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泡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泡书吧 > 科幻小说 > 大国院士 >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徐教授想登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徐教授想登月

目光在面前金灿灿的小麦试验田上,华农大学的刘成益教授的脸上满是感慨。

和娄成济教授不同的是,他这已经是第三次来月球了。

早在当初月球生物圈工程成立,开始施工的时候他就曾跟随着施工团队一起来到过这里。

不仅如此,月面生物圈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参考了他提出的不少意见和方案。

比如建立基于昆虫的有机废物闭环,除了微生物分解,可以专门饲养黑水虻或黄粉虫等昆虫。

在施工时,将它们的饲养设施直接连接到厨余垃圾收集系统。而这些昆虫能高效地将有机垃圾转化为自身生物质,高蛋白虫体,可作为动物饲料或人类食物,以及虫粪与优质有机肥料。

这样,一个“厨余垃圾→昆虫蛋白\/肥料→动植物生产”的高效闭环就在生物圈内部形成了。

比如在施工的时候,构建多层次、高冗余的微生物驱动型物质循环系统。

要知道,任何封闭生态系统的基石都是元素的循环,如碳、氮、氧、水等等构成。在地球上,这由庞大的微生物群落驱动。

但月球环境中,缺乏天然的微生物库,必须人工引入并精心设计。

而分阶段、分模块引入微生物群落,按照生态位的优先级进行分阶段施工可以有效的应对月球恶劣的生态环境。

如在施工时,将这些菌种分别培养并储存在不同的生物反应器或冷藏库中。

一旦监测到某种菌群功能衰退或崩溃,可以立即启动备份菌种进行补充,防止整个物质循环链条断裂等等。

而如今,这些建议和方案都已经落实在了面前的生态圈中,引领着‘月面生物圈’在这片荒凉孤寂的土壤中扎下了坚实的根系。

“话说,月面生物圈工程结束后,老刘你准备去哪里?”

正当刘成益感慨着的时候,耳边娄成济的询问声好奇的传了过来。

听到这个问题,刘成益教授认真的想了想,旋即开口道:“我准备先回地球陪陪老婆,看看小孙子。”

说到这,他的脸上下意识的露出了一抹笑容。

不知不觉间,这一次来月球已经半年多的时间了,而他的小孙子也已经出生了。

虽然有些遗憾没能在小孙子出生的时候第一时间见一面,但刘成益并不后悔。

亲眼见证月面生物圈工程从当初的一粒种子繁衍成一片共生的雨林,成为了星球环境改造计划、以及星际生物多样性研究中,一部无可替代的‘生命图谱’洋溢在他心中的自豪感,是足够回忆一辈子的荣誉!

听到刘成益教授的回答,娄成济眼眸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快速的恭喜道:“喜得麟孙,颐养天年,老刘你人生这可真让人羡慕啊!”

“哈哈哈哈。”

刘成益哈哈笑了笑,开口道:“你呢?是准备继续在月球这边做研究,还是一起回地球?”

闻言,娄成济教授思索了一下,回道:“先回地球调养一下身体吧,我听说火星地球化的磁场改造工程结束后,到时候火星上也会建造类似的生物圈基地,我准备申请去火星看看。”

听到这话,刘成益教授有些讶异的看了过来:“去火星?”

“嗯。”

刘成益感慨着开口道:“那这可是个艰苦的任务啊,建造初期时候的环境会比这里更加恶劣,长时间处在低重力的状态下,不止会对骨骼和器官造成负荷,对心理造成的压力也不小。”

“而且去了火星,想要回地球可没有现在从月球回地球那么简单。毕竟那可是有着上亿公里的距离。”

他参与过月面生物圈的施工建设,了解这种开发外星球的初期会有多么的辛苦。

就像他当初刚来的时候,睡觉都是六个人共用一间基地宿舍的。

每天的工作都要穿戴好宇航服,然后坐月球车奔波好几公里,下班后又得赶回去。

这一状况直到后面连接月华台·前哨科研基地与月面生物圈工程基地的全密闭廊桥建造起来后才好一点。

虽然每天上下班依旧要跑好几公里,但至少不用穿那笨重无比,每次穿戴和脱下都要花费十几分钟时间的宇航服了。

至于更后面,在月球生物圈全面建成后,这边就有了他们居住的宿舍就方便多了,也轻松多了。

但那是最近一两年才有的事情,而在开发的初期,可想辛苦的程度。

娄成济笑了笑,道:“趁着自己还能干得动的时候,再干几年吧。”

“而且,以前咱们可没有这个机会,别说去火星了,就是在月球上种菜种地,放到五六年前,谁又敢想呢?”

闻言,刘成益点点头,笑道:“这还得感谢徐院士啊,没有他,别说前往火星了,就是月球咱们都没机会上来。”

娄成济附和着点点头,感慨着开口道:“也不知道未来有没有机会见一面徐院士。”

听到这话,刘成益回忆着说道:“说起这个,我之前倒是见过他一面。”

“你见过徐院士?”听到刘成益这么说,娄成济感兴趣的好奇道:“之前没听你说过啊,快跟我说说,徐院士他是个怎样的人?”

刘成益耸了耸肩,开口道:“我只是在当初的月面生物圈工程启动仪式大会上见过他一面而已,可没资格评价他。”

“不过.....”

略微停顿了一下,他接着开口道:“我至今还记得他曾说过的一句话。”

“什么话?”

刘成益:“他说,只有学会仰望太空的文明才有足够的潜力!”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我当初才选择在月面生物圈工程启动的时候加入这个项目。”

“毕竟,对于咱们来说,这不就是在仰望太空的道路上前进吗?”

