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系统:“正在北速一行驶当中,北速二已确认,三十秒后进入北速二加速状态。”

系统:“即将进入北速二,所有人员请注意,地球环轨即将进入北速二。”

发动机喷口的光亮增加了,喷射出的火焰也在拉长,在北极点的人还没有说上几句赞美和感叹的话语,看到地平线之下爆发出了一阵耀眼的光,穿过了周围的行星发动机的光柱,随后那光急速沉入了地平线之下,只剩下余晖在空中闪烁着。

战机已经出发,在地球环轨还在北速一状态的时候能跟上,而且很轻松,飞行员认为这次的任务并不难,跟上地球环轨做稳定的拍摄就可以了。

但地球环轨进入北速二的情况就立刻不一样了,音爆时不时在谷厢的前方和周围产生,谷厢明显开始突破音障,等到完全进入北速二的时候,音爆直接被甩在了尾巴后面,战机全速飞行是可以勉强跟上的,飞行员也没有想到执行任务竟然能体会到最高负荷的训练内容。

“101呼叫总控制台,101呼叫总控制台!跟不上了,跟不上了!重复,真的跟不上了!”他减速了,必须得减速了,之后长出一口气,嘀咕道:“怎么造出这东西的!”

飞行员回头看了一下在行星发动机光柱之间的太阳,他飞到了黄昏的时候了。

第二架战机立刻起飞。

北速三也是要进行测试的,当北速二的速度稳定之后,地球环轨已经离开北极很远了。

系统:“正在北速二行驶当中,注意!北速三已确认!六十秒后进入北速三加速状态,请所有人员做好高速准备。”

在轨人员知道接下来就是北速三了,这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这就到了考验平时的训练量的多少和刻苦的程度了,他们中的有些优秀的预备航天员和飞行员员已经开始紧张了,不断做着深呼吸,有些从领航员号退下来的老航天员,心想着当年太空电梯的加速度,也就是弱了很多的北速二,这北速三,真得拿出吃奶的劲儿对待了。

正当此时,谷厢中的红色警告灯开始闪烁,发出低沉的警报声。

系统:“警告!警告!地球环轨即将进入北速三!请所有人员注意!维生系统启动。警告!警告!地球环轨即将进入北速三!请所有人员注意!维生系统启动。”

所有的发动机喷射口全部开启,喷射出的光柱远超了谷厢的长度。

强大的加速度将地球环轨上的人员的肉都快要扯下来了,达到了设定全功率加速状态,等到地球环轨完全进入北速三之后,加速度就小了,在轨测试人员都没有能想到从北速二到北速三的加速度相差竟然能这么大!

他们开始汇报当前的身体状况,没有一位出现特别严重的症状,都在良好状态。

地球环轨很快就驶出北极圈,向着北回归线前进,在谷厢中观看,一个个行星发动机快速向后移去,好似下面装了轮子似的。

就算战机是提前起飞,并且提前进入全速飞行的状态,依旧被地球环轨在五秒内追上,挨个追上,不论是巡航的,清除沿途威胁的,还是直播的,在任务中的,然后再用五秒的时间彻底甩掉,就这么十几秒的直播画面,人们依旧看着很是振奋,当年的太空电梯,今年的地球环轨,这都是人类创造的伟大奇迹。

系统:“地球环轨已进入匀速行驶阶段,请所有人员不要随便离开座椅。”

崔旺看着切来切去的直播画面,觉着没什么意思的,拍来拍去,真的连一个影子都拍不着,或者就是拍着了一个屁股发光的影子,估计直播的人得到信号的时候,地球环规早已离开那个信号源点好几公里了,再来回切根本赶不上,只能是多个画面同时在电视上播放,不然总会错过的。

“真快啊!”他感叹道。

谭月感得开心,觉着特别骄傲,为崔旺感到骄傲,“确实快,但是咱们坐不了,加速度太大了,哎!那些人……你看他们的脸,好像瞬间老了十岁呢,那肉得是多重了?估计在咱们说话的时候,人家都冲过北回归线了,我倒是想起了六十多年前的一个人了,好像被当时的人们称作飞人,忘了名字了……”

崔璨知道这个人,刚刚在历史课上学的,“刘翔嘛?”

“是他吗?我是记不得名字了,应该是吧。”谭月突然一脸的惊恐,喊道:“哎呀!我火上还有焖面呢!别糊了!”她跑去关火了。

谭月在厨房中忙了一阵,将锅碗都上桌,就这么个功夫,地球环轨已经过了赤道,“好家伙,这也太快了吧?难道是我慢了?”

崔旺闻到香味了,赶紧去帮忙,边说:“没有,按照北速三这个速度,差不多,我觉得是你快了,璨璨,来,吃饭吧!”

“等我一会吧,马上就到了,我觉得到了南极,饭正好,没那么烫了。”

地球环轨的试运行还没有结束,总控制台并没有松懈,依旧在记录着所有的数据信息,南极的控制台收到了信号,这就意味着马上就要到了,地球环轨已经进入了南回归线,马上就要进入南极圈了。

地球环轨进入南极圈并没有减速,虽然早已关闭了北面的发动机,但依旧是亚北速三的速度向着南极点前进,进入了黑乎乎的世界,星空依旧,甚至是更为清晰。

谷厢内的所有座椅一百八十度的转向,然后固定。

在电视直播的画面中有电脑模拟的画面,实时标注着地球环轨在地球上位置,旁边还有一个简易的平面二维模型,一个闪呀闪的点在圆圈上的行走,和钟表差不多。

有些人捏一把汗,都到了这个地方,都这个距离了还不减速吗?这已经进入南极洲了,竟然还不减速!是不是试运行出了问题,没有办法减速!现在可是半轨,开出去的话,可就真的砸在冰上滑行了,甚至在冰面上砸出一个深坑。

怎么还不减速!

