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其他类型 > 彪悍屠户女,娇养读书郎 > 第131章 听话的小相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位商贾夫人久居内宅,没去过别的地方,看着这些菜倒也觉得新鲜,于是纷纷讨好夸赞,夸完了菜又开始夸园子,夸宅子,一通马屁拍得响亮。

苏潇还是第一次被如此逢迎。

在京城的时候,一块儿砖头掉下去都能砸死个大官儿,即便是袁相柳考中了状元,但比起这个尚书那个侍郎也算不得什么,没人会这么奉承讨好他们。

上次这般场面好像还是回乡省亲的时候,但当时刘县令献殷勤的对象是袁相柳,如今被拍马屁的人换成了苏潇自己,她听多了觉得也挺累的。

“请几位夫人前来就是闲话家常,夫人们就当在家里一般放松就好,不必拘束。”

苏潇笑着安抚了一句众人,而后看向方夫人,道,“说来,我与方夫人和方家还算是老相识呢。”

这话倒是让方夫人愣了一下,一时间没想到该怎么接。

主要是她不认识苏潇,也是这些妇人中最不擅长逢迎讨好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有些尴尬。

另一位刘夫人是个人精,没让冷场,把话接了过去。

“哦?这倒真是缘分了,瞧方夫人这样子,只怕是年岁大了,记性都不好了呢。”

“倒也不是方夫人记性不好。”苏潇笑着道,“说来这渊源还是在我家……大人科考的时候。”

叫惯了小柳,她差点儿一时没改过来。

“那时在永昌府结识了方殷姐姐,正巧还住成了邻居,当时我与方姐姐多有走动,方姐姐还经常带着小叶儿过来。小叶儿机灵又可爱,我也是极喜欢的。”

苏潇叫的是喻子叶的小名,方夫人感觉到是真的熟识,反应过来之后忙接话,“那真是小女的福气,能结识知府夫人。”

方殷远嫁到永昌府,平时与家里多有书信往来,喻维金科考落榜的事儿方夫人是知道的,算起来确实是和袁相柳同一届。

自家女儿方夫人了解,并不是个能说会道的人,能和苏潇交好实属意料之外,但有这一层关系,确实也让方夫人放松了不少。

“还得是袁大人得天独厚,才能一举夺魁,实在是才学斐然。”刘夫人见缝插针地夸了一句。

“是啊。”方夫人反应过来之后也赶紧附和,“比起袁大人,我那女婿可是不成器的多了。”

提起自己的女婿,方夫人忍不住眉心微蹙,虽说女儿来信报喜不报忧,但是女婿一个接一个的小妾纳进门,她又如何能不知晓?

自己膝下这些女儿嫁的都是读书人,只是近况却大不相同。

三年前与池期徇和离的小女儿境遇最难,其次便是三女儿方殷。

当母亲的没法不挂心。

苏潇见惹起方夫人愁肠,也就适时转换了话题,“这次请几位夫人过来,除了闲话家长,也是有一桩生意要与诸位谈……”

宴席一直到下午才结束,几位夫人结伴离开,匆匆乘马车回到府上。

方夫人到了家门口,一下马车方老爷就从大门口出来。

“总算回来了,怎么去了这么久?”

方夫人有些诧异,她和方老爷感情虽然还不错,但像这种在门口等着接的事儿也是从未有过的。

“快进来,和我说说今日知府夫人都说了什么。”方老爷拉着她急慌慌的往里走,罕见的不稳重。

方夫人这才明白过来,忍不住笑了,眼尾的皱纹堆起了一抹慈祥,“我说老爷怎么这么着急,我原来是为着知府夫人。”

“别乱说,让人听去了断章取义也不怕惹祸。”方老爷责怪地看了她一眼。

一直到了后院,两人进了屋子,又把下人都打发出去,方夫人才和方老爷说起今日的事儿。

两人之前多番猜测苏潇的宴请意欲何为,但却没有一种猜对。

苏潇请他们居然是要做生意!

堂堂知府夫人,居然合伙邀他们一起做生意!

