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7年,莫道奔赴了新的战场,继续进行着作为一名战地记者的生涯。

在对约特国战争中的一方首领完成采访过后。

时间继续流逝。

同年七月。

约特国的战争进入到一种高烈度的阶段。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华新社约特国分社大部分人进行了撤离。

只留下了莫道及少数几人,负责约特国内的报道工作。

约特国内。

宣称为了正义而支持约特国内反对派的米国海外基地部队,对约特国内各大城市进行了轮番的无差别轰炸。

在约特国分社所在城市遭遇轰炸时,莫道带着摄像机,对约特国城市所遭遇的轰炸进行了如实的实时报道,

多次有航弹在莫道报道点不远处爆炸,

看得一众关注报道的观众胆战心惊的同时,

也最直观看到了约特国城市内,大量非军事建筑受到的轰炸。

民居,街道,基础设施,医院,图书馆被炸塌,普通平民,妇女儿童乃至伤病人员被炸死。

硝烟在约特国的城市中各处弥漫,残酷的景象透过莫道的报道,直观呈现在每一个关注报道的观众面前,反复冲击着人们的心灵。

同时,约特国官方首领再次接受莫道采访,借助莫道的报道渠道进行发声。

这个时候,约特国内的官方媒体几乎已经完全失去了声音。

广播电视系统被摧毁,网络上也受到严重的掣肘。

米国在网络上,反复宣称是要推翻这位约特国首领的独裁统治,宣称在解决这一点过后,会结束一切进攻和军事行动。

虽然这位约特国首领是当初完全契合西方规则被选上台的。

借着莫道的采访报道渠道,这位约特国首领近乎悲壮地说道:这是米国的入侵和劫掠,即便约特国沦为地狱,他也不会投降。

而因为莫道越来越强的影响力,以及无差别轰炸城市这件事情本身实在不人道。

米国在国际舆论上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国家联合会安全会议多次召开,就约特国停火问题进行讨论。

虽然这件事情上多数中立国家都支持停火。

但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这比当初克尔纳问题还要艰难。

而事实也是,在安全会议上,相关提案一直无法通过。

米国以各种理由就硬拖着。

安全会议上的讨论基本就始终没有结果。

而同时,约特国内,自称是约特国反对派武装的力量再加快了,加重了攻势。

同时,似乎是为了警告莫道。

之前随着天堂谷被捣鼓后,销声匿迹的对莫道的人头悬赏。

又在悄然出现在了阿菲卡洲等区域。

同年九月,

在莫道的建议下,约特国分社剩余人员,除莫道自己外,全部撤离分社。

仅留下莫道,继续对约特国内的战争进行报道。

这时候,整个约特国基本都沦为了战场。

莫道就在这战火纷飞,子弹与炮火随时可能飞过的地方,来回穿行,持续做着关于战争的报道。

他的报道中,涉及到战场本身,战火下的普通人,士兵,约特国的将领。

采访了在轰炸中被掩埋的濒死者,拍下了被炸塌医院外,望着医院废墟目光发神的医生……

到最后,随着局势的过于恶化。

除了米国那方的随军记者外,莫道的报道成了这场约特国战争下的,唯一的,第一手现场报道来源。

国家联合会门口,米国使馆门口,

反战人员高举着的牌子上,基本都是莫道报道画面的截图。

阿菲卡洲一些国家,以及约特国官方站在国家联合会大会上以及安全会议上,对米国和米国支持的武装力量的激烈控诉,也基本用得是莫道拍下的那些照片。

约特国的战争发起方,虽然发起了持续的舆论攻势,到舆论的天平始终没有朝着米国倾斜。

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就在于,有莫道呈现出来的约特国战争真实情况存在。

然后,

九月中旬。

在分社其他人全部撤离之后没几天。

约特国内反对派在米国支持下再对约特国各大城市发起了新一轮攻势。

而在一轮对城市内的空袭中。

同时有两架战斗机直接朝着莫道所在位置投下了航弹。两枚数百公斤的制导航弹直接在莫道先前所站立的位置炸开。

爆炸的威力直接在地面上留下了两个相连的大坑,飞起的破片溅射到周围地面数十米,上百米。

但……莫道没死。

在旁人眼里,莫道似乎有着极其强大的危险嗅觉。

在那两枚航弹落下之前,战斗机掠过头顶时,直接开车离开了原先的位置。

最终惊险的脱离了遭遇到轰炸的位置。

一个记者能够做到哪种程度?

某种程度上能够改变战争走向。

在莫道险些被炸死过后,

舆论掀起了一阵巨浪。

不少媒体大鳄都站出来说,这明显就是针对莫道的轰炸,无法接受。

最终,这阵巨浪直接推动了国家联合会安全会议上,针对约特国战争的第一个提案。

核心内容就是,米国等势力勉强同意了,不再进行无差别轰炸。

约特国战争进入了一种接近巷战的状态。

然后,同年十一月,约特国内的战争陷入了一种僵持状态。

勉强算是一种暂时的和平。

米国等势力支持的反对派武装力量占领一块约特国的主要产油区域。

而约特国官方这边,则守着一个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

而最终,这场战争的结束在同年十二月。

主要原因是,约特国官方首领被枪杀。

一段有些常见的事情再次上演。

一个据说是长期受到约特国首领欺压的中层军事人员,带着他的人,发起了军变。

最终将约特国首领打死在了家中。

而这位军变人员上位。

一上位就表达了对欧罗巴洲某些国家的亲近。

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但废墟依旧留在原地。

次年。

毛熊国和二毛国的开始出现战争冲突。

莫道再开始奔赴新的战场,进行着战场报道的工作。

时间就这样快速流逝。

18年……19年……

转眼过去十年时间。

十年时间里,莫道的足迹和他报道留下的画面,遍及整个阿菲卡洲大部分地方,

以及欧罗巴洲,阿美利加洲北部,南部,等等地方……

相比于闲适的上一世,莫道这一世,以完全不同的姿态,再走遍了几乎整个世界。

这十年间,类似克尔纳战争以及约特国战争的报道,莫道做了很多。

到后面,随着莫道的影响力越加大。

基本这些爆发战争区域的两方乃至多方首领,都接受过莫道的采访。

而不管这些战争多么危险,

几乎每个稍大规模战争中,都能看到莫道的身影。

与危险同行似乎是莫道的注脚,爆炸声,轰炸声,子弹声,似乎是莫道许多报道中的背景声。

仅莫道的报道,就涵盖了这十年间,几乎所有稍大规模战争的第一手,最直观的战争资料。

可以说,华新社记者莫道一个人,贡献这十年间世界战争史的核心记录和资料。

但凡研究这十年的世界战争史,就绕不开莫道的报道内容。

而作为一个逐渐被加注以传奇的记者。

这十年间,莫道的报道内容还远不止仅涉及到战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