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漠唐 > 第一百七十七章 草原十字教(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七十七章 草原十字教(1)

丰州安然无恙,不过城中只有原本驻守马场的三千骑,而耶律阮的一万精骑三日前已经去东边援救黑城去了。

好大的手笔!

耶律突欲心里冷笑道,想将我西院大王的重兵一网打尽?

丰州附近有乙室部两万帐,其中常备军一万五千人,两千人归属耶律突欲直辖,不过已经在沙漠中消失殆尽了,三千人驻守军马场,另外一万人去了黑城。

黑城附近还有萧承恩的皮室军八千人,临近的九十九泉还有耶律稍的一万精骑,两地相距仅两百里,轻骑一日即到。

耶律德光管辖的妫州在耶律突欲主管辽国西部后减少了驻军,不过一万精骑还是可以出动的,加上驻守呼延谷附近的耶律娄国的五千骑,距离黑城也就是三百里,骑兵快得话,一天也到了。

这就是三万余人马了,至于东胜州的三千步军他被没有算在里面,彼等稳守城池就不错。

燕军的骑兵他从各方面得到的信息也就不到三万人,彼等还要驻守两军之地,能出动的也就是两万人,黑城虽然规模不大,不过只要安排三千人防守,燕军的骑兵很能攻下,萧承恩如果不是太蠢,应该守得住吧,他还有五千机动的骑兵,利用熟悉的地形骚扰燕军也做得到吧。

燕军偌大的名声,在耶律突欲看来彼等也就是利用沙漠、偏厢车、震天雷等阴谋诡计、奇淫巧技侥幸与契丹抗衡,在大草原上进行堂堂正正的骑兵之战,他对契丹骑兵还是充满信心。

最关键的是,上次耶律德光兵败幽州之后,契丹人痛定思痛,虽然没有开发出震天雷,但在汉人工匠的努力下,大号的炮仗还是做出来了,辽国的所有常备军都做了在隆隆的炮仗声中杀敌的演练,马匹也得到了专门的训练,再也不会出现一听到震天雷声便惊慌乱窜的情形。

耶律突欲立刻赶到丰州,并派出快马去东边了解详情,他自己坐镇丰州,立即下达了召集部族骑兵的命令,让他们在十日内齐聚丰州、呼延谷,他估算过,仅在丰州地一带就可召集两万人,在呼延谷附近可再召集五千人,黑城以西、以南可再召集一万骑,届时他亲率三万五千大军直扑黑城。

耶律突欲虽然汉化程度比其弟耶律德光更高,还有很高的诗文、绘画素养,不过论起心狠手辣,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后唐的时候,他对于后唐赐给他的小妾、下人手段极其残忍,挖眼睛、割鼻、刺字……,诸般恶迹,都昭于史册。

所以,就算黑城丢了他也不生疼,虽然他的家眷都在那里,他最看重的几个儿子都各守一方,城里面也就是他的几个宠妃和女儿。

他想的很简单,不过现实却往往不如意。

丰州地东北角,后世五原县的地方,聚集着两河流域最大的部落——白鞑靼部,白鞑靼自然是汉人对彼等的称呼,他们自称为康部,不过都是高鼻深目,皮肤白皙,以前与阻卜部都是漠北回鹘别支,回鹘汗国被黠噶斯灭亡之后,大部分迁到了岭西、高昌、甘州一带,不过也有一部分留在了阴山南北,丰州地这一支便是白鞑靼部。

白鞑靼部归附契丹人以后,仍旧留在阴山西端南北放牧,东北角便是其汗帐所在——不,不能说汗帐,白鞑靼部是目前草原部族唯一信仰景教的部族,****,教主便是部族首领,以前叫密斯托里安,后来入乡随俗,改称为大法王。

景教,据说源自大马士革,基督教的“异端”,不承认圣母玛利亚,不相信炼狱,食素,这些在西方世界自然无法立足,不过在伊朗高原、中亚两河流域一带却颇有市场,大唐兴盛之时将此教传入中国,许多操着类突厥语的草原部族开始信仰此教,到此时,无论是中原还是草原还信仰景教的就只有白鞑靼部这一支了,由于此教的寺庙门口有一个偌大的白色木制十字架,草原上的人都管彼等叫“十字教”。

在草原上食素自然是不行的,现任“法王”姓康,据说还是昭武九姓之一,他掌管白鞑靼部后,便将教义中的食素去掉了,又将汉人中的祖先崇拜加入教义,于是,一个汉化的、草原版的十字教便堂而皇之出现在草原上。

如果没有李晟基的介入,白鞑靼部以及从他们这里分化出去的汪古、乃蛮部会逐渐生息繁衍强大,到一代天骄建国后还跟着他去征伐欧洲,企图在那里将景教立为正教——当然了,这是后话。

之前该部是阴山西端最强大的部族,包括依附于他们的一些小部落在内,不下三万帐,三万帐就是三万精骑,李晟基的出现,大大削弱了白鞑靼部的实力,加上契丹人的残酷压榨,目前帐篷倒还有三万,不过精骑最多只剩下一万了,这也是后来他们改投西夏帝国的重要原因。

除了白鞑靼部以外,阴山东段南北还有几个部落,比较大的便是党项人的颇超部,此部为后来李元昊攻占丰州地立功不小,颇超部大约有五千帐,举族都信奉佛教,部族的牧场都在靠近大沙漠的那一侧,与以前居住在五虎堡附近的黑山党项人毗邻。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九姓胡人部落,都是以前大唐强盛时,除了将汉人迁移到七河流域、两河流域,也将九姓胡人中的不少半劝半强迫地迁到了漠北,以分化突厥、回鹘之势,不过也有不少是不堪于大食教的压迫举族逃到漠北的。

其中比较大的有三个部落,安部、米部、史部——列位看官,加上刚才的康部,这几个姓大规模的在中国出现就是在唐朝,在这以前鲜见于史籍。

所谓昭武九姓,实际上原本居住在河西甘州一带昭武地方的大月氏人的姓氏,月氏人迁到中亚一带后,原本也改为了比较突厥化、波斯化的名字,不过大唐强盛之时,彼等又自称为河西康氏,……,等等,迁回中原后自然以姓氏冠于部族名前。

(PS:安禄山、史思明、李存孝便是九姓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