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太子我的隐藏人格被老朱揭晓 > 第116章 王爷回京的日常生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6章 王爷回京的日常生活

十月的寒风预示着冬天的到来,连绵的秋雨让应天府猝不及防,被冷空气侵袭。百姓们点燃了火炉,南方的冬天一如既往地湿冷,寒意透骨。

然而,三位藩王回京引起了一阵热潮。大小官员从皇宫归来后,私下里互相交流,议论皇家的动态。

虽然朱高炽身为皇孙的身份已公之于众,但除了朱棣,其他两位王爷并未对此表态,不知洪武皇帝会如何处置。

天气虽凉,人心却活跃起来。经过一两个月的发展,驿站深入人心,成为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驿站的繁荣,京城也日渐喧嚣。回顾百年历史,商人们很久没有如此轻松过了。

驿站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商业的兴盛带动了周边市场的餐馆、酒楼,就连青楼的生意也有所提升,应天府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百姓手头宽裕,便有意无意地将钱花费在娱乐上。白天,主要街道人流如织,目睹此景,朱高炽提议实行夜不闭市。

进入十月下旬,一年一度的进贡时刻到来,周边的番国纷纷派出使者前往应天府献上贡品。

这段时间,朱元璋忙得焦头烂额,无暇休息。每次使者朝见,都会推动国家贸易的发展,南方的众多港口也迎来了众多海外船只。

在这期间,朱元璋深刻认识到商贸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推行减商税政策,刺激南方贸易的繁荣。

借此机遇,整个大明帝国正朝着辉煌的未来迈进。

随着番邦使者的抵达,朝廷也在紧张有序地筹备,大明乃泱泱大国,接待这些使者自然需要展现出相应的气度和礼仪。近来,一些朝廷官员甚至自愿留守皇宫,协助朱元璋策划应对之策。

皇祖父忙碌起来,朱高炽便得以轻松,每日练功晒太阳,生活悠然自得。但他并未忘记,两位叔父仍留在京城,他假装悠闲宫中,实则为了吸引两位藩王的注意,以便暗卫能够行动。

楚王和齐王好不容易得到片刻清闲,便带着家人在应天府游玩,偶尔也会来皇宫,给儿女讲述他们儿时的故事。

身为东宫之主,朱高炽自告奋勇成为导游,引领两位藩王的家属参观皇宫。然而,他的父亲朱棣近日却一直待在府邸,似乎在筹划重大之事。自那次宴会匆匆一见后,他们父子俩的消息传递全靠暗卫。

阳光明媚的一天,虽有微风,但气候宜人。在离皇宫不远的演武场上,两位藩王正热身运动。他们久经沙场,突然远离前线,颇感不适,短短几天休息后,便迫不及待地来到演武场。

其实,这个演武场更像一个猎场,原本是为皇帝狩猎所建,但因朱元璋觉得修建费用过高而作罢,稍加改造后,变成了皇家子弟练习骑射之处。

不远处,楚王的儿子们正策马疾驰,手持重弓,尝试射中稻草制成的靶子。朱孟烷的骑射技艺确实高超,箭矢在弓弦开合间如自动导航般直中靶心。

但这并不令人意外,朱桢驻守边疆,必有一身本领,他的严格要求下,儿子的技艺自然不会逊色于他。少年在马场上尽展英姿,引得一众家属喝彩,朱桢眼中流露出自豪之色。

“这孩子太过急躁,若能静下心,多瞄准一会儿,后面的箭就不会脱靶了!”朱桢收回视线,微笑着对旁边的齐王说。

齐王并未回应,而是看着朱高炽问:“我记得四哥当年骑射最出色,今天怎么没来?”

“父亲回京后就去处理事务了,具体我也不是很清楚。”朱高炽淡然一笑,镇定地回答。

“哎呀,真是遗憾,如果四哥在,或许他会展示一番,给小辈们指点一二,他可是一位难得的骑术导师呢!”

齐王的话语中充满惋惜,但朱高炽听出其中似乎另有所指。

然而,他并未过多思考,面上的笑容依然如旧:“二叔,茶已凉,我去再煮一壶吧。”说着,他招了招手,唤来自己的小太监。

“这茶,乃是侄儿从武昌回来时,一位百姓赠予的离别礼,皇爷爷对这茶赞不绝口,二叔不妨品尝一下!”

盐和茶是国家两大主要税收来源,经营权归属官方,但普通百姓无力购买官茶,自种些许也是允许的,大明对此有所放宽。

“哦,原来是老爷子喜爱的茶,那我当然得尝尝。”楚王闻言,立刻兴致盎然,他们当年与朱元璋并肩作战,习惯了共饮粗茶淡酒。

话音未落,朱高炽已熟练地泡好了茶,碧绿的茶水在白玉茶盏中摇曳生姿,甚是悦目。

“好侄儿,你在塞北最渴望的就是茶叶,这下可以过足瘾了。”齐王同样显得十分激动。

两位藩王慢慢举起茶碗,三人间的关系悄然改变。楚王其实对茶无特殊喜好,但因这是先皇所爱,他自然也爱屋及乌。

而齐王则不同,始终未表露任何态度,一个藩王真的会缺少茶叶吗?

一杯简单的茶,立刻揭示了两位藩王的立场:楚王对朱高炽皇孙的身份既不反对也不支持,而齐王则保持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