系统:“地球环轨已脱离北速三,所有人员请注意,南墙制动即将开始,所有人员请注意,南墙制动即将开始!”

北面发动机的早就在低温状态下了,南边的发动机瞬间亮了起来,在极短的时间内增加功率,喷口射出了蓝色的光柱,立刻进入了减速的状态,不久之后,后面起飞战机终于跟上了,总算能够拍摄到长而稳定的画面了。

经过较长时间的减速,地球环轨很快进入了低速状态,但是谷厢中的人员们可不是这个感受,他们又经历了一次加速状态。

地球环轨在接近南极点的时候,速度已经很慢了,在后面跟着的声音也急匆匆地跑了过来,一座巨型的钢铁大山慢慢漂动而来,停在了地球环轨南极站巨大的弹射架上。

这还不算是彻底成功,必须所有的在轨人员全部安全地踩在南极的雪面上,这才算是一次完整的试运行,虽然在监控摄像头中看着他们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甚至还在小声的聊天,能起身走下地球环轨,这才是最重要的。

崔璨去吃饭了,她磨磨蹭蹭吃了一口,惊讶的觉着,跟陈娇嫂嫂做的味道竟然是差不多的!这倒是挺奇怪的,但这个面却是软的,应该是外面买回来的面,不然自己弄的面,还得是钢丝刷嘴。

地球环轨上的七十一名成员全部下了谷厢,地球环轨的试运行圆满结束,在联合政府内观看大屏幕直播的各国代表和工作人员庆祝鼓掌,总控制台的人也在欢呼庆祝,但并不是地球上所有看着直播的人都在庆祝,有一些人甚至是咬牙切齿的。

地球环轨一号线的试运行成功,只代表了其中一个阶段,这个大家伙的建设,耗费了不少的资源,之后还要进行全轨的建设,以及第二条线和第三条线的建设,谷厢也会有所改进和升级,横截面积减小的同时增加长度,并且多个谷厢连接,还能够在行驶的中途分离,如果三个谷厢连接,其中一个只走到赤道处就停下,那只能是最北面的谷厢脱离后在赤道处停止,脱离之后,中间的谷厢北面发动机再点火,继续进行的加速,将两节谷厢推至南极。

这是前期就存在的构想,只不过当时没有足够的数据来分析更优的建造方案,这下有了。

地球环轨一号线的建成,也意味着南极发动机的建设要加快了,空中运输已经用不上,当前的情况下也没有必要了,地球环轨的轨道下方,架设有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无人运输车完全可以胜任这样简单的道路状况,减少了人力,增加了效率。

不仅仅如此,第一条半轨的建成,相应的还要考虑到安全状况,这是需要联合政府费心的地方。

既然北速三和南速三是安全的,在地球环轨上做试运行测试的预备航天员都交了报告,在他们的报告当中,有几个人认为,北速三或者南速三还有提升的空间,在他们能够承受的极限加速度大约在40个G左右,加上谷厢中的抗压座椅和抗负荷服,撑下来是没有问题的,地球环轨可以更快!

建造团队在想,那么北速四和南速四呢?在以后的建设当中,完全不考虑了吗?

在多次的会议当中,北速四和南速四还是没有塞进发动机程序里面,但是北速四和南速四目前来看是没有问题的,完全可行,只不过又完全没有必要,一直在北速三的加速当中前进也是可以的,能够提升几个百分点的速度,但远没有达到北速四的边,北速四太危险了,对地球环轨的轨道要求也是极大的负担。

北速四和南速四,从此彻底取消了。

理论上来看,北速四的速度,比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前进三的速度还要快一些。

此时的刘培强还在休眠当中,刘启给他发了信息,但只能存在个人邮件箱里,而且所有的信息都是被强制锁定的,无法进行更多的操作,大概还有一年的时间,他才会再次被唤醒,继续在领航员空间站上面的工作。

全世界都在关注着地球环轨试运行前前后后的事,那天直播的过程被反复的播放,包括从南极点开始南速一到南速三的加速,所以在另一些个事上面,就没那么留意了。

一个被改造过后的门型机器人来到了数字生命研究所的旧址,这个机器的体积很小,大概只有一个青少年的高度,宽度也变窄了,身上的很多零件都是来自于报废的智能建造机器人,并不灵敏,但是动力是足够的,用于破拆门窗等障碍物。

这里已经废弃了,墙体开裂,在里面有一些备用的电机和大型存储电池,这些还是可以用的,大部分的东西都被搬空了,实验室中仅剩下的,就只有一台不怎么用的核磁共振机和六台电脑,其中三台的主机已经报废,一些电缆和线路是完好的,主要的实验器械和研发设备被留在这里的就剩下零件了。

找了半天,还是缺很多的东西,有些已经严重泡水了,有些拿出来晾干还能用,这些东西还是不够,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制造流程,甚至都没有在制造流程中的必要工具和设备,研发任何一样东西都是十分困难的。

在这样的条件下,相当于就是用17世纪的工业技术水平制造21世纪的高精密电路板,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限制下,根本是不可能的。

图恒宇说:“马老师,不行了,咱们所里的家伙都不多了,应该之前有人来过,搬走了部分,剩下的几乎都不能用了,就算将这些东西改进一下,也没有办法造出更精密的组块和元件,下面的都泡了水,能不能用还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