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城决 > 第29章 若有战召必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是呀!愚忠也是忠呀!说起来此人也是可怜人一个,虽位居高位,却无半点实权。这些年靠一己之力,操持杨家一众部曲。放在旁人身上,恐怕早就撒手不顾了。”赵沉叹息一声,替杨三郎不值道。

“大人属下有一事不明,为何大人为右营统领,位高权重!反观左营,中郎将一职,怎会如此不堪?”明城对中郎将的存在是疑惑不已,说是左营之首,可更像是一摆设。

“哈哈。你小子,可算问道点上了。左右而营,本是同宗同源。燕王登基之时,便一分为二。左营为王宫禁卫,右营为京畿卫戍。两者虽有事务往来,却早已分道扬镳。

右营大帐常年驻守燕山外,燕都若稍有风吹草动,一炷香的时辰轻骑便可进都勤王。反观左营,如今被拆的四分五裂;各卫所自成一体,虽有往来,终是各司其职。中郎将又怎样?还不如你一个千户有实权。”赵沉哈哈一笑,便解释道左右二营职责所在,大有不同。

“属下都中郎将一职,略有所闻。中郎将非将门勋贵不可,任职皆为三年。三年任满纵使再有才能,也会调离职守。城中四卫所,早就各自为政,中郎将也如同虚设一般。属下不明,为何燕王还不去中郎将一职。”明城点头称是,结合这些时日所闻,心中还是不明。

“你小子不会真以为,堂堂近卫左营只剩下京城四卫所吧?那也太天真了吧?东南西北四卫所相加,不过几千之众,连右营的零头都不倒?右营上下足足有五万将士,不过右营以确保战力;时常派兵协防边镇各处,此为以战养战。”赵沉直言明城还是年轻,看事情还是太过天真。

“大人所言极是,论战力那还得是右营。难道中郎将所辖不止四卫所?还有其他军力?这可是属下顾落寡闻了,禁卫除了四部卫所,还有其他兵马?”明城一阵挠头,自己便是禁卫千户,可还有自己不知晓的人马,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那是自然。王室宗亲,郡主出嫁,驸马府邸,这些不都是你们左营的职责。单单靠四部卫所,哪会有这般人数!再说了,白马龙骑军燕王直属,这些不都归属你们左营。”赵沉一一为明城解惑,所替白马龙骑军,更是神色异常。

“是呀。白马龙骑天下无敌,民间传闻白马不出,谁与争锋!这可是我们大燕重旅,神秘莫测呀!”明城一听白马龙骑,便想到民间所传,心中顿时一震。

“白马龙骑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但也没有民间传闻那般,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只不过是白马轻易不出,过于神秘罢了,世人对其过于猜测。呵呵。燕王曾言拳头只有在,未挥出去之时更让人害怕。白马龙骑虽名声在外,可终不是大燕最后的底蕴。真希望有朝一日能见识一下,燕王所说的底蕴到底在何处?倘若真有那么一日,恐怕也是燕都劫难之时。”

赵沉此时喝着明城所送酒水,一口饮下大半,似有微醺。竟然道出燕都隐秘,让明城左右为难。到底装没听见,还是如何搪塞。

“这,,,大人所想似乎过于久远,大燕正时国富民强,军民融合,恐怕不会有那一日吧。”

明城真想装作没听见,王宫密事暗部确实有耳闻,那也不是谁都敢随意揣测的。经过草木堂风波,明城倒是长了心眼。可又怕扫了人家大将军的兴;便说大燕军力完善,突破中原,开疆拓土指日可待。

“哈哈。你小子!是个聪明人,未来可期呀!白马龙骑也好,四部卫所也罢!做到头也不过如杨三郎一般,怎么小子,不会也来求签问卜吧!”赵沉手指明城朗朗一语,面色不改全无惧色。矛头一直,你小子不会也和杨三郎一般都是来求官的吧?

“不敢不敢。小子如今年少资历尚浅,能在卫所混个一官半职,已实属不易。怎敢妄想另辟他处,今日来访只为拜谢赵帅救命之恩。”明城连连摇头,心里虽如此想,但也不能直接说出来呀。

“救命之恩?何时?何事?我怎么全然不知!”

明城一语倒让赵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直言何时救过他。

“大人真是贵人多忘事呀。几日前,属下还是世子伴读,与少师杨浦互有争辩。最后气走杨浦,令大王震怒,下令处决属下。正是大人与李尚书仗义执言,这才让属下逃过一劫。”明城回忆道。

“哦。你不说我还真忘了,这可都是李牧的功劳,你不必谢我。李牧身居兵部对我等武将可是关怀有佳,我不过是随波逐流武人报团之举!杨浦!世家门阀道貌岸然之辈,早就看不惯这些宵小之徒,作乱朝堂!大王虽处罚于你,也应了杨浦辞官致仕。

放心吧你!跟世家比我等武将在大王心里更胜一筹。什么狗屁清流名士,不过是蝇营狗苟之徒。真不明白,世子学什么不好,跟谁学不好,非要学这帮虫鼠之辈。

依我之见,我大燕起身于马背。如今四海未定,乾坤不明,就该让世子入军战武。男儿当有男儿本色,上兵伐谋攻城陷阵终不会有错。常与鼠辈为伍,日后能有何出息!

