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顺其自然 > 第140章 求助工部和户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高翔从皇宫出来后,就回府研究筑城的相关细节。

高翔最担心的并不是筑城所需资金,而是筑城的工匠和劳力。至于人口,完全可以从山东、河南、陕西等贫困地区迁移。

过了几日,高翔初步研究完筑城相关事宜后,就到工部找工部尚书杨魁。

杨魁见到高翔,首先对其击溃彻辰汗部所立功劳进行了祝贺。

高翔笑着说:“杨尚书。我那点功劳算什么呀。今天给你介绍一份立功的机会。保证你能在皇上面前高人一等呀。”

杨魁听了,就说道:“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事。皇上前天已经传下口谕。让工部配合你做好长城外察哈尔筑城事宜。祥云伯,我问一下,在大草原筑城能行吗?”

高翔知道,杨魁的疑问,代表了朝廷的绝大多数人的观点。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中原地区的汉族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方法就是构建长城。从来没有哪个朝代在北部少数民族地区筑城的。

高翔见他这么问,就回答道:“杨尚书。绝对没有问题。咱们一直以为草原地区,就是游牧民族的天下。我们去打,他们就跑;我们撤退,他们就再返回。现在我们虽然可以依托长城,但是这种防守方式非常被动。第一,需要常年陈兵边境地区,而且效果非常不好。如果敌人调派大军前来,只要在长城一线撕开一个口子,就可长驱直入,直取中原。

而现在,我们如果在长城外一线建造城池的话。情况就大不相同了。首先城与城之间互为犄角,能够在遇到敌人时,相互提供支援。另外长城一线也可派兵驰援。如果敌人不攻城,改为直奔长城一线攻击。长城外的城池可派兵在敌人后边包抄,与长城一线军队合击敌军。”

杨魁听了高翔的独到讲解,感叹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呀。伯爷如果建城成功,必将名垂青史呀。这可是划时代的杰作呀。”

高翔拱手道:“杨尚书,此次筑城需要咱们工部全力配合。建成之后,杨尚书也是名垂青史呀。”

杨魁摆了摆手,笑答道:“伯爷就不要取笑我了。皇上已经传下口谕,让各部全力配合。你就说吧,需要我们工部做什么?”

高翔见杨魁主动提出,也不客气,说道:“实不相瞒,杨尚书,此次筑城最需要的就是工匠,希望杨尚书能够提供一批工匠。”

杨魁问道:“大约需要多少人?”

高翔想了想,说道:“一千人左右吧。祥云卫还有一些工匠。这些人基本就够了。”

杨魁说道:“伯爷。我就按照你要求的数量进行征召。这需要时间,毕竟京城地区提供不了这么多人,我还得在周边地区进行征召,尽量早日完成。你看,可好?”

高翔急忙感谢道:“那我就先谢谢杨尚书了。”

杨魁连连表示不用。

高翔见事情已经谈妥,就告辞了。杨魁一直将高翔送至工部大门外。

杨魁知道,如果在长城外建城成功的话,不仅万历皇帝、高翔等人功劳很大,就是工部、户部这些参与的部门也是一份功劳呀。

高翔带着褚三等贴身侍卫离开工部,就直奔户部。由于高翔曾经在户部干过一段时间,对其内部人员十分熟悉。

门卫见高翔来了,急忙进去通报。户部尚书杨俊民正在里面办公,听说高翔来了,急忙让人请进来。

见面后,高翔直接将此次来意进行了说明。

杨俊民微笑着说道:“前日皇上传下来口谕,要我们提供长城外建城的资金。祥云伯。你估算的数少些,或许我还能拿出来。如果太多,我可拿不出来呀。”

高翔知道他是在和自己开玩笑,就说道:“杨尚书就不要哭穷了,还有你这位财神爷拿不出钱的时候?我可听说了,你可比皇上还有钱。”

杨俊民听了,大惊,连忙说道:“伯爷。不带这么闹得。这要是传到皇帝耳朵里,我可是万死不辞呀。”

高翔大大咧咧地说道:“不要这么害怕。就咱俩说说。谁能知道呀。”

杨俊民表示,那也不行,

高翔就转移了话题,掏出了自己估算建城费用的单子,递给了杨俊民。

杨俊民一看,十分吃惊。他吃惊的并不是高翔估算的太多,而是远远少于自己的预期。他忙问道:“伯爷。你是不是算错了。这些,够吗?”

高翔指着单子,说道:“杨尚书。这些资金,我是拿来购买粮食所用。因为我想在建城时,一并将粮食一起耕种。由于刚耕种的粮食,成熟需要时间,这段时间就用户部提供资金购买的粮食供应工匠、士兵还有劳力等人的吃饭问题。待播种的粮食成熟后,就可自给自足了。

至于建城所需石料、木料等,皆可在长城外的山上获取,无需咱们支付一分钱。

城池建好后,可以与咱们京城地区进行一些贸易,贩卖马、牛、羊,以及草料、牛奶、羊奶等草原特有产品。购买咱们内地的一些丝绸、日用品等。这样又能带动咱们京城的商税收入。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呀。”

杨俊民边听边点头,听完高翔的想法,他夸耀道:“伯爷呀。你要来户部当尚书,绝对能让咱们大明富得流油呀。”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高翔在全国推行商税、增加官员俸禄。从全国整体来看,商税的收入要远远大于官员俸禄的支出,这部分差额一部分直接进入皇宫,供宫廷使用,一部分则被拨给了户部。

户部凭空增加了这么多的收入,应对全国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也就得心应手了。如果在长城外建城还能增加商税收入的话,那么必将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这样,大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高翔谦虚地说道:“杨尚书,你就别给我戴高帽了。你还是在户部稳坐钓鱼台吧。我可没有这个心思。”

杨俊民说道:“你的这个估算,我绝对没有问题。你什么时候要?”

高翔正色道:“时不我待呀。越快越好。早一日得到钱,我就可以早一日购买粮食,就可以早一日赶到长城外建城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呀。”

杨俊民一听,马上表态道:“伯爷。我现在马上就安排人筹措。明日你就派人来取,如何?”

高翔连连表示感谢后,就离开了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