为官经商倒不稀奇,但是有好的买卖谁会拉上别人?要拉也是拉自家亲戚入伙。

今日苏潇拉拢他们几家,也没有直接让他们拿银子使力,而是把生意的事儿细细说来,让他们回来考虑。

可以说是很留了余地,明显不是想借着生意的事儿大肆敛财,收他们的银子。

连今日方夫人带去的礼也都没收。

“什么生意居然能引得知府夫人这么上心?”方老爷不解。

说起这个,方夫人可来了精神,道,“都是我没听过的,不过听着还真是都挺不错的。”

她把苏潇说的那些又和方老爷说了一遍。

像是干果和干海货这类之前也有人做,池期徇就做这一类生意,但是销路不广。

盐州这边山贼水匪实在太多了,即便卖了大价钱也很容易被抢,又加上道路不平,运送成本太高,基本上也就能卖卖附近的几个州县,偏偏附近又多靠海,生意并不多好。

椰丝垫子这东西家家户户也都有在用,自己都会编,不算多新鲜。

“但是橡胶罐头可就新鲜了,说是能保持最大程度水果新鲜的口感,不流失水分,运到京城去卖都不会坏。”

“还有橡胶轮子,说是配上新修的道路,一天能走的路程是普通马车的一倍还多。”

“还有一种新奇的种子,叫洋芋的,说是很适合咱们这边的土地栽种,沙石土地里面也能结大果,还不惧怕台风,果子成熟吃了饱腹感强,能做出不少美味佳肴……”

“知府夫人说她已经下种了一些,再过个把月就能成熟了,到时请咱们都去吃洋芋宴。”

“洋芋?”方老爷也没听过这东西。

“原来老爷也是第一次听说。”方夫人不禁感叹,“这知府夫人不愧是从京城过来的,还真是见多识广,今日宴席桌上有好多菜我都没吃过,说是北方那边的特色。”

“都挺好吃的,只是我怕失礼都没敢多尝。”

“还有,老爷,知府夫人说还认识咱们殷儿呢!”

方夫人和方老爷说起苏潇和方殷的交情。

方老爷大为震撼,后又颇为唏嘘,“这同是一届考生,有人金榜题名,迈进金门槛就成了官老爷。瞧瞧咱家那不成器的女婿,还整日流连在小妾堆儿里,瞧着也是没大出息。”

“早知道当初真不该把女儿嫁过去。我现在想着都不如嫁一户寻常人家,或者干脆招个赘婿。”方夫人想着今日在袁府的所见所闻,越发对女儿愧疚起来。

听说袁大人就是入赘的,与袁夫人感情甚好,看得出来袁夫人在府里面也是说一不二,可见选对了人有多么重要。

……

苏潇提出的买卖无论谁看都是划算,更不用说和苏潇做生意还能讨好袁相柳,没有一个商户不想和府县的官老爷搞好关系。

第二天一早,几位夫人就重新登门拜访,还带上了银子,都要入股。

苏潇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契书,几人全都签了字,非常正式的生意合作,之后便如火如荼的开始了动工前的准备。

有事情忙,时间好像也过得快一些,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

橡胶厂步入平缓阶段,不再用人一直盯着,苏潇闲下来,这天下午便拿着小爬犁到后面园子挖土豆。

因着是在自己家后院,她穿着一身清凉的短打,腿和胳膊的袖子都是半截,露出来皮肤比较凉快。

如今肚子还不显,蹲在地上也不费事,她慢慢把上面的土给剥开,露出下面隐约可见的小洋芋,还没伸手拿出来,就听到后门响了一声。

苏潇若有所觉抬起头,看到了一身风尘仆仆归来的袁相柳。

“小柳,你回来了!”她一把扔掉小爬犁,起身朝袁相柳跑过去。

“慢点儿。”袁相柳赶紧伸出双手接住了她,轻轻拍了拍她的腰,“有身子的人还这么不知道小心。”

“看到你回来了,我太高兴了嘛!”苏潇瞅着他。

一个多月不见,袁相柳下巴上胡渣都冒出来了,摸起来微微有些扎手,痒痒刺刺的。

苏潇摩挲了两下,感觉还挺新奇,然后就被袁相柳攥住手,压着亲了起来。

好半晌才被放开,袁相柳笑弯了眼睛,“想我没有?”