站在一旁,娄成济思索了一下后开口道:“这是徐院士曾经在诺贝尔奖演讲上说的话吧。”

“是的。”

刘成益点了点头,感慨道:“只能说他的志向真的太远大了,当我们还在为了地球上的一点研究和利益争的头破血流的时候,他的目光却早已经投向了更广阔的宇宙。”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够带领我们,带领人类文明创下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吧。”

......

在月面生物圈工程即将解封的时候,另一边。

地球,华国金陵。

郑海一脸无奈的看着徐川,忍不住再度追问道:“教授,真的非去不可吗?”

别墅中,徐川笑着开口道:“倒也不是非去不可.....”

他话还没说完,郑海就眼前一亮,迅速说道:“那就远程视频通话如何?现在地月之间的通讯网已经很完善了,可以保证不会有误差!”

对面,徐川瞥了他一眼,将没说完的话继续说了下去。

“虽然不是非去不可,但是我想去,有什么问题吗?”

听到这话,郑海愣了一下,旋即脸上露出了一抹无奈的笑容。

这话说的,还真没什么问题。

如果是他想去,别说自己了,就是这个星球上怕是都没几个人能说得动他改变主意。

深吸了口气,他看向了客厅中的另一个人,开口问道:“嘉欣啊,他想登月,你就不劝劝?”

对面,刘嘉欣温婉的笑了下,没有说什么。

沙发上,徐川笑着开口道:“不用问她,这次她会和我一起去,就当是旅游了。”

听到这话,郑海嘴角抽搐了一下。

好嘛,原本是一个高风险,现在变成两个高风险了?

要知道刘嘉欣的成就也不低,华国第二个拿到菲尔兹奖的学者,第一个拿到菲尔兹奖的女性,解决了p=Np?猜想中的‘大正整数因子分解具备多项式算法难题’和‘图同构问题’,为华国的算法设计、密码学、人工智能乃至人类对“计算本质”的理解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基石。

以她现在的成就绝对能排进华国数学界的前五,对于国家而言毫无疑问同样是国宝级的学者。

然而就是这样的两位国宝学者,却要一起登月。

这事,说出去都会让人觉得疯狂。

沙发上,徐川看着一脸无奈的郑海摇摇头,笑着解释道:“事实上真不用那么担心。”

“首先地月之间的航线早就已经成熟了。这么多年过去不是从未出现过任何事故么?”

“而且,我作为月球生物圈工程的总设计师兼总顾问,月面生物圈建造的时候我没去,封闭测试我也没去,总不能再过几天的解封我还不去一趟吧?”

“如果是这样,那我这个总设计师兼总顾问不是白当了么?”

郑海嘴角动了动,欲言又止。

不是,您老人家除了一开始的促成月面生物圈工程的成立外,好像也没有管理过这项工程的其他的工作吧?

这会倒好,将总设计师兼总顾问的头衔拿出来当借口了。

我看是你自己想去月球旅游游玩吧?

叹了口气,郑海最终无奈的开口道:“那这样,教授我先和上面汇报一下如何?”

说着,他卖惨继续道:“毕竟这的确已经超出了我的安排权限了。要是领导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教授你就登月了,枪毙了我都得往我尸体上吐两口唾沫。”

跟着徐川十来年了,郑海也知道这位的性格,属于是吃软不吃硬的那种。

如果你强硬着来,他只会比你更强硬。如果你卖卖惨,说说软话,说不定他还会答应下来。

不过徐川想登月,亲自去主持月面生物圈工程的正式解封仪式和庆祝生物圈工程取得成功的事情,这也的确超出了他能够安排的权限。

毕竟那可是四十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即便是他们如今的航天技术已经很发达了,也不是没有风险的。

沙发上,徐川嫌弃的瞥了一眼郑海,挥了挥手让他去。

老实说,在他看来,现在登月的风险甚至还不如坐飞机来的大。

要知道自从2022年载人航天登月工程启动以来,他们已经将数万人送往过月球,数年的时间下来地月之间的航班运转次数更是高达五位数,但从未发生过一例人员伤亡事故。

而目前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的飞机失事平均概率在二十万分之一左右。

从概率上来说地月航班比国内航班更加的安全。

当然,也有人或许会反驳,这个概念不同。

飞机失事总归是在地球上,还是有营救的可能性的。

而航天飞机一旦在太空中失事,那几乎是只能等死的局面。

而事实上,在航天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想法只不过是一个惯性思维罢了。

就像是至今都仍然有一小部分的人害怕坐飞机,认为飞机一旦失事在天空中就只能等死一样。

但实际上,只要不是被导弹击中,操作失误撞山,飞机相撞这些足够对飞机造成完全毁灭性的灾难,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飞行员都能成功的让飞机安全的迫降在地面上。

而相对比民航客机来说,航天飞机甚至要更加的安全。

因为从设计的时候,它就考虑了各种可能会在太空中出现的事故。

以如今华国在航天上的发展,即便是航天飞机解体,只要及时穿上了宇航服,也足够在太空中生存至少六个小时。

而六个小时的时间,足够正航行于地月轨道之间,亦或者是在近地轨道上执行任务的其他航天飞机完成救援任务了。

毕竟,如今他们早已经在地月之间建立起来了一条稳定有序的航道,每一天都有航天飞机前往月球或者是从月球返回。

四十万公里的空旷太空,地月之间的太空活动甚至比国内大部分城市的民航直达航班都要繁荣。

......