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16年10月10日

工信部官方微博于下午三点,高调的发布了一条消息,国内顶级的半导体产业落户东江,注册资本达到了惊人的100亿人民币。

500字的长文微博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光子集团的股权构成,甚至在微博中披露了光子集团在光刻机领域的目标是7纳米工艺,而不是外界传言的10纳米,更不是14纳米。

直接把难度拉到满颗星。

至于怎么实现,微博里面没有多说。

一时间国内科技圈再次被王炸砸的脑袋晕晕的。

而同一时间,全球半导体行业内首屈一指的顶尖人才-梁梦松宣布加盟新成立的光子集团,并出任cto。对于外界关心的cEo人选,光子集团并没有回应,只是说近期将回复大家的关切。

于此同时,李现在东江的赛博终端大厦会见了梁梦松。【杜撰人物,请勿对号入座】

梁梦松,1953年出生,男,汉族,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师从胡正明教授。

弯弯电子工程学家、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被称为“弯弯芯片魔术师”

1992年梁担任台积电工程师、资深研发处长,是台积电近500个专利的发明人,早年曾在美国Amd公司任职。

1992年,时年40岁的他离开美国,入职台积电担任工程师和资深研发处长。并在2003年,与Ibm130nm铜制程之战中一举成名。

2006年,梁因在台积电受到冷遇,离职,并带走了一批研发人员投奔三星,出任三星芯片部门首席技术官。

在梁团队的帮助下,三星在半导体领域迅速崛起,其14纳米制程量产比台积电早了约半年,并从台积电手中连续抢走了苹果、高通的大单,台积电因此损失惨重。

台积电与梁孟松打了一场历时4年之久的官司,最终梁孟松败诉,被规定直到“竞业禁止期限”结束后才能返回三星。

如今,梁在10月1日接到赛博邀请后,仅仅是思考两天,梁就答应接受赛博的邀请出任,cto一职,直至10号,梁本人才到达赛博终端大厦,见到了神秘的赛博实控人,年仅26岁的李现。

现年已经63岁的梁,见到年仅26岁的李现,才发现,原来外界传言的赛博神秘实控人根本不是什么二代财团,也根本不是什么传说中的you资本,

这仅仅是第一点震惊,真正震惊的还在后面,

原来赛博压根不是打算研发7纳米的光刻机,而是直接上王者难度,去研发跨时代的2纳米的光刻机工艺。

要知道,16年,最先进的三星,也仅仅在10纳米工艺上获得成就,而如今赛博直接三级跳,上来就搞2纳米,顿时让梁有点压力很大,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被诈骗了,

这可是要赌上自己的职业生涯信誉的。

对于梁的震惊,李现并没有立刻的解答。而是问起了梁的入职情况。

“梁先生办理完入职了么?”

“流程还没走完!”

“那麻烦您先签一下这份保密协议,然后我会给您看我们赛博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积累,或许看完,您就不会再有压力了”

梁也很是期待这个传说中的神秘人物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震惊。

爽快的签完保密协议,

李现从办公室的保险箱里面拿出了一份,或者说是一叠,一摞更加合适,

这一摞都是李现让斯坦大爷模拟人类相关领域的专家,思考对光刻机相关核心部件的技术改进的思考过程中产生的手写稿。

手写稿里面模拟了很多当下,甚至前几十年人们对于相关学科的研究论证。

“我对光刻机的思考,其实是从大二那会就已经开始了,”

“那个时候对这方面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闲来没事就去网上找各种资料,写写画画,你翻到52页,这是我大二下学期,具体什么时候忘记了,自己瞎琢磨的关于量子通信的思考。”

“能知道您大学是什么专业么?”

“我大学和研究生读的都是金融学,说到这个,我周围有很多人不理解,为啥我看起来可能对工业更擅长,为啥去读金融学?”

“很有意思吧,其实正是因为如此,我喜欢高新科技领域,但是我又不想把他当做枯燥的工作去做,所以就选了我自认为最简单的金融学,在学校混日子,然后吧大把的时间留给高新科技,我在大学期间,写的关于非金融方向的论文应该也不少,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到知网去翻一翻,”

“这一摞大概有接近800页,其中有600页是我参加工作以后得一些猜想,但是有一些猜想我个人觉得很有现实价值,结合武汉半导体产业的成功实践,我感觉我在这方面还有天赋的”

“武汉的3d NANd 技术,很大一部分也是受我思考的启发,这个您可以翻到613页。”

... ...