“你说呢?不想你看到你会这么高兴?”苏潇唇角止不住的上扬,搂着他嗅着他身上的味道。

“你给我做的香丸我都用完了。”

“那晚上再给你做。”

“过几天吧,你这才回来要多歇歇。”

“在这儿做什么呢?”袁相柳探身朝她身后看了看。

“我在挖那个洋芋!”苏潇从他怀里出来,牵着袁相柳到刚才那片地。

洋芋已经冒出了头,苏潇用小爬犁勾了两下,就从地里勾了出来。

还没有拳头大,毕竟种下才一个多月。

据关山所说,这种洋芋通常是三到四个月成熟一季,但是在特别暖和的地方,两个月也是可以成熟的。

要真的合适种,一季接一季,一年种个四季都不是问题。

当然,那么种的话产量就会少许多,所以肥田也是至关重要的。

苏潇这边的洋芋才种下一个多月,如今还是小洋芋一枚,看着圆溜溜的,还挺可爱。

苏潇擦掉了上面的土,露出了麻嘟嘟的黄色表皮,献宝似的给袁相柳看。

“照这样看,两个月还真的能长挺大,到时候咱们做来尝尝,看看是不是有关山说的那么好吃。”

“到时候我给你做。”袁相柳从背后抱着苏潇,下巴抵在她肩头,亲蜜地蹭了蹭。

苏潇很喜欢这种温存,回头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关山不是说能做出很多种花样,他还说这东西能做成粉条,到时候咱们可以试试。”

“好,潇潇想吃的咱们都试。”袁相柳道。

“这么听话?”

“我以前不听话吗?”

“哈哈。”苏潇笑了,“以前也听话。”

两人腻腻歪歪好一会儿,从后院到前厅,手就没分开过。

苏潇和袁相柳说了许多他走之后的事儿,包括自己找到了橡胶林,建了作坊,也给那些商户盖了住的房子。

当时她征集了一些附近的村民,开出了每天十文钱的工钱,村民们特别踊跃,以至于附近远一些的村子都赶早过去干活,很快就把作坊和住房都建好了。

苏潇调过去六千多人,半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干活儿了。

这些人要收集橡胶的汁液,然后再根据关山给的方法做成橡胶,步骤有些繁琐,不过好在人多进展倒是也很快。

已经出来了像模像样的成品,昨儿刚送来让苏潇瞧过,品质还算是不错。

苏潇还套了辆车试试轮子,结实程度不输关山带来的那种橡胶轮子。

除此之外,苏潇还对外收了许多椰子和水果,开始试做罐头和榨椰油。

这椰子当真都是宝,原本那些村民却只取里面的汁水,顶多吃点儿椰肉,可是浪费了。

椰子在盐州城这边是相当不值钱的,一文钱能买两三个。

更贫穷一些的县城,听说一文钱能买五个。

得知椰子也能卖钱之后,大家对椰子的积极性更高了,苏潇一文钱两个收上来二十几大车。

这些还都是长得比较分散的椰子树,并不是成片成林的,也都没有主儿。

但因为椰子树很高的缘故,也不是人人能摘的,总之勤劳又大肚的就能赚到这笔钱。

第一批椰子被苏潇送到了橡胶作坊那边,又调去了一些人帮着处理,因为没有经验做废了许多,前几天总归是榨出了油来。

那油跟椰子的香味儿居然二样不差,苏潇还让厨娘用椰子油炒了回菜,倒是别有一番风味儿。

“我留了一瓶椰油,等有时间小柳可以试试做脂膏。”苏潇说得口干舌燥,让翠红端上了冰镇的椰子水。

椰子水是一早上就装进竹筒里面,然后扔在井下冰着的,端上来之前翠红又额外加了两块冰在里面。

盐州的天气想要储冰十分困难,冰价自然也就十分的贵,就这么两块冰,边都顶得上普通人家好几天的饭钱。

不过冰镇后的椰子水更是好喝,激发了那股椰香和甘甜,苏潇小口小口地喝着,只觉得十分爽口。

袁相柳也喝了一杯,觉得有些凉,告诉苏潇少喝,又接着之前的话道,“明日就给你做。”

苏潇喝了半杯,把杯子放下,反应过来他说的是脂膏,道,“哪用那么着急,又不是什么正经营生,等你有时间了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