夏侯楙的妻子清河公主曹氏因此与他不和。后来,夏侯楙的弟弟们不遵礼度,夏侯楙多次斥责他们,他的弟弟们就诬陷夏侯楙诽谤。曹叡想杀夏侯楙,问长水校尉段默,段默认为一定是清河公主与夏侯楙不和睦,就合谋罗织罪名,希望使曹叡推敲求实。况且夏侯惇与曹操有平定天下的功劳,应该三思而后行。曹叡才意识到这是诬陷,于是就下诏书,推究是谁替清河公主作的表奏,果然是夏侯楙的弟弟夏侯子臧、夏侯子江所作。夏侯楙后来官至镇东将军。

历史评价

魏延:“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

鱼豢《魏略》:“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

父亲:

夏侯惇,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

兄弟:

夏侯充,袭封高安乡侯。

夏侯子臧,夏侯楙之弟。

夏侯子江,夏侯楙之弟。

妻子:

曹氏,魏武帝曹操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姐妹,封清河公主。

《三国演义》中,夏侯楙字子休,魏国大都督。是征西将军夏侯渊之子,自幼嗣与夏侯惇为子,夏侯渊为黄忠所杀,曹操怜之,将女儿清河公主嫁给夏侯楙,招他为驸马,因此朝中钦敬。夏侯楙性子急,又很吝啬,虽然掌握兵权,但从未带兵临阵。蜀汉丞相诸葛亮伐魏,夏侯楙自请出征,魏明帝以他为大都督,调关西诸路军马二十余万,来敌蜀军。指挥三军把赵云逼到绝境,后为诸葛亮设计所用,损失数名将领、连失三郡,并误使姜维投蜀。夏侯楙率败兵投羌胡,至此羞惭不回。

【槊】

槊,古代兵器的一种,武术长器械之一。在古代多用于马上作战,与狼牙棒同属一类,为重型兵器,多为力大之人使用。柄用坚硬木制成,长约六尺,柄端有长圆形锤,锤上密排铁钉六至八行,柄下有三棱形铁钻。攻亦称“狼牙槊”。主要技法有劈、盖、截、拦、撩、冲、云、带、挑、砸等。

槊是武术器械的一种。槊是由矛和棒演变而来的,明代字书《正字通》中曾写有“矛长丈八谓之槊”。早期槊、矛通常混称,后来槊发展成为重型兵器的一种,多用于马上作战。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就发现过战国晚期、东汉早期的槊。槊的种类很多,结构复杂,较为笨重,多由力大的人使用, 《水浒传》中“百胜将军”韩滔用的武器就是一杆枣木槊。

槊分槊柄和槊头两部分。槊柄用坚实的木材制成,长约2米。槊头是槊柄的顶端安装有一个长圆形锤,上面密排铁钉或铁齿6-8行,柄尾装有三棱铁钻,这样的槊被称作“狼牙槊”。除狼牙槊外,还有指槊、掌槊、衡槊、枣阳槊等不同类型的槊。

马槊

槊的发展主要用于骑兵使用,尤其是重装骑兵。因此,马槊是槊的主要形式。马槊通常为4米左右,槊首锋刃长达60cm。在奔驰颠簸的马背上,不经过训练很容易破绽百出。通常为重装骑兵所持有,汉唐以来的武将往往以持槊为出身高贵世家的象征。

步槊

步槊不是马槊,可见的记录很少,通常只是南北朝时期一种对步兵的长矛型的长柄武器的习惯性叫法。并不会按照马槊的制作方法进行繁复的制作,往往只是矛枪的一种称呼。

杂槊

很多武器假称槊,其形制多稀奇古怪、使用方法也无法考证、演义等也会将一些奇怪兵刃成某种槊,我们都将其统称为杂槊。最着名的有两种枣阳槊、禹王槊,枣阳槊的形象更像一把狼牙棒;而禹王槊基本形状是一根铁棒的前面铸有一只手,取“执掌权衡”的权杖的意思。

使用高手

高敖曹

南北朝时期,北朝着名猛将。出身世家,其父:高翼,东冀州刺史。《北齐书·高敖曹传》:龙眉豹颈,姿体雄异。《北史·高敖曹传》:昂马槊绝世,左右无不一当百,时人比之项籍。

尉迟恭

唐太宗手下第一猛将,出身世家(曾祖尉迟本真,后魏冠军将军、渔阳郡开国公)。尤其善用马槊,《资治通鉴》:(李)世民谓尉迟敬德曰:“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李世民对尉迟敬德勇猛与马槊武艺评价是极高的。

程知节

唐初猛将,程知节(演义称程咬金),出身世家,曾祖父程兴,北齐兖州司马。祖父程哲,晋州司马。父程娄,济州大中正。《旧唐书》:程知节,少骁勇,善用马槊。

秦琼

大唐猛将秦琼也善用马槊,《旧唐书》: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

李存孝

唐末五代第一猛将李存孝,晋王李克用之义子。常持马槊冲阵,《旧五代史·唐书列传五·李存孝传》: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

【禹王槊】

禹王槊是中国古代兵器的一种。基本形状是一根铁棒的前面铸有一只手。禹王槊是一种异常沉重的兵器,很少有人有力气拿动它,挥舞杀敌就更不可能了。

在艺术作品中使用这种兵器的人有评书《刘秀走国》中的大将长人尤亮、《明英烈》和《大明英烈》中的常茂,《大明英烈》里的虎牙以及京剧《雅观楼》中的李存孝。

它的来历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最早是大禹治水时用来开山凿石的工具和镇压江河中的妖魔鬼怪使用的神器。以后主要当作法器摆在庙门口代替四大金刚的作用。到后来历朝皇帝的仪仗队中都有它出现,为了显示皇帝和大禹一样功绩非凡。

禹王槊有四种造型,基本形状是一根铁棒的前面铸有一只手,二指前伸或拿着一枝尖端向前的笔的叫做“指”,五指伸开的叫做“掌”,紧握拳头的叫做“拳”,拳头中横握一根双头铁钉的叫做“横”。连在一起取其谐音就叫“执掌权衡”,以显示为民除害的大禹的神圣。

【《三国演义》中横槊赋诗的曹操,不过这种早期的槊只不过是杆比较长的铜矛而已。】

且看下文郭淮与那军士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