李现在总裁办公室单独会见的梁,所以李现也是放开了跟梁沟通,

说到底,其实李现对于梁的能力是非常认可的,但是其履历说实在的并不是让李现非常喜欢,尤其是带着台积电的人跳槽三星这个举动,实在是让一直以来以忠心为用人第一标准的李现有点不放心。

最终李现还是决定,让斯坦大爷帮忙把梁变成J1吧,

从广义的角度而言,梁还真是李现的国人第一个J1 ,

其实变成J1并不影响梁本身的任何社交以及思维等,甚至在专业能力上会变得更加的牛逼,

唯一有影响的就是对于李现的认可度,将会从初次见面的零点几,一夜过后变为100%。

10号当天,李现陪同梁在办公室聊了很多,从光刻机的技术,到光子的团队管理,从梁本人的职业经历,再到李现投资成立深空集团的点点滴滴,

两个人逐渐从上下级关系慢慢的变成朋友,

而10号当晚,经过斯坦大爷一天的催化后,这一份友谊变得也更加坚固。

从10月12号开始,长荡那边的光子集团基地开始加班加点的进场赶工期,

由于钱到位,整个光子集团的工地可以说每个小时都在变化。

-------------------------------------

西安深空航天基地

忙活完光子的事情,李现又马不停蹄的来到了西安。

来西安的第一站就到了张伟【深空航天cto】的地盘,听这家伙唠叨,

张伟唠叨的最多的就是本科生太难带了,不过好在深空航天经过三四个月的发展已经吸纳,挖掘了一些同行的优秀的人才过来,

相比于上一次吐槽,这一次吐槽张伟已经要收敛了很多,

毕竟经过4个月的发育,深空航天的变化还是挺大的,

不管是人力资源还是场地建设方面,都比一开始一空二佰要好太多了。

“你这样,把乱七八糟的事情丢给hR,别整天操心这个操心那个,你主要心思放在阿斯卡一号上面、”

阿斯卡(ASK)一号就是目前深空航天第一期规划研发的通信卫星,

区别于普通 的通信卫星,阿斯卡卫星是一颗量子通信卫星。

在此之前,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国内酒泉卫星中心发射成功。而深空的阿斯卡其实在功能上有点类似墨子号,但是在技术水平上,阿斯卡的出发点会更高一些。

目前阿斯卡项目已经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核通过,甚至国家航天还有部分专家在西安深空航天协助深空做一些技术上面的优化。

当然不是免费的,条件就是深空部分的量子通信方面的部分知识产权需要对国家航空航天免费授权开放。

这个其实是划算的,

目前国内,除了国家队,在量子相关的研究领域最牛逼的就属于赛博的上海两个研发中心了,尤其是涉及到的量子的计算,可以说还可能超过国家队,这也是为什么国家队愿意主动下场帮助深空的原因。

属于各取所需互帮互助吧。

在实验室里面,李现看到了目前研究团队给卫星做的热控制系统和姿态控制系统。

“速度蛮快的嘛,两个系统都做出来了,我感觉太阳帆也快了嘛”

说到研究成果张伟倒是有些含蓄的笑了起来。

“你还别说,这帮本科生虽然有时候不靠谱,不过吃苦耐劳确实没的说,很多人都是在办公室打地铺,守着电脑睡觉,睡醒了,继续干,这一点确实牛逼。”

“是吧,你也别老说人家,年轻人嘛,总要历练一些”

“嗯嗯嗯”

这句话从李现嘴里面说出来,张伟总觉得怪怪的,好像李现自己也才是26岁的年轻人吧?

“通信系统还有数据处理系统可能要复杂一些,这两大模块我估计年底之前搞不定哦”

“上海那边有困难?”

“恩,人才太少,他们现在又在搞AI大模型,我理解,慢慢来吧,刚好让团队磨练磨练”

上海两家研发中心是从4月份开始,在李现的建议下对商业化的大模型进行完善,预期年底将会推出赛博自己的大语言模型,阿斯卡1.0。

名字没错,确实和量子卫星的名字一模一样,都是通讯嘛,李现觉得没必要取两个名字,阿斯卡-ask,本身也不错,挺应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