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间进入腊月,应天府的天空开始飘雪,与北方不同,南方的一切都含蓄些,下雪也不例外。

稀疏的雪花落在屋檐屋顶,几乎一碰到实体就化为水,无法形成大面积的白。

树枝在寒风中摇曳,仿佛在向冬天问好,万物都陷入沉睡,都在等待春天的到来。

奉天殿内,朱高炽结束学业,手持奏折仔细阅读。室内有火盆,怀中有暖炉,倒也不觉寒冷,只是长久盯着奏折,眼睛颇为酸涩。

“炽儿,如果累了就休息一下,冬天来了,朝廷的事也渐渐少了,咱爷俩也能歇歇。”

朱元璋坐在一旁,手里捧着一杯滚烫的茶,小口啜饮,若非身着龙袍,简直就是一位农民。

“皇爷爷,你看这个!”

说着,朱高炽拿起一份奏折,上面记载了北方发生的一场战争。

“七叔大破蒙古囤粮部队,歼敌五千,将粮仓中的所有肉类据为己有,随后分给百姓,让封地人民度过了丰盈的冬天。这是当地知府呈上的感谢天子的信件。”

“哦?”

听到七叔在北方搞得如此风生水起,朱元璋好奇地接过奏折,认真阅读起来。

在风雪纷飞的战场上,数千明朝勇士趁着敌军疏忽之际,勇猛地冲锋陷阵。冬季火器无法施展,他们身披沉重的铠甲,将蒙古人的头深深压进雪中。

老人迅速从简短的文字中领会到北方战场的艰难。顶着风雪前行,无数士兵可能遭受严寒的伤害。尽管战斗取得了胜利,但这代价无疑是巨大的。一封小小的奏折,展开后,透露出的肃杀与风雪让人感叹不已。

然而此刻,朱元璋心中充满了宽慰。击败蒙古强敌,对整个大明乃至全天下的百姓而言,是最好的礼物。这不仅彰显了大明的强大国力,更对国内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好啊!”痛击蒙古,终于让朱元璋宣泄了内心的愤懑,他猛地喝干杯中的茶水。

朱高炽同样由衷感到舒畅。在这个关键时刻,打出这样一场漂亮的仗,确实能提振大明的士气。“我就知道,把边关交给老七是绝对没问题的。”“七叔做得非常好,只用四千兵力就击溃了一万多名蒙古士兵。”看着奏折上悬殊的军队数量,朱高炽不禁感叹。

“老七最擅长以少胜多的战斗,这点你以后得多向他学习。不过,这次突袭蒙古粮仓,他的损失也不小。”“奏折上说,老七的右腿被流箭射中,可能会留下病根。”朱元璋点点头,心疼地说。

“皇爷爷,别担心,七叔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没事的。西北那边还需要他坐镇呢。”朱高炽提起炉子上的茶壶,为老人斟满茶水,然后安慰道。对于北方的蒙古人,他目前也没有太多的打算。

“嘿,朱小子,你不觉得你七叔其实在向你示威吗?他明显在说,没有他,大明的北方不行。”秦始皇的身影出现在殿内,看着窗外的雪,显得饶有兴趣。

“你这么一说,确实有道理。但还得看皇爷爷的意思,毕竟现在的大明还在他掌控中。”朱高炽也有自己的考虑。

“话虽如此,但你总得有所防备。作为首位皇帝,这个位置的吸引力我比任何人都清楚。上次你七叔来京城,明显与你不合。”

秦始皇伸出手,仿佛想抓住空中飘落的雪花,模样颇为滑稽。“那么高贵的秦始皇大人,你有何良策?”“简单,西北是他的地盘,京城是你的地盘。有皇孙的身份庇护,他也不敢对你怎样。所以要么大胆地……”

前往北方,亲自会会他,或者把他召进京城。” 朱高炽听到这,目光一亮,转向品茶的祖父,犹豫片刻,还是问:“皇爷爷,七叔立此大功,咱们该怎么奖赏他呢?”

“炽儿,你的思维总是活跃,爷爷高兴得都忘了这个问题了!”

朱元璋拍了拍大腿,放下茶杯。

“齐王身先士卒,负伤奋战,应当成为大明所有军人的楷模。凡有功的士兵,都应受赏,按规矩来!”

说到一半,他发现孙子眼神闪烁,似乎有别的主意。

“炽儿,你想去北方看看吗?”

朱高炽犹豫后,点头示意。

朱元璋心中既欣慰又忧虑,作为皇储,巡查天下是必要的,但北方战事频繁,他又不忍心让年幼的孙子冒险。

“孙儿想亲自去见见前线的将士,同时带给他们问候。”

“好!”

经过再三权衡,朱元璋还是同意了。有朱棣在北方照料,应该会安全些,而且老臣也有自己的打算。

老七在北方搞得这么大动静,肯定有别的用意,让孙子去试探一下,或许能防止最糟糕的情况发生。

在西北那种恶劣环境下,以少胜多,多少有些玄妙和神秘的意味。

“我大明有你这样的皇孙,实在是有幸。”

朱元璋显得非常高兴,重重地在孙子肩上拍了两下。

“皇爷爷,为了大明的未来和将士们,孙儿愿付出一生。当前局势下,北方战士经历了如此惨烈的战斗,肯定急需朝廷的安抚。我相信,这次北方之旅,一定能赢得军队的忠诚。”

朱高炽坚定地说。

“好孩子,看来你没忘记爷爷说过,做君主要胸怀宽广。”

祖孙俩在殿中交谈,窗外的雪越下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