我看你小子就能言善道,世子伴读与侍读不过一字之差?为何不能教习世子?你也曾是步旅小卒。一步步升上来。你说仗都打不胜,谈何治国之道。治国安邦?治他娘的腿!”赵沉闻言直说不是自己功劳,可这些武人一听世家子弟,便如同踩了牛粪一般,顿时恶语相加出口成脏。

“不管如何,两位大人终是救过属下。如此大恩,明城谨记在心。至于世家门阀嘛?终不是我等可操控逾越。嘿嘿。属下虽有些小聪慧,那也是放不上台面的手段;世子若是真跟属下学习,那不得千夫所指万人唾弃。

不过今日听大人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令明城茅塞大开。在战斗学习战斗,学习治国之道,真是让属下大开眼界。以战养战,以战止战,以战成战。这可不是单靠书籍就能学到的呀,还得感谢大人指教点拨呀!”明城一一回道。赵沉有些话虽有些无理取闹,但细细一品令人回味无穷。

“哈哈。指教谈不上,不过是马背上呆久了,总喜欢长枪策马,对舞文弄墨毫无兴趣。老夫是个粗人,不想这般联想浮篇。老夫观人无数,你小子前途无量。禁卫千户所终不是长久之计,来老夫帐下做个参将如何?不会辱没你这一身本事!右营协防各边镇,战事频繁,你来正合适!”

赵沉此事也不知是酒尽醉意,还是对明城有所期待。抛出参将一职诱惑明城,刚才杨三郎可是甘愿当一小卒前往边镇。好家伙,自己随口几句便是参将一职,令明城有些脑回路不够用。

“大人对属下之惜,令属下惶恐。属下不过居身副千户一职,何敢受此重任。大人高看属下了,属下能力尚浅,不敢独居厚望。”

明城虽心中狂喜,但也不能表于心呀。王家禁卫是那般容易调任的?不然杨三郎能空座其职长达三年?再说了,这老头看似嘻嘻哈哈;人畜无害的样子,谁知道憋着什么坏事。这这时日的教训可是历历在目,都是和这些大员有关。自己还年轻,扶摇直上谁都想;可就怕爬的越高爬的越快,摔的越狠越惨。

“好。不骄不躁,进退有度。又让老夫刮目相看呀。倘若你毫不犹疑便应之,老夫就要关门谢客了。可恰恰你没有如此做,倒让老夫有些期待了。我还得继续考考你,你身起阳明城边旅。说说对边镇有何看法?”果然这糟老头是在误导自己,差一点就被下逐客令。

“一个字苦。百姓苦,将士更苦。上寒与我燕国并无接壤,可硬生生的打成一片。至是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城破人亡,所到之处无不是人间炼狱。

阳明城一战,铁甲军竟翻越横山千里越境,直指我大燕城池。意欲何为?不过是要打通阳明城后,顺江由北到南直流而下,瓜分中原。可他们为何就没想过,如若此计可行,燕军铁骑早已踏破中原。”明城直言民苦,两国相战莫名其妙。

“你呀!看的通透呀!一个苦道尽千言万语。何止民苦,国家更苦矣!大燕疆土太过狭长了,四面楚歌。边军各镇更是数不胜数,辽东有备倭防止各游牧民族的军屯;兖州自冀州黄河流域,边镇不下数十座,更有西边三镇以防上寒来犯。

你说说,只有千日做贼,哪有日日防贼的道理。这些军备一日开销,便是白银无数。我燕国早已虚耗殆尽,只剩一副躯壳摇摇欲坠罢了。倘若是连这幅躯壳也保护不当,你我还能在此相谈甚欢?”赵沉一言难尽,所说的道理不过毛之不存,皮将焉附,覆巢之下无完卵。

“是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之前听说漠北草原,去年遭了天灾。到现在尚未缓过神,这也正是为何不能与铁甲军一战。恐怕燕王早已看清一切,这才默许世家门阀纷纷出仕。一来这些人家世颇丰,可取之用之。二来便是要靠这些人来整顿吏治,提升国力。至于三嘛,无非就是制衡我等武将。”明城一声叹息,直言天灾人祸不可避之。如今燕王所想破局者,竟是世家门阀。

“你说的对也不全对。治国安邦提升国力民力,这些人还有些道道。可若是不安心于一隅,染指各旅军事,那可真成燕国的心腹大患。倘若真有那么一日,老夫拼掉一身性命,也要再做一次马踏世家门阀。”赵沉越说越激动,恨不能宰几人来止痒。

“文官为将?呵呵。大人过于高看他们了,也低估大王才智了。此事自古便无之,自古便是将军守沙场,文官座朝堂。大王不会如此昏庸无道。倘若真有那一日,也是燕国的磨难之日。”明城一脸黑线,不可思议道。

“最近大王总挂在嘴边一句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知道你听说过嘛?倒是让我等武将战意燃燃,梦回沙场。”明城一脸尴尬,这不正是自己当日回复燕王的话嘛。何止听过呀,都是出自自己这张嘴呀。

“嘿嘿。是呀。听起来就让人提气,战意凛冽,杀气腾腾。若燕王真有此心,我等武将皆该与君同行,为君分忧。我等武将官员无论身在何处皆要做到:若有战,召必回,若有战,召必往。”明城信誓旦旦,拍着胸脯以表决心。

“好!好一个,有战召必回,有战召必往!就冲这句话,老夫定要与你一醉方休。来人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