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漠唐 > 第一百九十章 大迁徙(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同薛延陀部一样,代州的迁徙也开始了,经过元丰等人的努力,代州八千余户有近七千户愿意跟着燕王去河套一带。

七千户,三万多人,农户可不像薛延陀部那样行囊简单,农具、粮食、被褥,少的至少需要一辆大车,多的两辆也不够。

燕军转运司下面三千辆大车全部出动,一个县一个县地帮着搬运。

搬运行动是从最远的五台县开始的。

五台县杨沟村的杨万福一家有六口人,祖孙三代都在,家里还有二十亩薄田,有两间茅房,后山上还有几十棵板栗树,还养着十几只羊,按说像他这样的人家完全可以不搬。

不过杨万福去过朔州,他的妹妹嫁在那里,妹妹家里的情况他一清二楚。他家里二十亩薄田全是旱地,每年能打十五斛粮食就不错了,其中一半还要上缴给河东,这样家里就只剩下七斛半了,也就是八百斤,一家六口人,一天至少要六斤粮食,一百天就要六百斤,也就是说,他家一年有大部分时间处于缺粮的状况。

另外的粮食怎么办呢,一个是卖羊,然后到县城买粮,代北之地,粮少羊多,粮价还高过羊价,十几只羊看着很多,勉强能弥补一百天左右时间的粮缺。

第二个是减少日常粮食的消耗,多掺杂一些山野菜,加上板栗,勉勉强强熬过一年。

可他妹妹家也是六口人,五十亩地,全是上好的水浇地,每年能产五十斛粮食,上缴给佑国军只有三成,自己还有三十五斛,六口人一年最多两千斤粮食,还可以省下一千多斤,而佑国军每年都按照一贯一斛的平价收购余粮,他妹妹家每年卖掉五百斤,就可得钱五贯。

别小看五贯钱,佑国军的普通盐价与粮价相差仿佛,五贯钱可以购买五百斤食盐,当然了,寻常人家也不需要用这许多,麻布也是一贯一匹,而一匹布足够一家人用了,家里稍微宽裕些的,还可以用两贯一匹购买佑国军自产的白布,剩余的三贯多钱,日常零用也够了。

另外,佑国军下辖的农户每年有许多外出务工的机会,若是和自己有关的,比如兴修水利,当然是没有工钱的,不过修建城墙,石材作坊、水泥作坊、砖瓦作坊、炮仗局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人工,农户们在农闲时去这些作坊帮工或者去山上找石头,扒拉粪坑,都可以换来不少铜钱。

这样一来,农户家里就很宽裕了,如果家里还有当兵的、在大同做匠人的,那就更宽裕了,他外甥就在大同铁坊做事,每年可净赚八贯的工钱,一家子一年上头有超过十贯的盈余,这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象。

杨万福这几年幸亏有妹妹的接济,否则也是朝不保夕。

自燕军拿下代州后,杨万福就天天盼着什么时候燕军的官员到位,最后一打听,朝廷不准备将代州交给燕军管辖,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杨万福万念俱灰,难过得三天没吃一口饭。

所以,一听说燕军要将代州的农户迁到河套一带,杨万福二话没说就同意了,怕什么?听说辽国的西院大王都被燕王活捉了,再说了,燕王自出道以来,听说还没有败过。

杨万福带领全家人给自己爹娘上了坟,回到自家小院,燕军转运司的人已经到了,由于他家的东西多,转运司派了两辆大车,看着自家的东西一件件搬到大车上,杨万福突然有些哽咽,故土难离啊,毕竟是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

等全家人都上了大车,杨万福却挥挥手让他们先走,他想自己再走一走这山路……

五台县中,像杨万福这样的税户其实还过得去,不过也不到三成,其余七成全部都是营田户,也就是以前不是五台县的人,县府将田地分给他们,但土地的所有权还是县府的,他们也就是县府的佃户,每年要上缴七成的粮获。

七成啊,这些人这些年能活下来绝对是一个奇迹,多亏了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忍辱负重、勤快节俭的传统,饶是如此,每年五台县都有饿死的人。

一听说燕军准备让他们搬到河套地,全部七成的营田户都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不过也有没走的,一部分是河东官府的关系户,当地的地主,一部分是五台县的关系户,自然不想背井离乡,他们想着,等别人都搬走了,我等不就可以占有更多的田地?

杨沟村的杨俊才就是这样想的,他是杨沟村唯一的地主,家里有一个在五台县做主簿的堂兄,在堂兄的照拂下,杨沟村最好的三百亩上田都被他划拉到自己手里了,等这些穷棒子一走,自己又可以夺得几百亩良田。

不过他现在面临着一个最现实的问题,田地倒是有了,可劳力从哪里来?以往他家可是有十户佃户的。

看着燕军转运司的大车一车车将自己的佃户连人带家伙什都拉走了,杨俊才站在村口,眼睛冒着怒火,不过燕军的赫赫威名不是像他这样一个地主老财惹得起的,他也只能心里大骂,面上不敢有丝毫不敬。

杨俊才还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安全问题,杨沟村地处五台山腹地,周边的山上还有大大小小好几股土匪,最大有一百多号人,最小的也有十几号,杨沟村名字里面有一个沟子,其实也是在一个堡子里。

以往有匪情时,村里也能出动上百号青壮,拿着锄头、木棒在堡子上一站,等闲土匪也奈何不得,现在好了,穷鬼们都走了,就剩下他孤零零一家十几口人,一旦土匪打来了可如何是好?

一想到这里,杨俊才脸上直冒冷汗,土匪们可不管你家里在县城有什么关系,那是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的恶人啊!

要不明天一早搬到县城去住,可撂下这几百亩上田着实舍不得啊。

再说了,县城周围的好田几乎都被县令、县尉、主簿等人霸占得干干净净,他一个乡下老财过去了也没有立锥之地。

可跟着燕军到河套去又实非他所愿,看着众人远去的背影,以及杨沟村周边黑漆漆的大山,自身的安危最终占了上风。

“转运司的大人,等等……”

就这样,原本计划搬迁的七千户在实际搬迁的时候有多了几百户,最后也就是州城、县城周围的大户没有搬走了。

留下来的大户人家也是望田兴叹,田倒是多了,可无人耕种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